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兴趣,学习语文

2009-04-21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09年2期
关键词:导人小兴安岭小蝌蚪

张 建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指导预习,诱发兴趣

预习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前应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如在指导预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可以先到野外捕捉一些小蝌蚪,养在玻璃缸内,然后进行了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平时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它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出示玻璃缸内的小蝌蚪)这是小蝌蚪,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小蝌蚪不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它们要去找妈妈。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呢?回去后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找一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和求知的兴趣,并且在课堂上学得生动、活泼,理解透彻。

二、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导入布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人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

1、巧设悬念,课前激趣。

在导人时,教师用巧妙的语言巧设“悬念”,能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巧设“悬念”:“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我接着说:“带你们去哪里呢?”然后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哦!”学生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疑问,小兴安岭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时,我顺势引语:“同学们,小兴安岭,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有香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许多人参和珍贵的药材、美丽的小鹿……要想领略小兴安岭的秀丽风光,就让我们随作者去小兴安岭旅游观光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学习活动。

2、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直观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美妙的音乐,看看生动逼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走上一条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如教学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我先让学生边听古筝乐曲,边观赏西湖的美丽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享受作者所描写的自然界的美。这样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好古诗打下基础。

3、猜谜语,激起兴趣。

一则小小的谜语,往往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如教学《蜜蜂》这一课时,我用猜谜语的形式导人新课:“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晃膀子,水上划船子。”生动形象的谜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很快就猜出谜底。这时我趁机将学生的兴趣引入课文:蜜蜂有什么本领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打开《蜜蜂》这一课。于是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书本上来了。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孜孜探求,创设了好多导人方法:插图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人、影视导入、音乐歌曲导人、创设情境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等等,举不胜举。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行。

三、做游戏,讲故事,调动学习兴趣

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持久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疲劳,而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巩固和熟练。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语文知识的故事性和游戏性情境,使他们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用“一字开花”、“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进行扩词比赛,从而丰富学生词汇,巩固字词。“一字开花”就是老师在黑板上先画一朵花,再在花心里写上某一个生字,而后让小朋友口头扩词或板演。如果这个字的朋友多,就在花瓣外再画上一层花瓣,花儿越开越大,学生就越有兴趣,注意力非常集中。如我教“花”这一字时。用“花”字就扩词20多个,为了进一步巩固,“一字开花”后就进行“开火车游戏”。这样学生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特别对那些后进生帮助很大,教师就能达到较好地传授知识的目的。

语文知识的故事性,我在看图说话教学中常以故事进行教学,如教学第二册《迷路和小白兔》,我先让学生看三幅图,看后让学生说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一、二幅图画的是:早晨。小白兔走出家门,提着篮子去森林采蘑菇,找不到家了。第三幅图画是:乌鸦与小白兔说话,乌鸦给小白兔指路。为了使学生能围绕故事中心有目的地进行说话训练,我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起个名字,有的学生起出了如《勤劳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小白兔》、《找不到家的小白兔》等题目,最后我板书“迷路的小白兔”。当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后,我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在音乐声中进行完整的表演。有的学生扮演小白兔,有的扮演乌鸦,学生们声情并茂,兴趣盎然,这样教可使学生学习与表演相结合,以趣引思,知趣结合,掌握了辨别方向的知识,学生愉快地接受了观察、思维和语言训练。

总之,只要我们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

猜你喜欢

导人小兴安岭小蝌蚪
进行课堂导入的三个方法
优化导入方式,让英语课堂多姿多彩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沉迷钱色,何以“导人”
英语课导入方法的探讨
小蝌蚪
小兴安岭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小蝌蚪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