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重要

2009-04-19王晓阳

人民教育 2009年22期
关键词:批判性目标能力

王晓阳

编者按:在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 人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内动力。但创新能力依然是我们的“短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是为了让人有头脑、有智慧。作者认为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 应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 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教学生学会知识重要, 但——

9月的一天,笔者和几位同事到位于美国华盛顿西北区的霍拉斯曼小学访问。这是华盛顿地区最好的公立小学之一。去年汶川大地震后,该校三年级20余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向中国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们捐款。

一年后,当孩子们看到我们到来时,依然很热情。我向他们展示带去的礼物:塑胶材料制成的中国地形剖面图、汉语教材等。我一边展示,一边向他们介绍四川地震的成因,并鼓励孩子们学习汉语。

我和他们说:“四川地震是因为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东移造成的……汉语是一种象形文字,很多字就像图画一样,学起来会很有趣。”孩子们凝神静听,显得十分专注。我讲了几分钟后,孩子们开始争先恐后地提问。

一个孩子问,青藏高原为什么会东移?对此我知之不多,只回答是因为地壳运动、地底下能量爆发造成的。另外一个孩子说,他在学习日语,日语中也有很多汉字,他感觉不到这些汉字像图画,也感觉不到多有趣……孩子们的提问和质疑引起了我的深思。这些七八岁的孩子,他们说话时的表情,就像大人一样自然、大方。

他们在提问时显得自信、成熟。孩子们不但争先恐后地提问,而且发表自己的见解(Question and Comment)。可以想见,他们从小在家里和学校就受到鼓励,平等地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因此才具备这么好的思考能力。

霍拉斯曼小学在学校的一份文件中指出:“学校致力于营造民主、亲密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形成一个使学生情感上和身体上感到安全的环境,教师鼓励学生们辨疑问难,并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够走向成功。教师们对学生、对他们自己都提出很高的目标要求,其结果是形成一个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学生们不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也取得身体、心理与社会情感方面的健康成长。”在美国,各级学校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作为首要教育目标。

这一理念在笔者实地考察美国学校后获得更真切的感受。批判性思考是运用某种标准,对事物性质或某观点进行评价的过程。批判性思考是理性判断、反省思维,决定“相信什么”或“怎样付诸行动”。

因此,有人把批判性思考称作“评价性思考”。批判、评价的结果,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或者是居于两个极端之间。简而言之,批判性思考能力就是一种明辨是非的能力。

还有人认为,批判性思考比创新思考更加重要,因为只有批判性思考,才能防止将可疑的想法转变成不智的行为。美国各级学校都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在《美国高中》一书中提出高中教育要达到4个基本目标,其中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帮助所有学生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通过语言教学培养有效沟通的能力”。

(另外3个目标是:通过核心课程学习,帮助所有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人类文化遗产、认识他们生活其中相互依赖的世界;通过选修课程学习,为所有学生参加工作或继续接受教育作好准备,培养个性特长和兴趣;通过学校和社区服务,帮助所有学生履行社会和公民义务。)美国州立大学协会在其通识教育论坛发表的宣言中指出:“批判性思考能力、适应能力与伦理责任感,是21世纪的大学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领导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再回想一下我国课堂,当教师或专家学者们面对学生讲课时,学生们总是那样毕恭毕敬、洗耳恭听,唯恐没有理解专家的微言大义,哪里还敢质疑。

在家里,我们的孩子也总是受到“要听话”的教导,“听话”是好孩子的最高标准。这样一对比,我似乎体会到,为什么中国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成效不彰,而美国教育则在这方面富有成效了。循规蹈矩,对权威亦步亦趋,如何能够创新?而只有习惯于平等讨论、敢于挑战权威,才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发挥每个人的才能与智慧。

美国教育也不是一开始就强调批判性思考能力培养的。直到19世纪末,美国大多数中小学仍然是灌输式教育为主。一切教材都从成人角度选编。

课堂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把儿童看成是被动的知识吸收者。语文课要求儿童死记语法规则和背诵文章,算术课则要求学生练习抽象、繁难的计算。在著名教育理论家杜威等倡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下,美国中小学教育开始转变到“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从经验中学习,从社会生活中学习,注重培养儿童的反省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杜威还提出“情境—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的问题解决判旧教育传授“惰性观念”,即接受到头脑中而不加以运用、不加以检验、不能建立新鲜联系的观念,认为教育就是运用知识的艺术。

此外,19世纪末以来,教育心理学在美国得到蓬勃发展,教育心理学家如霍尔、桑代克等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学习规律,要求教育适应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成熟的过程,桑代克还高度重视与现代工业密切联系的学科领域而不是古典学科领域的教学,认为联系生产实际的教学最有效果,从而带动整个教育工作真正走向科学化。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使学生运用自己的头脑,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1956年,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建立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学习与智力活动包括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领域,而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

所有这些发展,都为美国教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较强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有哪些特征?专家认为,理想的批判性思考者具有习惯性的好奇心,知识广博,相信理智的力量,思想开放、灵活,能够公正地评价事物,能够诚实地面对个人偏见,审慎地作出判断,愿意对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对有争议的问题有清醒立场,对复杂的事情能够形成条理清晰的看法,勤勉地寻找有关信息,合理选择标准,探讨问题焦点集中,坚持不懈地、尽最大可能地寻求符合事物本来面貌的准确结果。因此,培养良好的批判性思考者,要培养批判性思考技能,更要培养上述那些思维品质。

正是这些思维品质,产生有用的洞察力,成为理性的民主社会的基础。批判性思考在教育和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到底有多重要?批判性思考不是一种孤立的教育目标,它是一种生成性的目标,如果培养得当的话,也会促进其他重要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它是许多教育目标的中心目标。

如果学生们培养了良好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他们在历史、科学、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中就更加得心应手。在教育中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可以避免学生滑向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倾向,可以帮助学生区别事实和意见或个人感觉。批判性思考也是一种需要经过训练的思维方式,而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任何学校教学的副产品。

无论如何,如果没有在教学中进行批判性思考能力培养的系统设计,学习只能是暂时的、表面的。总之,“批判性思考能力”应当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批判性思考能力”是比“基本知識的掌握”更高位阶的能力,是可以用之于改造世界的有效能力。

我们常说,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这固然不错,但这远远不够。基础知识并不能自然转化为批判性思考能力。相反,局限于已有知识的学习,效果可能是短暂的、不能起作用的。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只有当我们的教育也高度重视“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时,我们的人才培养水平和效果才能上一个台阶,才能最终培养出国家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批判性目标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