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应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

2009-04-21胡玉华

江西教育C 2009年2期
关键词:生命课文情感

胡玉华

在当前强调“以德治国”与“以德治校”之际,在提倡新课程改革之时,语文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怎样“强化”呢?

一、认真备课,挖掘思想内涵

一要做到“精当”。所谓“精当”是指挖掘的思想教育素材要简明、扼要,切忌面面俱到。比如《桃花源记》一文主要让学生理解桃花源象征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二是要做到“实用”。所谓“实用”是指挖掘的思想教育素材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比如针对部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在教《敬畏生命》时,就应让学生明确“人拥有生命,享用生命,却并不在意生命,偶然间才察觉到生命的存在,作为负载生命的人来说,是多么可悲的事”。

二、精彩授课,落实思想教育

其一,通过“读”,感染学生。语文教材有许多名篇佳作。教学这类的课文最好的办法是组织学生读课文。在“读”中深入领会课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如教《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时,学生通过深情的朗读,伏尔泰的光辉形象浮现在眼前,思想教育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

其二,通过“讲”,激励学生。教师“讲”是传授语文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传播思想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孔乙己》时,应重点分析他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其性格特征,揭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罪恶。

其三,通过“写”,启迪学生。用“读”和“讲”这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能够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如果学生把感悟到的东西准确地“写”出来,那么他们的思想境界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比如教学《孤独之旅》时,笔者曾组织学生写心得笔记。

三、捕捉情感,传递思想教育

其一,把准文章内在的情感。只要我们细细品味,不难发现课本里的文章都是摇荡学生心灵的“有情物”,都储积着奔涌不息的情感潜流。鲁智深痛快淋漓的三拳,范进神魂颠倒的丑态,变色龙见风使舵,贾雨村糊涂断案等,悲欢离合,嬉笑怒骂,全是作者内在情感的自然喷发。因此,我们要借助教材独特的优势,准确把握其内在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其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要想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最重要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许多教师甚至热衷于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把自己装扮成饱学之士而俯视学生,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教学从根本上讲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其三,找准自己情感的基调。教师在调动自己的情感之后,一定要在课堂上用火热的情感去拨动学生平静的心弦,诱发学生与教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激起的是慷慨激昂、气势非凡的崇高情感,喷发的是同仇敌忾、满腔义愤。

总之,只要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就可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作者单位:江西省安义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生命课文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