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娱乐节目在内地发展形态探析

2009-04-24王诗文

江淮论坛 2009年2期
关键词:探析

王诗文

摘要:电视娱乐节目作为受众较为关注的节目类型之一,担负着履行电视娱乐功能的重要责任。本文旨在对电视娱乐节目发展中呈现的不同形态进行剖析,尝试从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和受众审美心理的角度来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而对娱乐节目的发展和改革趋势进行预测性的初步推断。

关键词:娱乐节目; 发展形态; 探析

中图分类号:G229.20 文献标志码:A

一、电视娱乐节目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形态

电视娱乐节目是指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和大众参与的,以审美性、娱乐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电视娱乐节目表现为:以观众观赏为主的综艺晚会型,在与观众相互交流中形成娱乐氛围的益智型,有特定规则的以竞技竞赛项目为核心的游戏型,有一定情境设计的以纪实手段完成的真人秀型,以满足观众表演欲望并为其提供舞台的表演秀型等多种形式。

上述节目类型在娱乐节目的发展过程中更迭出现,我们经过梳理和总结,将电视娱乐节目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大体划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晚会式的表演。90年代初期,在各地省级电视台还未上星,全国范围的收视频道较少,节目类型单调,娱乐方式匮乏,观众娱乐化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融合了歌舞、小品、相声、曲艺等多种节目形式的晚会式周播节目《综艺大观》,的确让观众眼前一亮。这种晚会式的综艺节目源于“春晚”,是舞台文艺演出的电视化表现。

另一种代表节目《正大综艺》的特点在于:外部世界的万种风情和演播室内的欢声笑语互为补充,将好奇作为维持观众持续观赏的动力。“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口号也映证了这一点。同时,这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档自创的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综艺节目,它也首次在节目中体现出益智的特征。在1994年的收视调查报告中,收看《正大综艺》的人群属于高学历受众,这说明在当时《正大综艺》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始终保持了传媒在引领大众,为大众安排议程的最佳位置。

在90年代末期到本世纪初,《正大综艺》能带给观众的好奇越来越少,《综艺大观》的表演也愈来愈乏味,支持观众继续关注的动力和期待感逐步削弱,这也不可避免的遭遇了“末位淘汰”,尴尬停播。

第二阶段:“快乐”的明星游艺。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晚会型的综艺节目风光不再,省级卫视纷纷上星,落户于各大中城市,选择忽然增多的观众不满足于每周看类似的演员阵容,内容无味和形式单一的歌舞和小品,主持人的煽情也显得不那么诚恳。于是,随着1996年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开播及走热荧屏,一波由当红一线明星——主要是港台明星为节目嘉宾,由青春、开放、活跃的主持人为节目自身品牌,以竞技游戏为平台的游戏类娱乐节目迅速侵占了各个省级卫视的周末黄金档,形成了全国电视的“快乐系列”。

在这次 “快乐狂潮”中,观众首次作为节目内容的一部分站到舞台上,与明星一起参与游戏节目,并且从最初的“审美”发展到对明星的“审丑”阶段,也是第一次完成了现场观众与嘉宾,电视机前观众与节目的多方互动。游戏本身的竞技性和游戏结果的未知性,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也吸引了他们加入到节目进程中来的兴趣。这种加入对电视机前的受众是一种刺激,这样的娱乐方式,契合了观众从参与和互动中得到激励、放松、愉悦的期待心理。

当然,在电视节目的娱乐功能被大幅度放大的情况下,它的文化内涵、认知和教育功能以及审美情趣都受到了抑制,而感官的刺激、游戏、娱乐、消遣等功能就在无形中被突出和强化,这为此类游戏综艺节目逐渐在收视率“繁荣”的盲区中遗失精神内核,埋下了衰退的隐患。

第三阶段:益智竞赛开心拿奖。90年代末期到新世纪初期,观众们不再满足于看明星做游戏,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收视率下降为缩影,快乐潮开始大范围的退烧。代之而起的是各位主考官挂着“你确定么”的招牌式微笑,带领着电视机前跃跃欲试的全国观众进入了电视的“益智竞赛”时期。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幸运52》和《开心辞典》为代表,电视的知识性、信息性、趣味性、竞技性以及即时传播和寓教于乐的特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形成了每个周末全国观众希望通过答题实现家庭梦想的盛况。

《幸运52》是央视根据英国BBC制作的益智博彩节目《GOBINGO》模式的本土化改造而成,主创人员通过重新设置参与者积极表达自我的勇气、广博的知识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获得奖品的形式,将原型节目中博彩性质消解为个人和家庭梦想的完成,用奖品和擂主等精神奖励来模糊国人对“金钱”“利益”的规避,使节目的立意积极健康,符合中国人含蓄的“获得”意识。“2000年中国电视节目榜”《幸运52》一举获得“年度电视节目”、“最佳游戏节目”“最佳游戏节目、主持人”三项大奖。在首届大学生电视节上,《幸运52》被评为“最具生命力”的节目之一。[1]

《开心辞典》是继《幸运52》之后,央视经济频道以《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为基本原型,再度进行了针对中国内地受众具体情况的本土化改造,将电视手段的卖点和社会文化心理的卖点区分对待,保留电视手段的卖点,改善社会心理的审美文化,节目将“家庭梦想”这一理念引入制作以及播出的流程,在突出竞技性趣味性的益智游戏环节时,强化了家庭融合的观念,打造了整个节目积极、健康、和谐、活泼的风格,加上主持人小丫和佳明的亲和力和观众缘,使得在许多国家的《百万富翁》纷纷“破产关张”之后,《开心辞典》依然使中国观众“开心”。

第四阶段:平民的娱乐饕餮——真人秀。2000年6月,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栏目开播,揭开了中国内地版真人秀节目的开端。当观众电视荧屏上看不到过瘾的电视剧,也疲惫于新闻事件的重复轰炸之后,发现了完全虚拟和完全真实的中间地带——新鲜的真人秀节目。

从湖南卫视超女“海选”到“PK赛”,从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到央视声势浩大的《梦想中国》、《非常6+1》,近年来,平民选秀成了“真人秀”节目甚至娱乐节目在中国内地的代名词,原先单纯的观众在这些节目中第一次被赋予了决策性的关键角色,也前所未有地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火爆场面。

这些现象背后,我们看到真人秀节目在引入中国内地短短几年间,所经历的一个蜕变或者说是本土化的一个过程。初期在内容上仍旧是照搬国外的野外生存体验,与国内观众的主要生活体验脱节。现在发展到“零门槛”的选秀活动,让观众从简单的观赏者成为节目内容的构成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另外,在将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的过程中,内地的制作者摈弃了国外常有的将隐私、性、暴力、八卦等消息的发布设为卖点的做法,而是以国内受众的收视心理习惯为权衡,制作出相对来说主题健康,易于被老百姓接受的节目。

关于真人秀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前景,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所认为:“真人秀节目更多地是一个移植形态,中国文化跟真人秀的本质之间是有一定差异的,这种形态要在中国成为非常主流和大众化的东西,尚待时日。”[2]对于这样一种尚未完全定型的节目类型,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它进一步“本土蜕变”。

二、电视娱乐节目在中国内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类型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在取代与被取代的循环过程中,由于竞争的加剧,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一切以收视率为先的偏激的制作观念等原因,使娱乐节目存在的隐患问题一一浮出水面,为监管部门和社会舆论所诟病,逐渐消解了娱乐节目本身的优点和功能。

(一)存在问题

1.娱乐节目低俗化倾向日益严重。当前娱乐节目的低俗化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以性为看点,打擦边球。一些娱乐访谈、综艺类节目经常用荤段子、暧昧字眼和暴露镜头来吸引观众。2003年被叫停的湖南娱乐频道的天气播报节目《星气象》,由着艳装的“星姐”躺在沙发上主持,在全国引发了关于“色情报天气”的争论。(2)以残忍为噱头,发掘人性之恶。近年来在国内流行的娱乐节目,多以隐私、残酷竞争、博彩等为看点,刻意暴露人性弱点和阴暗面,挑战道德底线。2005年旅游卫视的某节目中,播出了“猫能否从四层楼摔下而安然无恙”的一期节目,遭到了观众和网友的一片恶评。(3)极尽窥探之能事,挖掘明星隐私,让高不可攀的明星们当场现形、尴尬不已。一些节目常在明星不知情的情况下,设计出一些游戏情节,以试探他们的真实反应,展示明星们不容易让人看到的另一面,不少明星出尽洋相。一些艺人也会心照不宣地提供些素材,以赚取眼球,提高人气。(4)以恶搞整人来娱乐观众,颠覆传统的文明理念。当“审丑”成为新潮流,电视娱乐节目与网络八卦联手将芙蓉姐姐和孔庆祥打造成为新一代流行的话题,在主持人不怀好意的提问和被访者毫无顾忌的“示丑”中,观众或笑或骂,收视率直线上升,刺激了节目制作者继续进行。

这些手段和方式,置电视节目的社会影响力于不顾,完全放弃了电视作为一项传播资讯工具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抛开了电视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主动遗失了传媒的文化内涵。

值得关注的是,此类向着低俗化发展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制作方,往往有自己的托辞。他们认为是受众的需求,造成了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向。但是,事实是这种被培养出来的“收视惯性”他们难辞其咎,一个庸俗的节目是由主创率先主动媚俗,为了一小部分可能会喜欢庸俗化娱乐的受众,而损害大多数受众正常的文化需求。

另外,娱乐节目的庸俗化带来的危害不仅仅在于电视节目本身,它会让有文化的观众更加远离电视,让电视人和观众都在进一步的追求无聊,让电视在与尚没有丧失文化底蕴的其他媒体竞争中不战而败。

2.在模仿中失去创新意识和能力。擅长于模仿并不是错。一味跟风,模仿后不进行“本土化”改造,完全放弃自我创新,是目前某些娱乐节目为观众和市场离弃的主要原因。

学习先进者的经验是制作电视节目的优点,《超级女声》之于《美国偶像》,《幸运52》之于《GOBINGO》,都是模仿中出新意的成功范例。湖南卫视作为“娱乐中国”的先锋,他们最早期的想法和概念,都来源于对港台和国外节目的取经,然后,根据收视人群的定位分析,来确定改造的方向,通过本土化的加工,使得节目符合国人收视习惯的个性和特色。

现在一些娱乐节目,由于需要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完全不顾照搬痕迹的生硬俗套。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模仿香港10年前的《综艺60分》一炮打响,于是就有了一系列“快乐”节目粉墨登场。这些节目看似丰富多彩,但其运作模式却基本相同,无非是做一些老套的游戏和有奖竞猜,中间插播歌舞表演和大量广告。同样,引领“婚配热”的《玫瑰之约》和《相约星期六》则明显是台湾《非常男女》的大陆版,而《非常男女》据说又是抄袭日本的娱乐节目。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省级电视台模仿、复制《玫瑰之约》的就达30家之多。“超级女声”之后,各电视台出现了的一连串“超级”节目。

综合实力不强的中小城市台的自办节目若想尽快跟上潮流,取得不错的市场份额,模仿是捷径,可能会带来新节目播出初期被观众迅速认可的优势。但是,不具备个性和特色的克隆出来的复制品,总会在被时间的检验里被击溃,即便侥幸的存活下来,在观众的印象里,也形同鸡肋,仅仅是被模仿的原型节目的附属品和偶尔替代品。

(二)问题原因

电视娱乐节目出现这样的弊病,归结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举办的针对娱乐节目低俗化的座谈会上,常务副会长李丹将娱乐节目低俗化的原因归结为三:时下文艺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良莠不齐;文艺娱乐节目的策划定位出现偏差;各地广播电视台对于怎样处理媒体社会责任和收视率、收听率等经济效益的问题把握不一。

诚然,电视节目制作主体应该对节目的日益低俗负责,但是我认为还应该综合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变迁对电视以及其他媒体的影响给出一个辩证的多方面的原因。

经济的快速增长带给国人越来越多接收讯息的渠道和手段,我们开始习惯“多媒体”的生活方式,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以及广播和报业等传统媒体近两年来的重新红火,加上加入WTO以后内地的电视制作单位要与境外媒体分食可能正在缩小的受众和市场,这一切都带给电视巨大的生存压力。

与电视的压力相关,城市中的大部分受众也承受着自身的生存压力,这也导致电视本身的功能发生了一些偏移。人们打开电视,更愿意看到可以放松神经的节目,它的娱乐功能在当今的时代被大众认可,成为受众和电视之间完美的契合点。

于是,娱乐节目的发展速度超越了正常的程序和过程。而广告商的插手和电视台接近企业性质的商业运作,致使娱乐节目中应该存在的“人文内涵”被“娱乐化”,而纯粹的“娱乐”又被“商业化”了,逐渐演变成了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一件“商品”,商业逻辑下的“消费一切”的观念和做法,已经背离了电视人职业操守的底线。

现在的电视娱乐市场,在电视与商业和合谋制造出的娱乐语境中,观众得到满足,广告商得到市场,节目制作方得到收益,各有所需,各取所得,达到了一种“虚假繁荣”的局面。

(三)问题对策

电视娱乐节目要健康的发展下去,需要社会舆论、监管部门和受众的共同监督,需要媒体从业人员对自身素质和责任感有深刻的认识,治愈娱乐节目当前的弊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消除误区:并非低俗才有收视率。作为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好的电视娱乐节目能让人释放个性,宣泄情绪,传达主流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现在许多电视娱乐节目的从业者都有一种思维上的惯性,认为节目要有收视率就一定要低俗。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时统宇认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应该在触及人的心灵、情感上好好做文章。而目前,这类节目整体上缺少思想文化含量,缺乏让人感动的东西。对此,电视人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认识到只有花样翻新的娱乐,而没有情感的感染,到头来终究会走进死胡同。只有传达出健康、向上感觉的电视节目才有生命力,也才能为电视台赢得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随着受众审美心理日益的日常化,电视节目也将趋向平民化,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的转变也将愈加明显。大众喜欢的东西将成为娱乐节目所锁定的目标内容,但这并不是说电视节目要盲从于大众。事实证明,大众的收视习惯是可以被培养出来的,这就给日后媒体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引导大众,为其安排议程,也要将大众的关注作为节目的关注,让节目真正成为受众的“娱乐”而非“愚乐”。

娱乐节目并非抛弃文化,而是将文化的内容用娱乐的方式来传达,这需要一定的技巧,这也是众多娱乐节目制作者的矛盾所在。我们当然不是要求娱乐节目来说教,我们要相信大众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受众会从一个“寓教于乐”的节目中看到主创的境界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有利于让有文化的观众逐步回归到电视机旁。

2.激励原创:遏制简单模仿之风。据介绍,国内娱乐节目模仿国外已到了照搬照抄的程度。有些节目几乎就是“原版”,开场音乐、音响效果甚至就连主持人开场说的话,都是一样的。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负责人宋点说,有的节目包括舞美、模特服装甚至舞台上的螺丝钉都跟人家一样。由于国外这些节目在制作时已经导入了心理学、语言学等专业分析,非常成熟定型,以致拿到国内后稍一改动,就会乱套,所以一些国内电视制作人干脆原样“照搬”。

猜你喜欢

探析
传统养生和现代健身相结合的思考探析
自杀参与行为可罚性之探析
月山八极拳传承探析
VR阅读探析
基于CAD/CAM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
HTTPS探析
VPLS组网技术探析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探析
血分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