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及创业型人才培养

2009-04-24魏丽红陈忠卫

教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等教育

魏丽红 陈忠卫

[摘要]国内创业教育可分为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和学联、多家组织联合举办以及高校自主创办等五种基本模式。通过分析国内创业教育活动存在的不足,从更新创业教育理念、科学修订专业培养方案、鼓励教学方法多样化、加强创业教育质量监控等角度提出了培养未来创业型人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型人才培养,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2-0039-05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创新与创业精神已成为世界性的高等教育新理念。早在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就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也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与普通高校学术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相比,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三本护照”,并正在成为全世界教育界努力的目标。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国内创业教育基本模式

根据承办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主体不同,国内的创业教育可分为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和学联、多家组织联合举办和高校自主创办等五种基本模式。

1.1教育部门试点创业教育

教育部从2002年开始进行创业教育试点,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创业教育可以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来进行创业教育,学校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开设了“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创业管理”等课程;二是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有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探讨的教师和专门机构——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同时还设立300万元的创业基金,对学生的创业计划经评估后进行种子期的融资;三是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创业(创办公司)提供所需要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如:上海交通大学突出以“三大基点”(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和“三个转变”(专才向通才转变、教学向教育转变、传授向学习转变)为指导思想,确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内容[1]。

“2004年全国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珠海召开,会议提出以“合作、共享、发展”的精神来推动国内的创业教育,旨在为培养新型企业家、推动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以及推进高校走向实践提供思路与理论支持。会议主要围绕创业教育展开,包括创业教育基础理论、创业教育实验的探讨、大学创业训练教育实例介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研讨以及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现状,从而使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1.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办SYB项目

“创办你的企业SYB(Start Your Business)”是国际劳工组织为了促进就业,支持发展中国家微小企业的发展,以创业促就业,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专门组织专家开发的创业培训项目。2003 年,国际劳工组织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作,开始在大连、深圳等城市进行创业示范扶持指导,以SYB会员的形式进行创业跟踪指导服务。SYB主要面向社会人员,如下岗失业人员,而针对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培训则很少。SYB中国项目实施以来,我国共有22个省的42个城市成为项目的实施地区,有近76万人参加SYB创业培训,为社会新创造就业岗位近200万个,平均一个人带动近5个人就业。SYB培训逐步成为我国创业培训的主要模式。

1.3团中央和学联组织承办的KAB项目

针对严峻的青年就业形势, 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专门开发了一个新项目——KAB(全称是Know About Business,即“了解经营”、“了解企业”的意思),由一系列培训资料与独特教学方法所组成的项目内容侧重于教育和培训青年怎样开办与经营企业。目前,该项目已在全球20 多个国家实施。针对青年就业率过低、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银行于2001 年组建了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Youth Employment Network,简称YEN),目的是为创造青年就业机会和解决青年失业问题提供咨询和支持,明确要求把就业能力、青年男女机会平等、创业精神和创造就业机会作为所有国家行动计划的四个高度优先事项。为引进KAB,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从2005年1月就开始磋商,并在2005年12月份完成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教材的翻译与改编。2006年,YEN通过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在中国6所大学对学生开展KAB教育试点,该项目已先后培训来自22个省份、149所高校的近300名师资。在这些试点院校推行学生创业教育项目,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与学生见面,使部分学生接受系统、科学的创业培训[2]。

1.4多家组织联合举办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

从1999 年开始,由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主办开展了每两年一届的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迄今已成功举办六届。创业计划竞赛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围绕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概念,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包括企业概述、业务与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与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内容的创业计划书,最终通过书面评审和秘密答辩的方式评出获奖者。该赛事每届均由一所高校与当地政府承办,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和政府行为。此项竞赛采取学校和全国两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各省市在此之前,都会从本地创业大赛基础上选拔出参加全国竞赛的项目。各大学为了参加省、全国大赛,则广泛发动、精心组织[3]。从已经成功举办的五届“挑战杯”来看,参赛单位数、参赛作品数和获奖数都逐届攀升,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近两届评委中企业和社会人士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在创业计划书的评审标准中,更倾向于从财务分析、管理技巧与团队、风险分析、产品或服务创意、市场竞争分析等角度进行综合性评判。

“挑战杯”是大学与社会、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吸引了众多媒体、专家、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3]。该项赛事对在大学生当中普及创业知识、倡导创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极大地激起了在校生对创业的浓厚兴趣,真正起到了“倡导创新精神、营造创业氛围、促进成果转化”的预期效果。在本项赛事中获奖的学生在就业选择中明显占优势。

1.5高等学校自主设计创业教育项目

从1997年开始,国内不少高校以创业型导向改造传统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入自主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许多高校都做了有益的自发性探索。比如,浙江大学开办“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在本科生层次选拔一批具有较强工程背景和较好经营管理素质的工科类高年级学生,对其强化经营管理培养,着重培养其高新技术风险创业和创新方面的意识、素质和技能。复旦大学则将创业教育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获得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对有志创业的学生还提供专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尝试开设了“创业教育课”,武汉大学则通过实施“三创”教育(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业人才[1]。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纷纷开设创业管理、小企业成长等课程。

除此以外,职业技术类院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并不亚于普通本科高校。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率先创建了三条“大学生创业教育街”,在全省率先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江苏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建有江苏教育超市、无锡精工装饰公司、梦之岛信息技术公司等多家“教学公司”,并建立了“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的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园。学院和企业合作,组织力量开发集企业策划、申办登记、运营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工商企业创业模拟实训平台,并研发企业个性化运行的三维虚拟软件,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仿真创业实务演练。同时引进SYB培训项目,开设无锡市SYB创业培训点,强化学生开办公司和经营企业技能训练。学院还鼓励学生开办创业公司,2006年上半年,投资建设占地18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园内有广告、装饰、策划、数码等20多家学生创业公司、创新工作室和商务环境模拟中心,学生经过创业培训,完成创业项目设计,通过有关专家评审后,入驻学生创业公司。创业园成为学院的产学结合教育基地,专业技能训练延伸的平台,学生教育社会化的桥梁[4]。又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所开设的“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被高度评价为“中国高职教育的破冰之旅”、“中国高职教育的小岗村”。与课堂教学截然不同,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一切全都要自己亲力亲为:项目确立前的市场调查,然后确定项目,写出商业计划书,向学校递交申请,学校组织有企业运作经验的老师进行评估,批准后,学生按照工商、税务管理规定办理注册登记,领取执照,所有的程序全部自己去完成。近两年来,学院共有4批69个项目进入创业园进行创业实践,直接参与学生353人,带动校内外学生间接参加创业实践3000多人。69家企业除一家中途关门外,其余68家均盈利,实现销售额350多万元,利润110万元[5]。

2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四大障碍

当前,国内创业教育活动正蓬勃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然而,透过表面繁荣的创业教育,可以发现国内目前的创业教育尚存在着对创业型人才培养不利的以下四大障碍。

2.1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虽然目前国内创业教育形式多样,包括创业培训、选取创业试点院校、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开展形形色色的课外科技活动和采取设立创新基金、提供创业中心等等。但这种轰轰烈烈、未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的创业实务教育,导致大学生创业犹如昙花一现[6],不能真正地将创业过程所需要的那种冒险、创新和积极进取的理念贯彻于学生成长的持续动力。在许多高校甚至将创业教育简单地视为一种“第二课堂”而放任不管,甚至将创业视为大学生在正常就业渠道以外的、低人一等的职业选择。

2.2创业教育的教学平台

国内相当多的大学并没有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作为高校重要的使命和目标,正是由于创业教育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教书育人的工程体系之中,从而造成与学科专业教育的脱节,结合专业教育进行贯通四年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鲜有涉及,系统性研究不够,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在创业教育方面进展不大。另外,究竟如何系统地设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如何采用鲜活的本土创业案例[7],如何让创业教育与真实的企业相联系还缺少鼓励性的配套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较高,然而,现有大多教师尚缺少创业经验和相关研究,也缺少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的课堂参与[8]。高校教师创业经验的缺乏与各高校对教师素质要求不合理有关,如过于追求师资队伍的高学历倾向就会让创业教育失去实践经验的平台,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成长模式都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创业者。

2.3创业教育的普及范围

创业教育的开展仅局限于部分院校的少数学生,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没有取得显著进展[6]。有些高校试图简单地通过政治辅导员队伍来讲授《就业指导课》来培养大学生就业动机,不但很难激发起创业意愿,相反,有时候还会使他们弱化对创业的冲动。在那些创业教育较为成功的高校中,有价值的创业教育也只局限于这些院校的少数学生获得学习机会,有时候一开始就刻上了极强的精英化痕迹,致使创业教育关注的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许多学校设立的学生创业机构具有精英化机构的倾向,多数学生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参与其中,由此导致创业教育没有得到普及。

2.4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

国内对创业问题的研究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则更晚。尽管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教委组织进行了有关创业教育的研究,但在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条件与劳动力市场状况下,创业需求也并不十分强烈, 因而对创业问题的研究一度沉寂。近年来,伴随着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大学生就业越发困难的趋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才日益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创业教育的研究成为了一个跨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综合性课题[1]。加强创业教育的国际性学术交流也势在必行,南开大学商学院与美国百森商学院联合于2006年主办的“中美创业研究与教育国际研讨会”较为深度地掀开创业教育理论的国际交流,并力邀国际创业教育大师蒂蒙斯为国内高校培养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9]。

3促进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对策性思考

3.1更新创业教育理念

相对于传统培养目标而言,创业教育要求在办学理念上更加尊重人格自由,尊重个性发展和调动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发展;在教育目标上更加强化提高创新创业素质,在教育方式上突出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实践的结合,在教育评价上更加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品德的养成,鼓励不同特色的培养教育。因此,实施创业教育不应是局部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的调整,而是涉及到总体教育理念这一顶层设计的变革。

高校领导和广大教学人员要充分认清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创业教育是工业经济时代向后工业经济时代转型的必然要求,是福特制的“流水线”式作业方式向网络技术条件“经济合作”化作业方式进化的必然要求,是保守封闭的管理边界向开放渗透的无边界管理模式转化的必然要求,是相对静止的线性思维向相对动态的非线性思维变迁的必然要求,这些都会对如何提高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产生深远影响,开展创业教育观念、机制、内容、方法和管理运行上的改革与创新必须体现全方位的、系统化的特征,从而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3.2科学修订专业培养方案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有机融合需创造性地开展探索活动。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6],离开专业教育去谈创业,那是一种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行为,同时,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深化,离开了创业教育去谈专业教育,那是一种学院式的教条主义。应当鼓励大胆地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特别是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增加创业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比重,通过设计一些综合性、障碍性的实验活动以及富有创新思维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决策水平,锻炼学生在信息不充分条件下的风险认知能力、机会开发能力、协作整合资源的能力。

3.3鼓励教学方法多样化

创业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单向的知识接受为双向的思维互动,着力体现“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念。第一,通过诸如创业讲座、创业论坛、创业竞赛、课题研究、创业体验等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创业教育活动,真正激发青年学生的创业动机;第二,积极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走访企业家,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相结合的强烈愿望来接受高等教育,让学生带着机会发现和机会利用相结合的能力追求来丰富教学内容,进而培养起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 培养起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与学习精神;第三,实现国内多种创业教育模式的相互衔接,包括上述的教育部门、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部门、团学组织和各高校等。多层次的创业教育目标、侧重点、切入点、培养方式之间要实现有机结合,从而为青年学生提供一种能够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

3.4加强创业教育质量监控

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要突出创业基础、创业氛围和创业绩效三大重点。衡量高校创业教育水平最为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让学生未来参与创业或自主创业奠定坚实的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二是看学校有没有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锻炼的机会,或者说有没有将构筑浓郁的创业氛围做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看大学生毕业后的若干年内有多大比例人选择了自我创业道路。笔者认为,提高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教师从事创业教育的积极性,特别是从事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师积极性,要采取倾斜性的鼓励政策将教师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与个人利益相联系,与教师职称的评聘、报酬的高低等直接挂钩。在教学评估标准中,要逐步增大创业教育的内容考核比重,建立起有效的学生评教体系,以及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后的绩效反馈。

参考文献

1 李敏义.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高教观察,2007,(1):42-43.

2张炳申,何亦名,罗磊.中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意义[J].高教探索,2007,(1):71-73.

3 丁三青.中国需要真正的创业教育——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3):87-94.

4 苏雁.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纪实[N].光明日报,2007-10-28.

5叶辉,周峰.中国创业教育的破冰之旅[N].光明日报,2008-01-08.

6 徐华平.创业素养: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课题[J].中国培训,2007,(12):49-50.

7 林建建,林晓华,刘昕,刘仙阁.高校本科生的创业教育[J].理工高教研究,2007,(2):46-48.

8 姜彦福,张帏.创业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3-15.

9张玉利,陈忠卫,谭新生.“首届创业学与创业精神教育研讨 会”会议学术观点综述[J].南开管理评论,2003,(5):78-80.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高等教育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