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的物理意识
2009-04-28季建峰
季建峰
初学物理的中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了物理,却很难从物理学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缺乏运用物理概念、物理方法和物理语言分析物理问题、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部分学生对学好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意识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挖掘物理概念的丰富内涵
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与物理有关的感性经验,即所谓“前概念”。其中一些经验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学生常用这些“前概念”来分析问题。例如,用扇子对着一支干燥的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是否会变化?生活经验表明,当风吹来时,人感到凉爽,学生就由此得出“温度计示数减小”的错误结论。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一是“前概念”负面影响,有些同学认为扇子扇来的是“冷风”,缺乏运用物理概念分析问题的意识,二是对“蒸发”、“蒸发吸热”的内涵认识不清。
其实,知识对初学者来说还是一种脱离主体认知结构的外在信息,并末内化成为学生的心理机能。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具体事例、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展示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同时,想方设法为学生留下理解物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围绕典型例题,充分展开讨论,找准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的结合点,自觉运用概念、规律进行判断和推理。学习“功”的有关知识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用力拉着重500牛的车子在水平面上前进了10米,拉力和重力分别做了多少功?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出示分析过程:(1)这是一个功的问题,涉及到功的哪些知识?(2)分析拉力和重力的做功情况。(3)要计算出拉力所做的功,还必须知道什么?要求小组讨论形成答案,然后班级交流。在分步讨论中,让学生自觉纠正了“把物理问题简单数学化(套用公式)”的错误,加深对“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全面、透彻理解概念、规律包含的丰富内涵。
二、发挥物理实验的教学功能
实验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动手操作等多种能力。它不仅是一种课堂教学目标,更是引入概念、抽象规律、激疑解难的一种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1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简、准、灵、趣的特点,简:实验器材、实验过程简单明了,便于学生观察;准:准确展示现象和新知识之间的链接,便于学生感悟;灵:便于教师灵活设计,激发学生灵感;趣:演示实验具有观赏性和趣味性,便于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中的难点,学生难以理解固、气两态之间的直。接变化。用装有碘(颗粒状)的烧瓶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一股紫色的蒸气渐渐升起,在瓶内缓缓流动,并逐渐变浓。移去酒精灯,随着紫色蒸气的缓慢消失,烧瓶却变成淡紫色的。短短几分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了透彻了解,收到语言表达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适当改进或增加分组实验。针对教材中有些实验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结合现有条件,大胆地进行改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动手做,脑、眼、耳、嘴、手并用,全方位地接受各种信息。
3让实验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工具。“探究”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针对研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自行设计实验、体验实验,发现、探索物理规律,有效增强学生的实验意识,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力。
三、注重物理方法的有机渗透
充分挖掘知识教学过程中包含的方法教育因素,让课堂成为学生知识的构建过程与方法的生成过程。例如教学“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出假设。教师先出示一段弦,让学生猜测它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炼出四个因素(弦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松紧)。第二步,其验验证。研究该实验如何展开,多数学生一筹莫展,阅读子教材相关内容之后,部分学生还是不明其理。其实,这里涉及到方法问题,在明确了“控制变量法”之后,多数学生会恍然大悟,接下来的实验设计、器材选择、观察记录等,在小组合作中将会得到顺利完成。教学中,让学生运用了“似说”、“实验”、“控制变量法”等方法,真实体会到物理方法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适时进行方法小结。某种方法在一个阶段出现过数次后,可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整理,将方法进一步明确化、科学化,并让学生在具体的运用中加以体会。例如,在分析电路问题时经常使用等效法,可适时进行小结,让学生体会到:等效法是从事物间等同效果出发,研究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一种方法,它把复杂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转化为理想、简单、等效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来研究。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到的方法比较多,有类比法、模型法、数学法、图像法、逆向思维法等,渗透方法教育的途径也比较多,只要教师增强方法教育意识,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定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