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2009-04-21张琴
张 琴
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已被广大教师所认识。尤其是我们这些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也由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了课改的主动参与者。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达到有效地教学呢?笔者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课堂教学趣味化
不管课程改革如何变化,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情境引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目的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见长。喜欢生动形象的感性事物,因此可以用一个形象的卡通图画、一段动画片、一个故事、一个谜语、一次游戏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内心产生“我要学”的冲动。如教学《有趣的拼搭》,课首创设了“森林运动会”的场景,小动物们用乒乓球拍托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奔跑比赛,让学生猜测谁跑得不快,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讲授”作为一个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其独有的“优势”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了,好的讲授总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教师讲授时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可能不容易使学生进人教师教学的状态,学生处于被动聆听的状态,再加上数学知识有很多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那些缺乏自制力或记忆力差的学生获益很少,所以必须想办法使枯燥乏味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有很多学生在作业中忘了把除数变成整数,错误率很高。如何让学生提高正确率呢?我想到了电视上经常播放的,学生耳熟能详的高露洁牙膏的广告: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我改动了一下。变成:我们的目标是“没有小数”,这样学生做这种题目时能马上想到这句熟悉的广告语,作业中的错误率也明显减少。
三、课堂教学活动化
课程改革到现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且已初步取得了成效。而这种学习方式就是要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亲自去实践、去探索。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有这样一道题目:下面哪个立体图形能画出圆?很多学生认为是球,也有同学认为是圆柱。当双方争执不下时,我就让学生拿出学具球和圆柱分别画一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圆柱能画出圆形。而球有不稳定性,不容易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进而证明自己的想法,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四、课堂教学竞争化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参与竞争。如口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快、算得对;提问题时,让学生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多,谁的问题提得最有创造性且有数学价值;写作业时谁的字写得漂亮,谁的等号画得直等等。你会发现在竞争中学生是非常活跃的、积极的,情绪是高涨的。当然,竞争形式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可以以学生喜爱的名称为其小组命名,如“菠萝队”、“草莓队”、“苹果队”、“香蕉队”。以小组为单位竞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使小组中优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组员,以期达到小组共同进步。这种竞争化的学习方式能迅速有效地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堂教学情感化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教师的情感是左右课堂气氛的关键,老师对学生信任,亲切的情感流露不仅能缩短师生双方在空间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而且当学生感觉到这种炽热情怀时,会激起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每时每刻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对学生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更要尊重、维护他,多说一些鼓励的话,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教师一个轻轻的点头、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赞赏的话语、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当然评价不能一味地表扬和“藏拙”,太多的表扬会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从而迷失自我,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