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课堂 实施创新教育

2009-04-23郭灵芝

教师·上 2009年3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图形创新能力

郭灵芝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而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亦即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过程。

就数学教学而言,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成为教学中应该关注和突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的:

一、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形成创新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戒备心,不会受到苛求和责备。所谓“心理自由”是指在思考问题时,不必受过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能够有比较自由的思维表达。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使他们的心理距离接近,心情舒畅,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舒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思维和想象。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创新教育的理论认为,兴趣是创新的动力之一。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学生创新兴趣的:

⒈让成功带来快乐,提升学生自信心

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开展各种问题解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解决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可以极大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⒉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使学生达到一种“渴求”心界

我认为,“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创新兴趣。因为这样的问题才会吸引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渴求去解决它。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例如,在学完两角和的正弦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之后,可以让学生解决倍角公式的问题。

3.感知数学美,形成“不衰”的兴趣

由那么多个数或式形成的数列,一个通项公式以概之;圆锥曲线可用一个函数表达式容之。这不正是数学的简洁美与巧妙美吗?生活中的许多形体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而成,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生活中的剪纸,许多地方应用的就是图形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原理,由此形成了剪纸艺术。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感,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

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的内在美,以及它的应用价值,才能维持对数学长盛不衰的兴趣,形成创新的内在动力。

三、激励学生质疑与求异

质疑与批判是创新精神的最好体现;求异是创新的核心。我不追求学生的思路跟教材一致,跟老师一致,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和教师的讲解进行质疑与批判,对同学们的观点,更要敢于质疑。同时,我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课本上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cotα=m(m≠0),求cosα。”学生先后找出了四种思路(略),他们思维活跃,一题多解,竞相发言,课堂高潮迭起。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个个新理念和新思想层出不穷,但重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达成共识。值得肯定的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我们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应该多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尽力为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

(责任编辑:吴阳光)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图形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