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009-04-21杨清萍

江西教育C 2009年2期
关键词:素质语文课堂教学

杨清萍

语文素质是一项基础素质,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是培养“两个能力”即“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两种能力相对来说“表达能力”更显必要。社会反映学生的语文素质差,恐怕也主要是不满意学生要写写不出,要说说不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在于平时就必须加强思维训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叶圣陶曾指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我们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依据这—观点,如何让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必须讲究方法,让学生心知其故。敢于动手,善于表现自己,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着力消除学生厌学语文的心理障碍。本文就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信心,传授方法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好语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是为了学好其他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但对于语文基础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语文压力大、厌学情绪又十分严重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表现出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学得好坏毫不在乎。因此教师要适时进行思想教育,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克服学习语文的各种困难,产生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的愿望,激励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其次教师要教得有方,学生学得有法。阅读教学先指导学生初读,快速读,暂时舍去难懂的字词句,迅速了解把握整体。在这个基础上,对各个部分理解就较为容易了,至于字、词再使用工具书或请老师和同学解决。比如:我教老舍的《骆驼祥子》一文根据学生的知识面,我提出要求和要回答的问题,让学生阅读预习。

1.要求学生快速阅速,了解大意。

2.说出文章的主要意思。

3.人物是谁?还有哪个人物写得生动形象?

4.文章分几个部分最恰当?

5.作者描写烈日、暴雨有何作用?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和问题去阅读,全班有60%以上的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任务,并纷纷举手发言,而且回答比较正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

二、激发兴趣

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语文教师要善于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必须富有创造性,且生动活泼,不拘泥于课文本身的讲解而放不开手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饱满,课堂教学的消化、吸收率就高;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听课的兴趣浓,情绪高,教学效果就会好。

因此,教师要力争推陈出新,围绕“合格加特长,优质加特色”,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如:教师可以把一些难于理解识记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或口诀,帮助学生理解,便于记忆和运用;借助简笔画或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某些内容或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领会文章的主题或人生哲理,并从中感受自然美和生活的乐趣。

每节课里,教师应用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这样所创造的价值,所发挥出的效益是绝对不能以常理来推算的。它不仅消除了学生恐惧的心理,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巧用一连串无声的有序动作形象表现一个主题,让学生联想回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的习惯;上课前,借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趣的童话或故事,使学生上课一开始就进入“角色”等等,都是激发学生语文兴趣的好方法,学生自然会从中得到乐趣,学得有味,进而渴望掌握语文知识,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另外,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教师要注意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查资料、巧设计办手抄报。

在野外设置语文课堂,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感受到自然美,又从中能探求语文知识。

三、减轻负担

虽然当今的教改方法层出不穷,但只要留意考察,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仅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也使学生心理受到压抑,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语文教师要做到:(一)适当的语文作业练习和学习要求,是减轻学生学习语文的负担和防止厌学情绪的重要一环。(二)要在提高课堂质量上下功夫,在作业的质量上做文章。(三)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高低,能力强弱,成绩好坏对作业作出合理安排,使之有利于辅导拔尖,促进平衡。(四)要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不一味的追求高、难、多、怪,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五)在教学质量的评估上要变,变“比考分”为“比素质”。

四、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无法代替学生去思考。教师要有一种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心中必须要有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学会自我限制,提高讲解质量,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留下来给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信息交流,达到开阔拓展学生思维视野空间的目的。时空的辩证统一处理会产生求知创新思维深入化的立体效应。一般来说,教师讲解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左右为宜,余下的时间应让学生唱主角,用来读、议、练,让学生动口、动脑和动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要正视学生厌学语文的现实,采取相应有效的疏导对策,着力帮助学生克服和消除学习语文的心理障碍,努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加快教学节奏,提高信息传递质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素质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