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灵的对话

2009-04-24何春芬

教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选修课

何春芬

[摘要]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作为一门艺术必修课程,由于受学时、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或不足,在音乐鉴赏教学方面,往往存在着一种表面化的状态,而忽视了作品背后的深刻背景及内涵,因而也缺乏一种音乐灵魂层面的思考与教学引导。选修课《音乐人生》旨在以著名的作曲家的人生及作品欣赏为主要内容,使学生达到一种对音乐的理解与热爱,并通过作曲家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品格,从而不仅培养学生一种正确的审美观,更塑造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选修课,音乐人生。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2-0077-03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作为一门艺术必修课程,由于受学时、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或不足,存在着一种表面化的状态:重视听觉愉悦,重视作品的音乐表达,而忽视作品背后的深刻背景及内涵,因而也缺乏一种音乐灵魂层面的思考与教学引导。

如何让高中学生在经典音乐的欣赏过程中体味音乐的真、善、美,从而潜移默化地培育他们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每一位音乐大师,其丰富的阅历、创作的激情、高尚的人格和不屈的意志等都能或多或少地影响或触动学生的情感。因此,讲述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轶事、个性、经历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个性风格,也能激发学生想要了解这些作曲家作品的兴趣,从而用作曲家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来感染学生。

基于这种现状,笔者在所在学校开设了一门音乐选修课——《音乐人生》,期待以著名的作曲家的人生及作品欣赏为主要内容,使学生达到一种对音乐的理解与热爱,并通过作曲家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品格,从而不仅培养学生一种正确的审美观,更塑造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课程开设的意义

1)通过本选修课程及对高中《音乐鉴赏》必修课程的组合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热爱音乐这门恒久的艺术,并从深层次的角度理解经典音乐作品的魅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欣赏音乐知识背景,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审美方法,更进一步寻找真知发现之路,美的创造之路。

2)通过本选修课程的学习,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音乐历史、音乐创作、音乐的社会意义等方面的知识,增加他们对经典音乐作品的知晓与熟悉,这对于希望在音乐艺术方面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3)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自我的人生塑造过程,而伟大榜样的人生经历常常会对激励一个人的成材起着重要的诱导作用。音乐选修课《音乐人生》以经典的作曲家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他们对艺术的追求探索精神启发、激励学生去正确认知社会、自我奋斗,特别是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与塑造,达到对艺术爱好与思想升华的统一。

4)本选修课为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的探索改革形成了一条新的路径,特别是为高中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该门选修课中主要采用体验、比较、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范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这也是高中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

2课程内容设计及教学方法

2.1课程内容设计

良好的课程内容设计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先决条件,本课程的内容设计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清晰的目标意识原则。让音乐艺术最终进入学生心灵是本课程的终极目标;②信息量从大、内容从简从精的知晓原则;③体验与共鸣的自主学习原则。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体现以下特点:①以人生为线、社会为面来重点介绍著名作曲家的人生与时代背景;②突出作曲家的人生个性、艺术风格与音乐实践的伟大精神;③音乐作品创作的思想发展。

本选修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与著名作曲家有关的音乐人生的背景、经历、作品介绍与欣赏,囊括了《聆听“上帝”的声音》——“音乐之父”巴赫音乐赏析;《上帝的宠儿》——“音乐神童”莫扎特音乐赏析;《不灭的精神之光》——“乐圣”贝多芬音乐赏析;《钢琴音乐的奇葩》——“钢琴诗人”肖邦音乐赏析;《生命的悲歌》——“俄罗斯民族之魂” 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赏析;《维也纳之夜》——“圆舞曲之王”约翰斯特劳斯音乐赏析等十几个音乐欣赏专题。

2.2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运用。著名的作曲家在音乐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些经典的大作成为难以复制的精品,而了解他们的音乐人生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音乐作品,那些音乐大师不仅仅是音乐领域的天才,更是与命运抗争的斗士,他们的音乐气质、音乐手法及其人格的魅力是感化人们的神使,也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灯塔,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大量搜集有关课题内容的电影或经典的演绎现场。如在莫扎特课题学习中,学生通过观看电影《莫扎特》,一下子回到了莫扎特的生活时代,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莫扎特的生平、作品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似这般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共鸣,学生从对莫扎特的人生经历的了解到对他的作品的欣赏、共鸣,学习过程自然而深刻,大大改变了灌输式的被动的学习状态。

2)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适应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运用多学科知识,利用各种学习研究手段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是学习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改革方向。在《音乐人生》选修课程中通过教师情境教学给出初步的信息,然后通过教学互动、欣赏提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曲家的人生及其作品、艺术风格,并通过作业安排,提出研究学习的方向,让学生在搜集资料、自主欣赏、讨论沟通中完成作业。

3)注重人物精神与艺术风格的挖掘理解。音乐不是高深的艺术,它是通俗的人类的感情,而技艺就在于感情的音乐表达如何实现、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既然音乐表现承载着感情与历史,音乐是人文的、社会的、历史的、艺术的、心理的、哲学的、神学的,了解音乐就必须了解音乐背景,从多个角度透视才能领悟欣赏,这是音乐理解与欣赏的深层化,也是音乐审美的成熟。

让音乐家走进学生的内心,让音乐走进学生的灵魂始终是《音乐人生》的教学主线。每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都是一场情感的波折,一道人生的风景,对音乐进行积极的理解与建构,在音乐中获得启迪、获得力量、获得感悟,也是与净化心灵、完善人格的音乐教育的最高宗旨相吻合的。如生活清贫苦难,而其作品纯净自然、乐观流畅,这是莫扎特!他对音乐的热爱超脱了所有的世俗乃至他自己的生活,他的《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唐璜》、乃至最后的《安魂曲》,无不成为学生心灵的音乐,学生与音乐对话,在音乐中触摸音乐家的心灵,而让音乐家以及他们的作品走进学生的心灵正是本课程的期望。

3教学效果与教学反馈

鼓励学生用耳朵和心灵与古往今来的那些音乐大师交流,反复聆听那些永恒的旋律,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增加了对音乐家的了解与热爱,而且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也有了理解上的升华。通过本选修课程的教学,学生内心都深受震憾,他们无论是对音乐家还是对经典音乐作品的热爱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润物细无声中获得对经典的崇敬之情。如:莫扎特那种在残酷的命运不断摧残之下保留下来的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肖邦因1830年波兰沦亡而流亡他乡,但凭着自己对革命胜利的信念和对祖国的热爱,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作品,以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还有贝多芬、柴可夫斯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坚守、对人生苦难挫折的漠视奋战……所有这些,对当今生活优越的学生来说无疑起着极好的激励作用。如学生在了解了贝多芬及其音乐后,几乎每一位同学在听后感中都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表达了面对挫折永不言弃的决心……学生的心灵在与这些优秀音乐家以及他们的音乐对话中慢慢坚强起来,也学会了该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困境,学会了在音乐中寻找自我,张扬自我。

通过一年的选修课学习,教学效果明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量的升华式扩大、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欣赏的深层次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人生精神激励的升华,也大大改变了学生对音乐特别是对流行音乐简单的、表面化的认识。

4启发与感想

作为音乐教学,课时相对不足,但利用有限的课时,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审美,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始终重视学生的音乐感受,强调以人为本的快乐教学,这让音乐艺术的学习欣赏成为一种愉悦的过程。通过《音乐人生》的学习,达到一种音乐审美方法的掌握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进而超越局限、塑造自我、热爱艺术并为之探索,使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而这,也正是本课程的核心所在。开设《音乐人生》这门选修课不仅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也证明,课程效果明显,超出预想,学生普遍反映,他们对经典音乐家的了解与热爱有了质的飞跃,对音乐的深层次鉴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主动探究学习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教学体会有:①精心选材。没有现成的教材教案,课时又极为有限,而课程内容广泛,如何选材?如何组织材料?如何在信息量极大化而又能在深度的挖掘上有力度?这是作为教师必须考虑与解决的问题;②重视体验共鸣的力量,强调自主体验。这是音乐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重视电影题材的作用以及音乐作品的听觉欣赏与感受分析;③擅于运用情境教学法,做好引导。

本课程的教学也存在着不足与困难,主要是学生课外欣赏的有利条件有限;学校现成的教学参考研究资料相对缺乏;市场上可供直接借鉴的影像资料较少;课程工作量大,教学时间比较有限等等,因此,无论是教师的选材、课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等诸多方面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

附【学生习作】

永恒的顽强

儿时听贝多芬的《欢乐颂》,仅仅被这交响乐的激情与欢乐所感染,心想创作者必定是个幸福快乐的人,才会谱写出如此缤纷的乐章,然而等到慢慢长大了,对贝多芬有更多了解后,才知道,《欢乐颂》是经历了命运的千锤百炼之后的释然,是一种境界。母亲早逝,父亲酗酒,给幼年的贝多芬带来了心灵的创伤,然而这却阻止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与对天赋的开发。命运对他的伤害还不仅仅是幼年的不幸。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贝多芬发现自己的听觉越来越迷蒙时,他也曾经绝望过,写过遗书,想过自杀,可是他终究没有,对音乐的信仰让他扼着命运的咽喉继续创作。然而,无情的命运似乎觉得这还不够,这位音乐伟人始终没有得到爱神丘比特的眷顾,在《月光奏鸣曲》中郁郁孤单地过了一生。“人生来就不是被打败的!”没错,贝多芬坚信这一点。于是,在他创作的《命运交响曲》中,一开始就是几个开门见山的强烈音符,主题就这样果断地呈现出来,这样的艺术手法,这样的音乐效果,立即将作者的那份坚毅和高傲显露无遗,随着主题不断地发展和再现,一种不屈服的与命运相抗衡的顽强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

为什么贝多芬能打破惯例,获得观众的五次鼓掌(皇族最多的也只有三次)?为什么贝多芬的音乐时时刻刻地为世人弹奏?为什么人们把“乐圣”这个至高无上的荣誉给了这位“不完整”的音乐家?是精神!是一个个桀骜不驯的音符中流露出来的孤寂、高傲、不屈、坚强,以及超凡脱俗,是对命运永远强烈的抗争!

感悟《命运交响曲》真谛,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欣赏之余多做思考,怎样才能将贝多芬精神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也许我们埋怨自己的家庭不够显赫,我们的父母不够理解我们,可是贝多芬呢?将年幼的不幸化成学习音乐的动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爱自己的家庭呢?想想贝多芬吧,命运给予他的是苦难,是凄楚,是无休止的折磨和无止境的狂风暴雨,而付还于生命的却是坚毅、刚强,是世界上最棒的音乐,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最美的艺术诠释!那么,让我们都向贝多芬学习吧,树立坚定的信念,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命运低头,奏出人生的最强音!

失落时听听贝多芬的音乐吧,无限的力量将从交响起伏的乐章中与你共鸣,给予你力量!

猜你喜欢

选修课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选修课对人才培养作用的研究与策略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公共选修课开展研究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浅谈高中政治选修课堂的情感生成策略
唐山学院健美操选修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等院校艺术类学生中管弦乐的选修教学
基于构建双语环境下的多样化选修课理论及实践
河南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物理学与社会性论题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