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经济观察:4万亿变成了多少工作量
2009-04-29
话题背景:
部分资金正流入产能过剩行业
4月2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此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调整,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其中,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煤炭等项目资本金比例;同时。适当提高属于“两高一资”的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黄磷项目以及电解铝、玉米深加工项目的资本金比例。
一些投资银行的调研结果显示一季度4.58万亿贷资金中的一部分正在流入第二产业中产能过剩的行业,钢铁等行业产能已经过剩,但贷款仍在增加。部分经济擎家认为,今年前三个月过高的信贷投放将加剧经济失衡的风险。
首季经济观察:4万亿变成了多少工作量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公布的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显示,工业、投资等不少指标显示出积极向好迹象。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其中投资贡献两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央4万亿投资促进经济回暖的作用已经显现。目前,第三批7004L元新增中央投资正在下达,中央投资总量已达3000亿元。但从中央检查组对地方进行的第二轮检查情况看,中央投资在落地过程中仍存在配套资金到位不理想等突出问题。下一步,各地在用好中央投资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开拓融资渠道,增强配套能力,特别要千方百计激活民间资本与之对接,这是做好“三保”工作的关键。
1项目投资拉动效应明显但信贷风险已引起高层重视
4月1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形势比预料的好。这一论断,有最新的统计数据支持。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GDP同比增长6.1%,其中消费拉动了4.3个百分点,投资拉动了两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中央实施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我们比较有效地抵御住了金融危机对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双重影响,消费是难得的亮点,投资也成为重要引擎。从各地公布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也可看出,在中央投资的带动下,各地重点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为带动当地投资增长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天津、内蒙古等地的GDP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速。
在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内外部环境还十分严峻。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暴露出了两个比较大的问题。
首先,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出口依然疲软,一季度下降19.7%,对GDP增长的贡献为-0.2个百分点,这也给经济全面复苏蒙上了阴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不能排除外需再次受到冲击的可能性,今年出口要保持较低的负增长,难度都相当大。可以说,出口已成为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民间投资尚未真正启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根据2008年的数据推算,2009年民间投资要增加到13万亿元左右,才能保证中国经济8%以上的增长。但有关方面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调查发现,对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占主体的城市,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直接拉动作用不大,广大中小企业处境依然困难。上海、浙江、广东一季度GDP增速分别为3.1%、3.4%和5.8%,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困境。专家指出,中小企业困难得不到缓解,宏观经济基础尚不稳固,若再不能带动民间投资,待政府刺激政策的短期效应退去后,中国经济可能重新面临下滑风险。
最后,鉴于银监会已开始对一季度高歌猛进的信贷投放展开检查,全面采集信贷数据。虽然目前尚难看出信贷政策转向的信号,但不排除下半年收紧信贷的可能。
2第二轮中央检查收官配套资金不理想仍是突出问题
对于已经下发的2300亿元中央新增投资,为确保其尽快转化为实物工作量,从去年11月开始,中央派出24个检查组对中央投资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对1500多个项目进行了实地检查,共提出900多条意见和建议。在3月24日召开的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组第二轮检查培训动员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指出,地方配套资金问题是第一轮检查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因此,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将作为第二轮监督检查的重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则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对前一阶段中央检查组发现的问题应逐个研究,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将视情况收回或调整中央投资,或减少安排新增中央投资。
今年3月底4月初,中央再派24个检查组赴各地,进行为期约1个月的“全过程检查”。第二轮检查的重点在于,对第一轮1000亿元投资项目进行抽查,保证今年中央新增1300亿元投资项目尽快启动,检查地方配套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同时,落实2000亿元地方债券,也成为检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第一查项目真假,第二按星期来查工地和财务报表,督查力度前所未有”。
中央检查组第15组组长李洪峰近日在广东透露,第二轮检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抓好“六查”,即“查开工、查投向、查程序、查内容、查资金、查管理”。4月22日,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组反馈意见会在南京举行。中央第十检查组组长杨光洪充分肯定了江苏省的做法和成绩,建议继续加强项目管理,落实项目责任制;加快建设进度,提高资金到位率;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打好工作基础;更加合理地安排项目布局,确保中央政策落实到位。江苏省常务副省长赵克志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抓好地方配套资金到位、项目储备等4方面工作。4月26日,第二十二中央检查组组长王和民在陕西省召开的汇报会上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指出,一是要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个别未开工项目要尽快开工;二是尽快完善项目程序,按审批的规模和计划实施;三是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央投资项目建设的责任心;四是市县政府也要加强对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目前,第二轮中央检查已经收官,从检查组的反馈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项目行动迟缓未及时开工、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等。
与中央前所未有的督查力度相配合,各地也纷纷展开自查活动。4月16日,山西省派出11个督查组分赴各市对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形象进度”、没有实际工作量的花架子工程将成督查严打对象。湖北省纪委监察厅日前印发《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监督检查办法》、《领导成员对部分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明确由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组成13个督查组,对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开展监督检查,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和工程建设质量。
3第三批中央投资开始下达民间资本对接是关键
按照4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有关部署,第三批700亿元中央投资正在下达。国家发改委已于会后紧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尽快上报符合条件的第三
批中央投资项目,投资领域继续围绕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4月1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央扩大投资的政策效果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作用,未来投资仍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随着中央投资力度加大,地方政府跟进的资金缺口也在拉大。从目前地方项目融资渠道看,除了中央代发的地方债、信托资金、地方投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券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与商业银行签订授信贷款协议,但这些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国家发改委原投资研究所所长张汉亚日前表示,温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说到要在适当情况下引导社会投资,“这个社会投资就是民营资本”。事实上,会议针对“民间投资意愿偏低”的问题,已明确提出要“出台鼓励民间投资措施”,“优化信贷投向,使资金真正落实到支持实体经济运行上,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曹玉书4月18日透露,国家现在可能正在研究制订促进民营企业增加投资的政策,或将鼓励民间投资进入“有竞争性的行业”中去。另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相关部门目前正在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并研究制订促进民营企业增加投资的政策。银监会和各家银行也审时度势地调整信贷结构,强调加大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目前,各省区市发改委正在加紧上报项目,而除了积极争取中央投资,用好已下达的资金、建好已开工的项目更为重要。4月9日,湖北省召开全省投资工作会议,省长李鸿忠在会上强调,“今年是投资年、项目年,更是拼命年”。要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办法、市场的办法,以项目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实现投资工作新突破、新跨越。4月15日,湖北省又召开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电视电话会议,为全省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敲定最后时限:2008年新增中央投资项目,4月底前必须完成60%左右的投资工作量;2009年新增的,5月底前必须全面开工建设,并形成一定的投资工作量。4月14日,2009年河南省重点项目第一次观摩点评活动第一组由省长郭庚茂带队到洛阳市考察重点项目建设情况。郭庚茂特别提醒随行的各市负责同志,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拉动即期增长与增加发展后劲相统一,“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一定要做好项目筛选工作,确保项目质量。”江西省地税局日前出台了《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50条服务政策和优惠措施》,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包含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鼓励重大项目技术改造和创新、支持重大项目节能减排等9个部分,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及时有力的税收支持和优质的纳税服务。
话题背景:
部分资金正流入产能过剩行业
4月2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此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调整,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其中,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煤炭等项目资本金比例;同时,适当提高属于“两高一资”的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黄磷项目以及电解铝、玉米深加工项目的资本金比例。
一些投资银行的调研结果显示一季度4.58万亿信贷资金中的一部分正在流入第二产业中产能过剩的行业,钢铁等行业产能已经过剩,但贷款仍在增加。部分经济擎家认为,今年前三个月过高的信贷投放将加剧经济失衡的风险。
话题背景:
第三批投资规模透露三大信号
近日有媒体援引国家发政委官员的话报道说,第三批中央投资计划正在分解和落实,规模大致是700亿元。显然,这一规模远低于此前两批的投资和各界的猜测。证券时报发表分析文章认为,上述消息属实,那么这至少释放出如下几个方面的信号:第一,中央财政投资压力加大,可能已有些捉襟见肘了。第二,中央对地方财政资金缺口和急增的信贷表示担忧。第三,中央希望为刺激民间投资预留空间,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真正进入“保增长”行列。
话题背景:
猪流感给全球经济复苏“撒把盐”
突如其来的猪流感疫情,给仍处困境的全球经济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4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对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测算,2003年爆发的SARS给全球造成了3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4月28日指出,对于过度依赖外部需求、服务业、经济规模相对较小的经济体来说,传染病疫情带来的打击是致命性的。按照当年SARS时期的数据推算,疫情蔓延单个季度就可能造成一个国家GDP10%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