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动练起来

2009-04-15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新课标运动

许 敬

体育新课标赋于了体育课堂新的内涵,不仅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一节好的体育课,就得让学生“动”起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思路来设计每一堂体育课。笔者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实现运动参与领域目标。在一堂体育课中五个领域都体现出来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可能的。但在每节体育课中,能体现出其中一个领域就已经是不错了。而“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属于运动参与领域,只要学生都能动起来,就能学到一定的运动技术和技能。这样,学生的身体锻炼效果就达到了,身体健康就有了保证。学生在一节好的体育课上积极地动起来,沉浸在欢乐的运动之中,完全忘掉了文化课学习的压抑,心情得到了愉悦,心理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游戏、集体项目的活动,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社交能力得到发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2.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一节体育课的成功与否,就是要看学生练习积极性和学生自主练习的程度。所以,教师要转化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练习。新体育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要变“让学生学习”为“学生要学习”,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得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才能体验到体育课的乐趣,才能自觉地去练习。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首先要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在整个体育学习过程中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让学生乐于锻炼,乐于学习,乐于参与运动;其次,还要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的差异,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让体质能力差的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机会,让学生敢“动”;再次,还要在课堂上,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教材,或者把教材情景化,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没有体育兴趣的学生去发现、培养自己的兴趣,让学生觉得体育原来这么值得去“动”;让那些体育课上部分体质差、没有自信心、没有体育兴趣、没有“体育天赋”的学生动起来,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他们觉得原来自己就是“体育天才”!比如,立定跳远这一课,如果以单纯教师讲解示范,让学生机械地模仿练习,教学效果就不会太理想。但是,如果把教材内容情景化,把立定跳远比喻成小青蛙捉害虫,把学生比喻成小青蛙,把落地用的小垫子比喻成害虫,如果跳到垫子上就会捉到害虫。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来说,就会感到很有趣,练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3.优化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勾通,要以“动”为纽带,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走到学生中间去。因为教师不光是课堂的指导者,更是课堂的参与者,有些课还得要依靠教师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有一定难度的教材,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来与学生面对面,共同参与,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是他们的伙伴,而不是他们的管理者、监督者。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地练习。一些活动有了教师的参与,由于教师在活动中不自觉的起到了示范与统领作用,学生的向师性就会引导他们使活动更加规范,更加有趣,而且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完成了“教”,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学”。

4.强化学生间互动。体育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团体的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他们的活动体现的都是互动,这种互动就是以“动”为“诱饵”把他们联系起来,通过互动体现了体育课堂组织形式。如果一堂体育课没有了学生的运动,就不能称为体育课,更谈不上好课。笔者曾经设计过这样一堂课,课的内容是腾圈游戏和立定跳远。一开始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把腾圈放在腰上转,刚开始学生练习兴趣还很高,但一会儿之后就玩够了,练习开始不认真,显得枯燥无味。以后,笔者又对教法进行了改进,改让学生自由练习,会哪一种方法、喜欢哪一种方法就练习哪一种,有的学生用腾圈摆图形练习;有的学生玩起了腾圈接力;还有把腾圈间隔一定的距离进行跳圈练习等等;最后学生不光练习的很认真,还互相学习,互相比赛,从中学会了很多种练习方法,既提高了兴趣,增长了知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笔者从中悟出了一定的道理: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学习,互相竞争,要比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要强得多。

5.变“育体”为“育心”。体育活动不仅仅是育体,它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就是通过育体来育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在体育课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暴露得最明显,因此,教师要通过井然有序、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学过程,有目的地加强对青少年的养成教育、诚信教育。这种育心的功能就是通过学生主动的练习来实现的,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通过单杠支撑跳跃等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勇于战胜困难的品质;通过耐久跑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球类比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通过不同的游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增强自立能力。另外,体育教学在室外进行,就要让学生经受风吹日晒,同酷暑与严寒做斗争,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总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练习是体育教学的核心,所有的体育教学都围绕着学生的运动来展开,以“动”为手段,贯穿整个体育课堂,让体育课堂在“动”中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课没有了学生的运动就没有灵魂,课堂将变得死气沉沉;如果学生能主动运动起来,那么课堂将会生机勃勃。■

猜你喜欢

体育课新课标运动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体育课上的“意外”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不正经运动范
讨厌的理由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