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公德教育的使命
2009-04-23席彩云
席彩云
[摘要]和谐社会建设有赖于很多方面,当代社会公德教育于其也非常重要。深入分析,社会公德教育可以从本质上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可以从内容上充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可以从归宿上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539(2009)02—0074—03
胡锦涛同志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讲话中,强调“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和谐社会的”。社会公德教育归根结底所服务的正是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我们说当代社会公德教育的历史使命在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当代社会公德教育可以从本质上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哲学话语中的“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一个事物或一个过程有别于其他事物、其他过程的特征。如果对当前社会公德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种活动的本质进行剖析,从某种程度上讲,社会公德教育恰恰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社会整体发展的宏观视角出发,综合审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将着眼点放在当前社会整体的和谐方面。
“民主法治”是为了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依法治国,使社会成员的人权得到尊重;“公平正义”是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公正性,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保证社会成员利益的相对均衡和社会矛盾的妥善协调;“诚信友爱”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推崇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不仅可以提升个人道德素质、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也可以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充满活力”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即“发展的脚步不能停,发展的路子不能改,发展的劲头不能消”;“安定有序”强调社会的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发展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不懈追求,发展的过程中“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前提”,没有稳定就没有人们生命的保全和生活的安宁,所以必须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则着眼于长远发展和后代发展的视角,点明了生态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和生存发展的源泉,为了长远的幸福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必须保护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路径在于:推动社会和谐快速发展一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我们再解读一下当代社会公德教育的本质。社会公德教育是要培育公民的公共道德精神,注重的是公民责任意识和利群精神的培养,是较高层次的教育活动。社会公德教育从整个社会宏观环境的视角出发,意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提升全民的文明素质。公德教育要求人们自觉遵守公共场合的规范,它体现的是社会成员个人的道德修养,其直接目的是维护公共领域的规则、秩序和良好环境,实质上最终是为了维护公共场合中每个社会成员的根本权益和长远利益。就其思维路径而言,我们可以将之概括为:推动个人发展一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一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社会公德教育作为社会道德教育中的基础性教育活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其初衷和目标是试图维护和保证社会良好运转的公共秩序,实现社会的和谐,进而保证人们在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中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当代社会公德教育可以从内容上充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
(一)社会公德教育丰富了和谐社会建设“追求和谐、稳定、发展”的内涵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状态、一个理想的目标,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安定有序”,安定是社会秩序的稳定、团结,有序是指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体现出来的重要特征,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保持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将社会秩序的安定放在重要的位置,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从战略高度审视和解决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问题,积极探索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路子,要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民在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中享受人生和谐之乐。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便是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和途径,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以稳定社会秩序。公德教育搞好了,人们的公共道德水平提高了,便会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便会有利于公共秩序中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在稳定中得到物质实惠和精神收益的社会成员,便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稳定秩序,并在公共生活中自觉地遵守公共道德规范,以维护彼此共同的利益。这实质上是对和谐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内涵的进一步丰富。
(二)社会公德教育充实了和谐社会“追求社会与人的协同发展”的内涵
“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一。“发展首先是一个事实,指人及人类社会自身现实的进程,这种进程又包含人的活动内容,它与纯自然过程不同,蕴涵着一种价值判断,展示人生存的意义”,“发展又是人的各种价值追求的集合。发展既涉及人的理性自觉自主的观念、实践行为方式,又涉及由此形成的特定价值意义系统。这些价值意义系统展现了社会的发展变迁与个人生存、生活方式的变革过程。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追求的是社会与个人相结合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社会的发展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充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自由的全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又会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也可以说“发展的核心价值是基本生活需求、自尊和自由”,“它代表所有个人和社会追求的共同目标”,即发展是社会与个人的协同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快速稳定的发展,但不是为了“物”的发展而发展,“发展
的好处应当惠及所有社会、惠及社会上每一个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以及“以人为本”无不体现了社会发展也在追求“人”的发展。通过改革开放30年的奋斗与积累,我国的经济实力稳步上升,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出现的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分配不均的现象却反映了众多个体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发展”。和谐社会治国理念的提出和推行可以看作协调这一矛盾的措施。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有利于解决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矛盾;从个人角度看,和谐社会的理念也在引导着人们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注重自身物质发展的同时,应该注重超越物质本位而实现自身的精神发展。总之,和谐社会的理念在于追求实现社会与个人的协同发展。
当代社会公德教育是一种立足于社会本位、人手于微观个人的教育活动。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基础性道德。它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步,维护和体现着社会文明的有序发展。社会公德是社会秩序稳定的保证,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风尚好坏的重要标志。社会公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提升全民的文明素质,其发展的社会本位性不言而喻。同时公德教育也是提高个体修养的一种手段,即通过提高公共道德意识、陶冶公共道德情感、锻炼公共道德意志、树立公共道德信念和养成公共道德行为习惯,进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和谐社会建设追求“社会与人协同发展”内涵的进一步充实。
三、当代社会公德教育可以从归宿上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归宿在于: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实现人际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所以说当前社会公德教育有利于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归宿,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社会公德教育有利于落实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新时期和谐社会的现实归宿反映在公德教育内容上,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对公民传递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社会道德规范等知识体系,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开展以人际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的道德观念教育等。社会公德教育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它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和目的要求,必须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内容。同时公德教育也与社会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社会公德教育也自然会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上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新时期的社会公德教育体现了社会整体发展的根本任务和目的。社会公德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必定会服务于、归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之中。
其二,社会公德教育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大动力。社会公德建设已提出了许多年,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但坦率地讲中国人的公德意识和素质水平并没有达到我们期待的效果。原因很复杂,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公德教育缺乏强有力的现实推动力。对于传统公德建设,人们只是模糊地意识到要提高公德意识,但对于“为什么要提高公德意识”、“公德教育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等问题缺乏足够的思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发展理念提出以后,和谐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为了实现和谐社会的人际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归宿,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如何适应社会的深刻变化以找到自身和谐发展的途径。政府、社会以及众多社会成员都以巨大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可以说公德教育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其三,社会公德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谐社会”是就整个社会系统(即社会结构的总体)而言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从社会结构的领域看,可以分作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领域,人类社会的道德精神是精神生活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而现代公民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精神又是其最主要部分中的主干部分,因而传统社会公德教育的理想价值主要体现在塑造人们公共生活中道德精神的发展上。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条件下,追求人际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社会公德建设的现实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