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长要多思、善管、巧做

2009-04-28易红心

中小学校长 2009年4期
关键词:办学校长育人

易红心

一、多思:“两学习,三研究”成就办学思想

一个校长,对一所学校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就是这个校长社会、教育、人生经验的总和,其办学思想的形成与两个学习、三项研究密不可分。

1、两学习:向历史和他人学习

校长通读中西教育史,会引领人思考教育的现实与未来。中外古代教育史中若干教育理念的精辟论述,让现代校长们领悟到德行、智能、尚美、率直等古代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把这种认识、理念融入学校管理中,自觉不自觉地会增加学校的办学内涵。经常深入思考传统美德的现代继承问题,可以批判地继承,可以扬长避短,可以为我所用,可以形成既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又具有创新独特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校长研究吸收当代同仁的教育经验,对校长办学思想的形成也大有裨益。广交朋友,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及教育考察,追踪关注当代教育的“领军人物”,将这些积累丰富到自己的思想与实践中,保持与先进者同步。

2、三研究:研究社会、学生、政策

校长要形成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要让办学思想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还必须进行三方面的研究。

(1)研究社会。研究社会,也就是要研究人才市场,其目的是使学校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有创造、适应快的合格人才。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的理性思考与教育策划,并不断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

(2)研究学生。“作为一名老师,一位校长,永远不要忘记你曾经是学生”。在经常观察、研究学生稳定的身心特征的同时,更要注意动态性地把握孩子们的身心变化的情况,特别是受环境的情况。校长在研究学生时,要有专题实验,要讲科学方法。近年来,我校坚持开展“学生养成教育”的课题实验研究,其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儿童”,其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塑造健康的身心素质”。我校编撰的《养成教育理论与实践》,从目标、内容、方法、措施等方面给师生予以指导,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许多可供借鉴之处。

(3)研究政策。在校长的知识系统中,尤其是要注意纳入政策法规知识,只有全面理解和掌握政策法规,教育管理者才能有正确的目标和工作的“主心骨”,才能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也只有深刻解析政策法规,才能抓住办学机遇,找准发展突破口,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才能做到依法办学,用足政策,确保发展。

二、善管:两条主线贯串办学实践

校长是学校行政与业务的最高负责人,就行政来说,其领导要素是人、财、物;就业务来说,其管理要素是德、智、体、美、劳。由此引出校长工作的两条主线:行政线与育人线。一位好校长,特别是现代校长,应是善于驾驭上述各要素的校长。

1、行政线:人、财、物的管理之道

(1)人在“和”。学校工作属事业范畴,师生员工只有感受到和善、团结,才能有归属感与幸福感。在学校班子建设及教师配备要力求取得年龄、性别、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的理想组合。使用干部、教师时,要细心地分析每个干部、教师的特点,各用其长,协调合作,避其所短,合理组合。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笔者始终把古代教育家、思想家魏源的名言“不如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如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者,取人之长,避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作为学校用人、教人、管人的座右铭。

(2)财在“理”。校长要学会生财、聚财、用财,通过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学校办学效率。校长行使财务工作的领导权,要体现四个方面:用经营思想生财、聚财,用发展思想预算、决算,用规范思想制定财务制度,用严格思想执行财经纪律。通过增收节支,量入为出,计划开支,用好用足专项经费,经营学校资源,用办学业绩引进社会资源等多种办法,获得办学的物力、财力支持。

(3)物在“用”。校长要树立“教育设备不怕用”的观念。学校的物的管理要坚持“配、管、用、研”的原则,要树立“好用、多用、用好、不怕用坏,就怕放坏”的思想。各种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后,学校要制定相关的管理、使用、奖惩制度,提高教职工使用和开放的积极性。学校音、体、美、劳、电教、自然、计算机等教具、学具及现代信息技术等设施设备坚持向师生开放,保证正常使用。以物育人,才是现代校长对物的管理的终极目标。

2、育人线:五育思路培育人才

德育重修养,智育重启发,体育强身心,美育益陶冶,劳技重体验,是现代校长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重要“育人观”,依据这一思想,在发挥校长职能作用方面要重视定目标,出思路,做组织。

(1)运用目标管理,构筑育人目标体系。在目标结构上,考虑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宏观目标是将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概括为学校的育人目标:中观目标是制定有本校特点的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管理目标;微观目标是制定各学科的教育目标。通过多年实践,我所管理的学校在宏观上形成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育人目标。在中观上形成了“管理优化、校园优美、校风优良、育人优质”的办学目标;“师有特长,教有艺术,导有方法,育有特点”的教师培养目标;“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的学生培养目标:在微观上形成了“德育创示范,教学创优质,教学创合格,教改创特色,后勤创规范”的具体目标,并要系统、科学、规范。

(2)提出指导各“育”的教育思想。校长对教育全面育人的指导应集中在三个方面: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前沿教育理论,吸收最新教育信息。校长对教师进行教育观念指导,思路要清晰,信念要坚定,论理要科学;对教师进行育人前沿理论指导,校长要掌握社会、政治、经济等发展作用于教育的有关理论,掌握教育科研理论的状态,校长要关注教育的新经验,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激发干部教师创造五育新成绩。

(3)发挥组织作用,推动五育全面发展。校长抓五育要牢固树立智育为主的思想,将此作为管理的侧重点,组织干部、教师突出教学中心,组织教师保证教学实践,组织学生树立学习为主、兼学别样的五育意识。

三、巧做:四方法提高管理实效

1、用普通的道理说话

要树立“普通常识是经过无数次积累检验的东西,往往正确而宝贵”。校长运用普通常识,用教师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管理,其效果相当不错。其中关键是如何把普通常识用好,同时将新思想、新方法转化为易于为人接受的新常识。基于这样的认识,要不断地研究新的管理理论,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常识、经验,以求得教职工的认可和赞同。

2、习惯“点”式工作

所谓“点”式工作方法,就是做好创意策划(出点子)、控制重点(抓关键)、动态管理(点到为度)。在学校德育、教学、后勤等管理工作中,不失时机地贯串,灵活使用“点”式工作方法,帮助各位分管负责人出点子,出主意,对重点环节,关键部分进行指导控制,坚持动态管理,认真评估,既促进学校的常规管理,又有助于学校的创新发展,收到“形散而神不散”的管理实效。

3、管理“喜新不厌旧”

校长对学校的管理,主要是面对两类问题:一是程序性问题,只要按固定的模式,明确地规章制度运作即可;另一类非程序性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的特点,运用校长的知识、经验,去创设新的程序或模式,创造性地解决处理所面对的问题。处理好这两方面的问题,校长既要继承传统的意识,更要有创新的思维和管理的自身风格,否则就会“墨守成规”或“矛盾不断”。

4、推崇欣赏人与事

一个好的校长应是善于欣赏人的校长,好的欣赏能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信念,能够培养坦诚、信任、和睦的人性化氛围。好的校长要真诚地、平等地对待下属,评价下属,通过赞评,鼓励表现出来。要经常通过教师会,与教师交流、谈心的机会多鼓励教师的进步,多肯定教师的成绩,让教师时时看到自己进步,成长的希望。现代校长应当“多思、善管、巧做”,向思想有洞见,表达有魅力,管理有艺术,行动有创新的创新型、专家型校长目标奋斗。

责任编辑:樊平军

猜你喜欢

办学校长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