APP下载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9-04-29

理论与当代 2009年6期
关键词:案主高校学生服务

杨 楠

内窖提要: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教育系统中特殊形态的专门化服务。本文从学生工作科学发展要求、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要求、贯彻“以人为本”育人理念、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意艾。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高校学生工作意义

随着高校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无论在形式还是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观念、方法、队伍、载体上的不适应逐渐凸显出来。改善传统学生工作现状,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开创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趋势。在高校学生工作的专业化、专家化和科学发展进程中。将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原则、方法导人高校学生管理领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为优质细致的专业化服务,构建更加充满生机活力的学生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新途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高校学生工作实现科学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后勤服务走向社会化,学分制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青年大学生在思想心理行为诸方面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传统高校学生工作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其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工作理念趋于保守,工作手段单一、平面化,重教育轻服务,管理效能较为低下,甚至在出现了育人盲区和管理空白。阻碍和影响学生工作实现科学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特征:第一,行政性倾向。凭借经验、书本主观教育管理学生,单向输出,单向接收,学生工作者和学生是上下级的关系。学生工作者被当作绝对的管理主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受到压抑;第二,强制性倾向。把学生视为社会规范的接收器,消极被动的客体,我命令你服从,学生工作者统得过多,包得过宽,管得过死;第三,封闭性倾向。将学生局限于在学校单一的环境中,忽视和放弃了学校外部的力量因素,就管理而管理,忽略学校与社区、家长的联系;第四。滞后性倾向。只着眼于眼前现象的治理,没有前瞻性,缺乏预防性的措施,学工部门像“消防队”、“救护队”;第五,微观倾向。重视“保姆式”的工作方式,学生工作者事无巨细均亲历亲为,扮演了“包揽万事”的“万金油”形象,轻个人利益、个人价值。忽视学生个体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在导入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是对传统高校学生工作的有益补充,也是对日益增长的大学生社会性问题的积极回应。首先,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两者均直接服务于培养人才这个主目标,致力于协助和鼓励大学生成为社会中成熟、负责的成员,为成为未来社会栋梁之材做好准备。同时,高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着与专业社会工作相一致的职责和内容,遵从“以学生为本”和“管理就是服务”的管理理念。诚然,传统高校学生工作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育人的经验,但高校学生工作者多数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多数是凭经验、热情、奉献工作,常带有自发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色彩,助人策略的多样性及有效性极为欠缺。学校社会工作强调双向沟通与民主参与,更加注重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及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加强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从而进一步拓展、延伸了学生工作的空间。

二、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发展

近年来,社会工作在我国呈加速度发展态势。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逐步介入不同社会服务领域,其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教育系统中特殊形态的专门化服务。它是由英文“School Social workt”翻译而来,根据美国社会工作学者柯斯丁(Costin)的解释,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以实现学校“为学生提供教与学的适当环境,以协助学生能为现在所居住的世界及未来可能面对的世界,准备他们自己”的目标。也就是说,通过“协助学生与学校、家庭及社区、社会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达到切实关怀学生群体和促成良性学校教育的目的。”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项学校领域专业化的社会事业。学校社会工作者是专门的职业。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社会工作者进入校园提供服务与帮助已经非常普遍。香港中、小学近几年己经推行了“一校一社工”的做法。在内地。只有上海、广州等地初有规模,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专业自身的发展而言,学校社会工作同样面临着发挥自身优势逐步介入教育系统,逐步迈向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挑战。

三、有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学校社会工作注重对人的关怀与救助。尊重人的尊严、价值和个性追求,人有独特的个性;人有自我改变的能力,强调“助人白助”、“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社工价值观中人本主义理念,强调对人的尊重,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个体;与“以学生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相契合。社会工作把工作对象称为“案主”,而不是“被管理者”、“被教育者”,即相信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都具备自我解决问题的力量。只要重新让案主了解自己的潜能,以及协助案主运用外力,即可解除案主的问题来源。

作为学生工作者,重要的是把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作为工作的目的。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和困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如个案工作中的人本治疗模式认为。人有很多的天赋和能力受后天的环境影响而没有发挥出来。治疗的目标就是协助人将他原来已有的潜能发挥出来,当事人自始至终是主角,辅导员以当事人的需要为依据,会谈的控制权在当事人手中,最终的行为改变是当事人发自内心的决定,辅导员在整个辅导的过程中只是一个协助者的角色,自始至终与当事人保持充满情感的关系。主要的功能聆听、情感反映、澄清等。而这种方法对成长中需要受到尊重和理解的青少年尤其适用。

四、有助于为学生捷供更专业化的服务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如果背离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服务工作不切合学生的需要。也一定是无效的。具体而言,表现在解决具体问题方面,就会重思想教育,从而忽视个别需要与生活指导,轻实际利益的提供。高等学校作为新时期社会工作服务的焦点之一,聚集着数量庞大的特殊大学生群体,他们处在社会转型期和人生特殊转折期,有着广泛而多层次的需求。其价值取向具有主体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他们不仅需要专门知识的传授,还迫切需要来自心理、学习生活、社会适应方面的协助与指导,需要更加周到和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项集预防性、发展性、补救性的专业化服务。服务是“软工程”,“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它可以使管理工作更见成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管理就是服务,对学生工作者而言。要牢记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进一步拓展管理者职能。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并进一步扩大服务工作包容面。具体而言,可以通过预防性与发展性的措施帮助解决学生的学业问题、情绪和行为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可以整合社区资源创建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还可以借助个案、团体、社区社会工作等方法来挖掘家长与子女、教师共同发展的潜力;通过心理咨询、学习生活咨询、就业指导、谈心、热线电话辅导等多种形式,建立相应的咨询、服务中心,形成以职能为中心的专业辐射状服务网络等等。

五、有助于建立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从广义上来讲,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几乎包括了全体教职工。老师与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两大基本群体。自汉以来,与君臣、父子的封建伦理观相适应,“师”与“生”被置于不平等的地位。教师是长辈,是成熟者,是支配者,学生是未成熟者,是被支配者。这种师生关系使学生养成了以“服从”为价值观的方式。学生成为接受器。学生管理者“管理”、“教育”的色彩过浓。关于学生遇到烦恼会不会寻求老师帮助的问题,《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第2期刊载了涂海霞的研究文章,其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对于家庭问题。22.1%的学生依靠自己解决,找老师的仅占3%;对于交友问题。找老师的仅占8.4%;对于恋爱问题,找老师的更少,仅占1.8%。学生只有遇到与学习有关的“功课问题”、“学业问题”,才有较多的人去寻求老师的帮助,至于其他个人的心理问题。以及情绪问题、家庭问题、交友问题、恋爱问题等,则很少有人会去找老师帮助。学生工作者常常居高临下进行呆板的说教,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平等交流,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前,香港的大专院校的学生工作部门的称谓是“训导处”,学生管理者的角色就像家长,随着社会发展,家长式的训导观念被一种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观念所代替,学生的需要、感受和意见开始受到重视,因此,“训导处”改名为“辅导处”、“学生事物处”。“学生发展处”。泰罗认为:管理的基础在于管理主、客体双方的密切合作,管理的目的是使主客体都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的灵魂,与案主建立信赖关系,了解对方的期待和需求,是案主和工作员之间的内心感受和态度的一种动态交互反应关系,透过这种交互作用以协助案主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改善和增强。大学阶段是青年进行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大学生渴望得到师长的尊重和信赖。特别需要通过适当的辅导帮助他们渡过这一特别发展期,协助他们达到自我决定和自我辅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境地,任何教训、管制、责罚或逼迫就范都只能引起其心理和行为上的抗拒。学生工作者应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破除“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建立起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平等关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将学生视为平等的对话主体,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综上,学校社会工作的介A无论在理念、原则、方法等方面,还是在学生工作理论和实务的探索方面,都给高校的学生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为高校学生工作指明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李华

猜你喜欢

案主高校学生服务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个案:发挥“家一校一社”联动作用实现全方位的关注与支援
浅析实施案主自决的困境及其对策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