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凭借乡土资源 践行综合课程 彰显办学特色

2009-04-21

江西教育C 2009年2期
关键词:桥头校本教材

周 铭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既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架起了一座桥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社会现实和自主生活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人与科技等方面,提出活动主题,开展探究、实践和社会参与性体验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笔者认为,重视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办活小学教育的一个突破口。

泰和县桥头中心小学是一所山区小学。地处井冈山脚下,这里风景优美,人文积淀深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每年吸引大量游人来此旅游,被称为“井冈山下小庐山”。厚重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环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需要我们去开发、利用,让特色资源在基础教育中焕发生命活力。

一、 综合课程的开发

1.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组织教师培训。先后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培训、“校本课程开发”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在短时间内领会校本课程开发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同时,组织优秀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培养校本课程开发的骨干教师。

其次,收集资料。在全校师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召开班主任研讨会、教师座谈会,家长代表会、邀请桥头社会名人召开咨询会。多方面征询意见、收集资料,为决策提供依据,为校本课程开发积累大量素材。

2.编写教材

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假编写校本课程教材。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认知、技能、情感等特点以及儿童喜欢的活动形式,拟订出《桥头文化》详细的课目。把教师按特长分配到各年段的课例开发组。各年段课例组根据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选取相应的子课题编写案例,再由课题组成员修改、补充,编出3册《桥头文化》教材(低、中、高年级各一册)。教材以桥头文化为主干形成四大课程体系:即悠久的桥头历史、浓郁的桥头风情、秀丽的桥头景观、绚烂的桥头明天。

二、综合课程的开设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中,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为每周三课时。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有别于学科课程的课时安排,要实行弹性课时制。所谓弹性课时制就是要把每周三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相结合。集中使用就是将每周的三课时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内使用,也可以将几周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集中在一天使用。分散使用就是根据需要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和某学科课程的课时打通使用,或者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难易程度合理安排课时。

2.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

通过教研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探讨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实施效果。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如“育人技巧征集”“最佳教案评比”“优秀活动设计评比”“校本课程最佳一堂课”“校本课堂展示月”“家长开放日”等活动。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为保证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有内容、有载体、有特色、有效果,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尤为重要。在校本教材的教学中要把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通过参观、访问、演讲、黑板报、绘画、小记者等活动提高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锻炼了学生能力,发展了学生特长。

4.优化育人环境

环境育人非常重要。学校为努力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环境,创造条件,积极运用课外资源,布置校内环境,构建富有桥头特色的人文校园。例如,“美丽的家乡”摄影作品展,在走廊悬挂师生采集的桥头植物标本,开辟育苗基地,复制当地一些名胜楹联挂在教室走廊、宿舍走廊等。

孔子提倡 “博约兼顾”,墨子主张“以约取博”,他们都看到了宽博厚实的基础对学生持续发展的巨大影响。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能实现学生知识得到丰富、技能得到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和探索知识的方法。

地方资源是一本很厚重的乡土教材,是一个巨大而丰富的潜能无尽的矿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实践教材。利用它、开掘它,我们的综合实践课程才会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各地各校各具特色的地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能实现小学教育的“活”,才能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县桥头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廖淑芳

猜你喜欢

桥头校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桥头跳车研究
桥头跳车现象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