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学习道德思想研究

2009-04-24刘昌明刘浩武

教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毛泽东

刘昌明 刘浩武

[摘要]在毛泽东思想的宝库中,学习道德思想是一朵灿烂的精神之花。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毛泽东学习道德思想的灵魂;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学习道德思想的核心;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是毛泽东学习道德思想的特质。

[关键词]毛泽东,学习道德,谦虚谨慎。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2-0001-04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是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也是学习和借鉴人类文化遗产和各国先进经验的历史。研究党的发展史,不能忽视党的领导人的学习道德思想发展史。因此,本文仅就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核心代表——毛泽东的学习道德思想作些探讨。

1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毛泽东学习道德 思想的灵魂

毛泽东十分重视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他提倡一切有相当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他说“指导一个伟大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1]因此,他提倡尊重历史,传承历史。他认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而对于这些,我们还知道的不多,还是小学生。他主张研究历史,古为今用,有选择性的吸收历史精华。他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2]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的兼收并蓄。……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3]

毛泽东不仅重视古为今用,而且重视洋为中用,主张学习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成果,特别是主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要讲究学习方法。他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成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2]这样的学习才有价值,才能够提高认识能力,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统筹全局和指导全局的能力。总体来说,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学习道德思想的宗旨是“用”,在“用”字上狠下功夫,才是毛泽东学习道德思想活的灵魂。

2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学习 道德思想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是注重学习、善于学习的楷模,是注重学习修养、讲究学习道德的楷模。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程中,中共领袖们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把马列主义中国化。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是毛泽东学习道德思想的鲜明个性。

2.1学思结合,解决认识问题

毛泽东是学思结合的典范,无论是学习人文历史,还是学习革命理论,他都不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而是学思结合,注重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提高理论修养水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解决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他博览群书,博古通今,注重理论借鉴,但不盲目接受;注重古为今用,但不仿古复古;注重洋为中用,但不崇洋媚外。他酷爱读书,但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边读边思,边思边读,他读过的书,很多地方都有批注和感言,尤其对历史类书籍,他不仅爱读,而且爱钻研,爱思考,爱评论,他在书上的批注,多数都是对史事的质疑,对观点的抨击,对人物的评点,对价值的判断,总之,是对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他读过的《资治通鉴》,其批注之多,让人叹为观止。与其说他在读书,倒不如说他在研究,在思考,在评注。正是由于爱读书,爱思考,所以,他对许多历史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有不同寻常的认识和看法,这些思考的汇集,为形成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奠定了文化基础和历史基础。

2.2学用结合,解决实践问题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学习道德修养方面,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用结合,注重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毛泽东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他认为,我们党需要的是这样的理论和理论家。他告诫全党:“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根据实际创造出来的理论,从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中抽出来的总结论。我们如果仅仅读了他们的著作,但是没有进一步地根据他们的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没有企图在理论上来思考中国的革命实践,我们就不能妄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4]我们所要的理论家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这样的理论家:“他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4]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5]他认为,一个学生从学校学到的知识是不全面的,他只是有了书本上的知识,他的知识还不完全。在毛泽东看来,“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理性阶段是感性阶段的高级阶段。”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只是前人总结的理论,不是学生自己亲身得来的知识,这种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片面的。要想得到全面的知识,把自己变为知识分子,“最重要的,是善于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实际中去。”[6]斯大林曾经说过,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的,不正确的,应当抛弃的。提倡学用结合,学会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反对主观主义,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他指出:“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对于中级以上的干部,害处更大。”[7]他强调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反对主观主义的态度。他分析说,在主观主义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他主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主张有目的的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他认为,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他肯定地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他提出,“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8]

2.3学创结合,解决发展问题

毛泽东十分重视创造性地学习和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他说:“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创结合,是毛泽东学习道德思想的活的灵魂。在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之后,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在分析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和哲学遗产之后,创造性地写成了《实践论》和《矛盾论》,透彻的论述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论述了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揭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互相转化规律。毛泽东同志学习了列宁主义关于在城市闹革命,首先占领大中城市的论断之后,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由农村包围城市”的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主张,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他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而且进行了革命的实践,自己率先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带领中国共产党坚持农村革命,使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取得胜利,最后夺取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用革命的实践证明了革命理论的正确性。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后,毛泽东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学说和中外历代军事典籍基础上,在分析了中国国内和国际环境之后,创造性地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提出了《论持久战》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不仅从理论上说明了抗日战争的前途,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描述了一副战争发展的蓝图,为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抗日战争的实践完全按照毛泽东的预言发展,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形势的正确判断,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采取的正确战略和策略。毛泽东说:“我们看列宁、斯大林他们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应该如何地工作了。”为此,毛泽东极力主张:“改造我们的学习”。学创结合,贯穿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整个历程,是毛泽东学习道德思想的精髓。

3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毛泽东学习道德 思想的特质

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学风问题。他把学风问题提到了“思想方法”的高度来认识。在他看来,“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学风和文风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9]因此,1942年2月1日,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会上,他明确指出:“我们的学风还有些不正的地方,我们的党风还有些不正的地方,我们的文风也有些不正的地方。”因此,“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毛泽东不仅要求全党同志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虚心精神,而且自己以身作则,保持谦虚谨慎,虚心好学。毛泽东在给自己的老师徐特立的信中写道:“徐老同志,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还是我的先生,你将来仍然是我的先生。”其实,在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毛泽东已经走在了他的老师徐特立的前头,在这方面他完全可以成为徐特立的老师。但是,毛泽东在老师面前,表现得那样的谦虚谨慎,那样的不骄不傲,始终把徐特立当成自己的先生,而且称徐老“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他告诫全党:“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10]毛泽东特别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无论是历史典籍,还是人文风俗,以及自然科学知识,他都认真学习和领会。不仅喜欢读书,而且藏书颇丰。每每谈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时,他总是那么地严肃认真。毛泽东曾深情地说:“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的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11]毛泽东同志具有丰富的语言,幽默的演讲,强烈的号召力和鼓动性。这与他重视语言的魅力、善于学习语言是分不开的。在《反对党八股》的演讲中,在讲到必须学习语言时,毛泽东特别强调,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工夫不可。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正是因为他对语言的重视和偏爱,使得他的语言修养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他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形体语言,都非常丰富和生动,他的文章和讲话,引经据典,富有哲理,幽默风趣,引人入胜,至今读来,都让人津津乐道,这是构成他领袖风范的一大特色。

他不仅善于学习书本知识,注重博览群书,而且非常重视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他主张调查研究,用事实说话。1927年,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他到湖南作了32天的考察工作,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用生动鲜活的事实,说明了农民运动不是“糟得很”,而是“好得很”!农民运动不是“痞子运动”,而是“革命先锋”。他极力倡导群众路线,主张倾听群众呼声,经常调查研究,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他看来,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因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他一生坚持的思想方法。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都号召全党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倾听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的意见。他曾说:“共产党员必须倾听党外人士的意见,给别人以说话的机会。别人说的对的,我们应该欢迎,并要跟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说的不对,也要让别人把话说完,然后慢慢加以解释。”[12]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习,这就是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谦虚态度。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498.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499.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668.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772.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773.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774.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755.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760.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771.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500.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264.

1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767.

猜你喜欢

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毛选》第五卷缘何未能在毛泽东生前出版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毛泽东对叶剑英的深情厚望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毛泽东的生日宴会都上些什么菜
政治家的身高
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