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2009-04-21徐之火

江西教育C 2009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语文课堂

徐之火

课堂是学科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学习者承传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作用而进行,是教师将人类文化成果与学习者之间达成相互作用的过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完全依托于语文课程资源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可见语文课程资源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主要达成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全面性的教育,应当占有尽可能丰富、多元的课堂教学资源,并自主、有效地加以利用。

据笔者了解,初中新课程的实施,已有好些年头。但是,就目前各学校现状而言,对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尚处于零星、自发的阶段,并没有引起各学校的关注和重视,此为新课程建设中的严重缺失。由于所处的环境和爱好的不同,笔者对语文课程资源作过一些探索与实践,认为对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调动积累,引进各种经典性资源

教师在课堂进行阅读指导、分析或鉴赏,往往要深入文本而又超越文本,需引入大量的课外教学资源,否则,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就事论事、单调乏味,很难将语文课堂激活。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拥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随机收集一些精要或经典性的教学资源,诸如经典案例、文学故事、历史史实、名段名篇、名人名言等等,都可以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使语文教学彰显左右逢源、活力四射以及高品位的文化底蕴的特质。在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把刘再复的《榕树》穿插到《紫藤萝瀑布》中去;教学《童趣》时,又融入《客斋随笔》中的趣味短章,令学生耳目一新,兴味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语文教学的厚度并提高了文化品位。

二、转换视觉,发挥网络资源优势

信息社会,各种知识、信息无孔不入地涌入我们的生活。然而,博大的网络资源,往往又被人们所忽视。所以,教师要转变理念和视觉,充分发挥现代网络资源优势,为语文教学所用。便捷的网络资源,尤其适用于主题教学模式。在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完毕后,笔者针对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特意设计、安排了一节课内阅读课,下载了一组精美的名篇——吴伯箫的《菜园小记》、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李蕤的《柿园》、林海音的《我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鲁迅的《未有天才之前》、张爱玲的《天才梦》等,在无需教师提示的情景下,让学生自由阅读,感觉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加深对课文阅读,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面向生活,发掘经验、体验性教学资源

在教学新知识或者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课文时,教师必须引领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或体验,才能便于接受新知识或进入作者的感情深处。然后由学生自觉构建新的意义系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最后一课》等文章,都以儿童的视觉来回顾童年世界的生活片断。因此,在教学时,通过教师的提示、解读以及提问等师生互动环节,激活他们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以儿童的视界和心灵去领悟文章的微妙之处,这无疑是成功教学的举措,其关键在于发掘出每个学生心中潜在的课程资源,并在学习中得以有效利用,从生活出发走向文本,从文本中回归生活,这一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资源是无可替代的。

四、突出主体引领学生实践,运用语文教学资源

在课堂阅读中,由于笔者尽可能地拓宽挖掘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渠道,突出了教学的主体性,学习主体的受益面呈现立体化状态,这在作文教学的效果中就能检验。一个单元教学之后,就得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学以致用。结果表明,学生作文大有改观:一是作文的情感由为难转变为乐观;二是作文的取材面广泛,内容丰富充盈;三是作文语言灵活多变,文采斐然。所教学生作文不时在竞赛中获奖,也有在刊物发表的。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是形成语文教学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

概而言之,有效开发、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资源,首先教师必须是个博学家、改革家,才能发掘更多更好的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教师又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对教学资源去伪存真,精益求精,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三,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强化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作者单位:江西省广丰中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