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古代文学课强化实效性教改方略

2009-04-26

职业时空 2009年2期
关键词:高师

徐 岚

摘要:高师古代文学课应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全面扭转教学与学习观念、合理整合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变革考核评测方式,才能适应中学师资新需求,强化其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师;古代文学课;实效性教改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自上世纪初学科创立迄今,已历一百余年。学科历史久远,固然使其具有丰厚的教学经验积淀,但一些相沿已久的东西却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新世纪以来,基础教育的改革、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更是向高师古代文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标明显地更为强调对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大了古代文学作品在课文中的比例。然而,以培养中学语文师资为根本任务的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却存在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其职业教育效果,改革高师古代文学教学势在必行。笔者认为,针对中学语文师资的实际需求,强化高师古代文学教学的实效性,应该是一个多管齐下的系统工程。

一、教学目标的重新设定

1通过古代文学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学生的品德和情操。德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是所有高等教育都应该强调的,而高师教育尤其要强调。因为,高等师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其培养的学生担负着传承民族精神和文化、教育下一代的重要责任。

3000多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又是中华民族的社会史、文化史和心灵史,无数杰出的文学作品正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凝聚,因此,中国古代文学课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和人文素质培育的重要阵地。早在2500年前的先秦时期,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著名的“诗教”思想,即通过文学来教化民众。他的“兴观群怨”说,相当全面地概括了文学的智育作用、美育作用、德育作用等社会功能。所以,我们在进行古代文学课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充分发挥本课程这方面的优势,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学生的品德和情操明确设定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

2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具有对古代文学的自学与教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所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相对于他们一生社会工作和生活的需求而言是非常有限的。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对于老师讲授过的作品可以进行所谓的分析与鉴赏,但面对一篇没学过的文学作品却不知从何置喙。所以,古代文学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仅仅授之以“鱼”,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古代文学自学能力明确规定为一项教学目标。另外,从高师人才培育任务来说,高师古代文学课还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古代文学作品教学能力的培养。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从内容到方法都应注意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二、教学与学习观念的全面扭转

当前的古代文学教学,普遍存在着明显的重视文学史而轻视作品学习的倾向,强调观点出新而忽略具体作品学习。再加上课时量的压缩,对作品的分析鉴赏越发减少甚至省略,只讲授结论和观点。从学生学习观念的角度来看,学生们普遍认为,古代文学学习就是记忆重要作家作品和重要文学流派的名词解释,背诵所谓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分析,也就是教材中或老师归纳的现成的结论和观点。这不仅造成古代文学课枯燥乏味,还造成了一个奇怪现象:非中文专业的学生还在学习《大学语文》,在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文专业的学生反而可以忽略作品的学习,以至于他们面对一个非常简单的关于作品内容的问题却瞠目结舌。

这样的教学与学习观念必须尽快扭转。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文学作品为根基的观念。要时刻记住,对作品和文学史的分析、认识,应该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让学生自己从系统的阅读和学习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观念,重视作品的阅读,调动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去体味,使他们认识到古代文学的学习不光是知识的积累,还是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过程。

三、课程教学体系的合理化整合

1调整教学内容,根据中学师资实际需求重新制定教学大纲。在贯穿文学史线索的基础上,尽量提高作品选的教学比重,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及其研究著述的阅读量。增加古代文论的课时量,增设古代文化史方面的课程,并将这些内容列为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

2对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层级模块式整合重组,构成全新的动态综合化“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第一层级基础平台,由文学史模块、文学作品模块、文化常识模块和古代文论模块构成,为学生奠定一个足够扎实、有足够广度的基础知识“地基”。文学史模块不少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很容易掌握,这些以自学辅以课外辅导的形式进行,课上只讲授重点难点,节省出的课时量用于作品教学。文化及文论知识是学生自主、深入理解作品的前提,却一直被忽视,古代文化常识课常作为其他专业的公选课没有被中文专业开设,古代文论一般仅在大四作为选修课开设,这种局面必须扭转。第二层级,在基础平台上构建素质能力拓展平台,由专题课模块、选修课模块和职业能力训练模块构成。专题课模块重在关键点的纵深拓展;选修课模块则侧重研究探计性学习,可将学术界的新成果不断通过本模块介绍给学生,拓宽其视野;职业能力训练模块除贯穿在文学作品模块教学以外,主要与学生实习相结合,打破实习阶段只有教法老师带队的惯例,古代文学教师跟进实习进行实践指导,并总结普遍性问题回校后开设专题讲座。第二层级素质能力拓展平台决不是与第一层级基础平台截然分开、各自为政,而是统筹安排、相互打通、互为补充,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实行同步或异步交叉进行。如:在课程设置前,先统计专题课、选修课所涉及的文学史与作品分析内容,然后再确定基础平台中文学史模块和作品模块的精讲与略讲内容;在讲授某阶段的文学史和作品选时,同步开设相应的专题和选修课,而一些全面胜的或难度比较大的专题和选修课则在大四开设。这样,两层级间既有承接关系,又相互补充,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完整并合理化,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求活创新

1教学中坚持三个原则:(1)学生主体参与原则。仅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是不够的,必须真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其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和有效性。(2)素质能力培养原则。从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向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转变,坚持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3)职业素养传授原则。突出师范职业教育特点,教学中贯彻职业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2在传统的讲授法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一些重点而难度又不大的问题或学术界的热点话题,采用讨论法教学,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课堂上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因为有了动手动脑和争论的过程,对知识点印象更深,并锻

炼了自学和分析问题能力。再如,对那些较为复杂却又非重点的问题,采用指导协作学习教学法。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通过协同互助的方式,为完成共同任务而展开学习。通过小组学习交流与合作,学生们掌握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认知、情感和社会意识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又如,对大量需解读而受课时限制不能课上解决的作品,采用读书指导法,教师课上简单讲解,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行研读,教师再适当跟进指导和管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并有效利用了课余时间,无形中增加了古代文学教学课时。其他如比较法、研究法、情境法等等,都有各自独到的作用。

3教学手段方面注意创新性和有效性,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引进到古代文学教学中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方面主要是精研课件制作和使用方式,提高利用的创新性和有效性,如:充分利用多媒体声光画综合形式,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将朦胧含蓄的意境或复杂繁琐的叙述直观化;将大量引证材料利用课件直接提供给学生,节约板书需耗费的教学时间,等等。总之,尽量避免使课件成为机械呆板的电子板书,最优化地利用它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再者,树立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网络,开辟网上第二课堂,搭建网络教学辅助平台。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课程教学辅导站,发布课程公告、预留课前作业、上传电子教案、答疑解惑;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学习,在网上与老师和同学讨论问题。

五、考核评测方式的科学有效化变革

1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考核体系。将学生的测评从评估结果改为评估过程,如在学生课堂答问、课前复习预习、搜集资料、小组讨论、作品背诵研读、教学实习等各个环节中渗入测评,将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样,不仅能更及时、准确、全面地检验教学效果、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且能促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自觉参与到每项教学活动中来。

2采取多样化多主体的评测方式。根据具体课程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教学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抽查与自评相结合、结课论文与答辩情况相结合等等。此外,在考核评测中还要倡导评测主体的多元性,改变学生只能作为被评测者被动消极地接受评测主体教师的考核评测的固有模式,注重教师评测与学生自我评测相结合,其中自我评测不仅针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反思和评价自己获取知识与能力的过程、经验、方法及情感态度等方面,以便全面、客观与公平地评测学习效果。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高师古代文学课强化实效性教改研究”(08020025)成果

猜你喜欢

高师
高师音乐学院音乐教材的规范性研究
高校《伦理学》课程教学实效性创新探索
高师舞蹈教学中基本能力训练分析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高师钢琴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视奏能力的思考
涵咏教学:高师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