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中职学生说写能力的五个环节
2009-04-26边振华
边振华
摘要: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能说会写的社交本领,是中职毕业生就业的双翼。而如何培养中职生能说会写的社交本领,则属于中职语文学科教改亟待探索的课题。中职生如能在校学习语文学科期间,得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力度的能说会写能力的强化培养,就一定能获得良好的教益,从而为将来游刃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生;说写能力;五步培训法
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其中的语文学科教学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则是在社交方面的读说听写能力。培养这些能力,日趋凸显为中职语文学科教改亟待探索的课题。在培养“说”与“写”的能力上,笔者从1991年开始逐渐摸索设计了五个环节的培养方法,占用每次语文课前10分钟左右时间试行。截至1995年已初见成效,赢得几届学生、教学同仁及各级领导的赞赏。200 1以来,本校与另外3个中职校合并,学制改为3年,语文课也锐减,只开设一学年,且每周仅上两节课(两节课连上)。鉴于语文学科课时少又不被学生重视的不利因素,笔者又增占每周三、五早读的后15分钟左右时间,继续有条不紊地实施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五个环节。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实施改进,现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用培训模式。现将实施的方法、要求及效果介绍如下:
第一环节:讲台做擂台,持稿论辩
方法:上次论辩完要定准下次论辩者双方(按学号相邻结组或自愿结组)。课余,这两名同学协商选题,但须分别持正、反面观点。届时他们分别(也可同时)到讲台上持稿论辩(提倡不拿讲稿),师生在台下聆听品评优缺点,并以老师为主为其分别赋分。演说者根据师生的品评建议,课余再修改、抄写稿子,交给课代表整理,然后用铁夹夹挂在教室的固定地点,供学生随时赏阅。
要求(满10分):自选题材,自立论题,两人观点必须相反(1分)。能引经据典,以理服人,语句隽永,条理清晰(6分)。上下台及演说无怵态,不机械读稿,字正腔圆,语调抑扬顿挫(3分)。
效果:此环节锻炼了学生面众讲话的胆量,培养了写和说的能力。论辩者欲战胜对方,课余得主动博览群书,旁征博引。这既充实自己,又大大激发了写作的积极性,一改往日作文中“要我写”的苦恼为“我要写”的乐趣。同时也促使其努力探索、汲取论辩的艺术技巧。师生的品评及赋分,实是一次对立、驳论文的面批,既教育讲者,又警晓全班,且烙印至深。收稿装订,随时赏阅,教益无穷。
第二环节:板书当战图,大谈兵法
方法:学生(按学号轮,每次3人)在活动前,板书好与自己演说有关的概要(类似提纲)。题材不限:社会风气扫描,崇尚的格言哲语,诗词华章欣赏,古今中外杂谈,生活常识简介等均可。活动开始后,学生轮登讲台,围绕自己的板书内容,做谈“兵”论“法”式的演说,然后以师为主,分别对其写字和演说品评赋分。
要求:(1)板书(满10分):必须从社交实用性出发,写行楷或行书字,书写速度要快,字数严限于20-60字间(2分);字迹清晰流畅,字体苍劲美观(4分);不胡乱造字,不随意简化字,不写繁体、异体字等(4分);(2)演说(满10分):围绕板书(即中心)而谈,讲诗词作品,分析要透彻;谈生活常识,说明要晓畅;论社会人生,阐述有独见;侃奇闻异事,趣味中含哲理(5分);上下讲台及演说从容大方,语言流畅优美、庄谐有度,语调感情充沛、抑扬顿挫(3分);演说时间限于3-5分钟(2分)。
效果:考察粉笔字,抛砖引玉,督促学生苦练钢笔字,使其课余的乱闹、闲逛、胡思和神侃,变为默默地磨笔。也督促老师钻研书法,教学相长。参看板书演说,有利于培养学生围绕中心或论点而选材组材的写作能力,并使学生在写作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等方面均得到训练。
第三环节:抽签开“锦囊”,依“令”开腔
方法:活动开始前,课代表让同学抽取老师事先做好的写有演说标题的纸签儿(按学号排,每次3人,标题被演说一次即淘汰),然后经过三五分钟准备(允许列提纲),活动开始,便登台依题做即兴演说。演说毕,以师为主品评赋分。
要求(满10分):演说条理清晰,能引经据典,或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或以事晓人;语句流畅优美,语态庄谐适度,语调抑扬顿挫恰当(5分);从离座登台演说到回座坐定的举止情态等,从容谙练而无惧状(3分);演说时间严限2-5分钟(2分)。
效果:抽签儿命题,即兴发挥,启迪大脑,锻炼思维,不拘一格,脱口而出,不矫揉造作,不机械呆板,可谓激情汩汩喷涌,睿智阵阵进发,心灵悠悠碰撞,思想熠熠闪光。说者心灵拨动,听者共鸣产生,彼此陶冶情操,相互增长才智。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生陕速选材组材、提高表达能力的好办法。
第四环节:临场巧装扮,就“职”演说
方法:演说前,我们师生拟设了许多职务,拟编了许多事件,且一并写在备抽的纸签儿上,活动开始前让学生抽签儿,而后公布签上拟设的职务、拟编的事件(按学号轮两人)。在准备几分钟后,“就职”登台,即兴演说。台下师生要恰到好处地致以掌声配合,即说者、听者都要进入“角色”。
要求(满10分):说者必须进入“角色”,注意讲话的对象、身份、场合。表情动作自然,谈吐风韵可人,不装腔作势,不矫揉造作,不敷衍了事(2分);有必要的程序术语:如尊敬称呼语、礼貌谦让语、祝愿期望语等。讲话内容不外乎:此次活动(会议)意义、打算、决心和措施,社会影响,产品性能简介,可喜成果,抚今追昔,前景展望等(视职务或题材的需要而定)(5分);声音洪亮,语句流畅,语意隽永(3分)。
效果:此法拓宽了练说的题材领域,探究了不同题材的演说术语、形式及技巧,是熔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为一炉的有效培养法。虽一切为假设,但须从实战出发。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气氛,体会“头面”人物临场心态,尝试各式演说味道,为其跨入社会、适应需求,奠定了一定基础。
第五环节:“记者”招待会,舌战群“儒”
方法:事先让学生把自己的姓名、学号、要回答“记者”的课题范围或自己的观点,写在统一发的纸签儿上,然后收上来。上次活动人答问毕,由课代表随意找人当众抽签儿,公布下次活动时谁答问、答什么(可训练2-3人),使全班同学“胸中有数”。而后答者、问者分头备战。届时,台下“记者”们千方百计质疑、设障碍,进行“群起而攻之”;台上答问者历经搜集证据、设计答问技巧等准备,开始“花言巧语”地舌战群“儒”。答问毕,老师对答者的态度、技巧、言词运用等品评赋分;对每位问者的诘语是否精炼、明了、有艺术性诸方面,亦予以评点,以益于其增长问话学问。
要求(满10分):毫无怵态,举止温文尔雅,诚恳谦恭,有问必答(3分);答语的思想性、哲理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巧词妙语,言简意赅;谈吐频率,张弛适度;寓庄于谐,避免口头禅(6分);必须回答5人次以上的发问(1分)。
效果:此法不仅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海探航,书山寻路,而且也极大地锻炼其思维的敏捷力和答疑的应变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功力及其质疑技巧。既开拓了智商,又培养了情商。
上述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五个环节,跨跃了照稿说—半即兴(参看板书)说—即兴说—进入“角色”即兴说—即兴答问说的里程,可谓环环相扣,步步相连,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操作简单易行,实施教益可观。且培养面广,人人都能“过把瘾”(若余时间,可让优者做模范演说或让差者再说一次)。为强化或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演说综合得分,占期末考试成绩的10%。
然而,光空洞地培养说写能力是不行的,老师平时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探掘知识的源泉,学生登台怎能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言词奔涌?下笔又怎会有取之不竭的言辞流淌?十几年来,笔者时刻不忘指导、督促学生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报刊阅览室和校园网,把以《演讲与口才》等各种知识文摘为主的、有益于培养读听说写能力的书刊,奉为中职语文课的第二教材。课下学生主动眼看、心想、手写,课上老师指导炼胆、炼口、炼智。课上课下,流水配套,持之以恒,方达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