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发生”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09-04-15周兆富秦静梅
周兆富 秦静梅
1、广东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广东省佛山市5280002、广东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广东省佛山市528500
摘要:新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列和谐而又高速运动的动车组,双方在互动中不断探究,不断反思,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教师和学生同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双方的有效互动,建立“物理即生活”的创新理念,在课堂教学、实验探究、作业体系等方面强调互动,让学生综合素质在互动中发生质的变化,教师也得到新的收获。
关键词:互动;发生;物理即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9)3(S)-0073-3お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面临着传统教育优势的利用和培养创新精神不足的诸多矛盾。新课程改革为我国教育与世界先进教育接轨,打造教育强国提供了新的平台。教师要不断学习和进步,要适应知识爆炸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学生要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要在知识海洋的畅游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新型的教学模式应当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立体交叉的互动中不断探究、不断反思、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师生要在教与学探究过程中成为不断“互动——发生”的统一体。お
《高中物理“互动——发生”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作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在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教学研究室特级教师姚跃涌等老师的主持下,近年在广东佛山、深圳、东莞和肇庆等市一些学校进行了多种形式教学实践探究活动并取得了诸多成果,课题研究进入了普及和推广阶段。本文是对这种全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起源、原理、实施方法的阐述和思考。
1 “互动——发生”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就是从“互动——发生”开始,这一点我们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和走路就可以看到其对双方互动的重视,这种良好的互动学习方式是人类相互传播知识的原始本能,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这种学习方式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正规”教育的开始被放弃。我国最早的“互动——发生”探究式正规教育可以从孔子的《论语》一书看到其雏形,《论语》其实就是孔子教学过程的课堂全记录,是在师生一问一答的互动中完成了课堂教学,而孔子的儒家学术思想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在不断与他的弟子互动中发展起来的。他的三千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就是在不断与孔子互动和探究中综合素质和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有影响力的精英,而孔子本人也在多年同弟子的互动中探究出更多的真理成为一代圣贤。在我国更早出现的中医宝典《黄帝内经》也是以对话这种互动形式出现的。现代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也是通过对话形式为世界打开了现代科学之门,而这种对话就是一种互动。
2 “互动——发生”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互动、就没有发生。互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其目的就是教师把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学生的“动”体现在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训练了思维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问题,达到提高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的目的。“互动——发生”式教与学的模式,对指导新课程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互动——发生”式教学模式在继承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吸收建构主义和发生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探索一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符合学生认知与发展的规律,实践操作性强的教与学的方式,促进素质教育方针的落实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对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互动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的转变,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及时评价反馈,反复矫正,达到学生学会思维、掌握方法、灵活应用的目的。
“互动——发生”探究式教学是实践新课程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互动”指的是对教学过程的本质的认识,认为教学过程是各相关因素,主要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因素的互动过程。“发生”指的是对学生学习的本质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的自我建构过程,因此学生获得知识不是靠被动的接受,而是在外部信息与原有知识框架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综合反应。对教学而言,“互动——发生”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法,而更是一种师生和谐发展的教育情境和氛围。对学生而言,“互动——发生”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求知世界的探究。对教师而言,“互动——发生”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
3 “互动——发生”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建立和发展需要有实验来支撑,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互动——发生”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完善也经历了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
3.1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符合标本兼治中医理论的师生互动模式
“互动——发生”探究式课堂教学有多种成功的模式,其中借助于传统中医理论的“互动——发生”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众多成功方法之一。其课堂教学主要分以下几个过程:
一是诊断训练、望闻切问。这一过程主要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哪里?”。教师在课堂开始时把准备好与本节知识相关的内容(如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公式)以完形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同时去完成,在课堂上让学生先“动”起来,此时学生的“动”达到了预习、思考的目的,也找到了对本节的疑惑。教师的“动”主要体现在学生之间走动过程中观察其解读问题的情况,从中发现学生对本节知识存在的疑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望闻切问”发现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突破关键、对症下药。通过上一个回合师生的互动,教师知道了本节应解决的问题在哪里,此时教师的“动”就是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开出一剂对症治疗的良药,教师要用最简洁、精练、丰富、有趣的语言把本节发现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焦点向学生解释清楚,为学生“答疑解惑”;三是破解例题、标本兼治。由于物理的学科特点,只了解知识点、基本概念和公式不一定能解决各类复杂问题,这就需要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预案,也就是例题讲解。所谓“破解”是指教师对例题的讲解不要按资料上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要把解题的思维方法、应建立的物理模型、题目所述的物理过程、涉及的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解题的突破口和问题关键告诉学生,要有意设计一些疑点,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会解一道例题是治标不治本,通过一道例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知道了怎样思维、怎样规范解题、怎样找到疑点、突破难点,学到的是方法,提高的是能力,这才是标本兼治;四是强化训练、固本培元。所谓固本就是强化基础知识,培元则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课堂巩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经历前面课堂学习过程,要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关键是一个“练”字,要在课堂上实现学以致用,这种“用”是全体学生参与的“动”,练习题难度要适当,重点是强化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初步应用,通过“练”达到对本节知识复习、巩固和强化的目的。这种课堂学习的过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能够在师生互动中反复强化对知识的学习、复习、巩固和强化,最大程度的减少学生的遗忘。在学生课堂训练的同时,教师也要“动”起来,要在观察学生解题过程中发现问题,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全面指导,同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3.2 在学生中建立“物理即生活”的观念,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学习之中
物理学产生于现实生活之中,物理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我们的物理教学却同生活越走越远,很多命题缺少生活性、实践性、趣味性,在这方面我们要向西方学习。在他们教材中,教材的讲解和习题的情景都很有趣,都与现实紧密相连。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启发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哪些现象与本节所讲的内容有关,结合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你能做些什么?对学生经常这样潜移默化的引导和训练,学生会在现实生活中,在网络中、在电视电影中寻找物理,物理思想会渗透到他心灵深处并对其人性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样由教师的引导到学生的行动的互动过程中使双方各有收获。教师的动不局限于以上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现实生活情景结合物理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命题,如2008年的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两个奥运、神舟七号、金融风暴、能源问题、格鲁吉亚问题等国内外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为物理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把这些现实版的情景渗透到物理命题中也为破解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题给出了多元的解析。
当“物理即生活”的观念渗透到学生心中时,对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教师也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如我在讲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时,布置给学生一道撰写有关“寻找新能源”的论文编制相关习题的作业时,学生来感觉这一作业既新颖,又有挑战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于是出现了许多教师未曾思考过问题,如“利用江河水的流动特点建立无坝多级发电站”、“让沙漠变成人类的能源新基地——沙漠太阳能的利用”、“城市楼顶太阳能的利用”、“利用新材料让高速公路为人类提供电能”、“仿生与潜水艇之探索与展望”、“汽车前后安装智能安全气囊”等。一道作业题能让学生产生如此多创新思维,其含义已经超越了作业本身的范畴,这就是新型作业题的魅力所在。当然在学生落实物理即生活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科研,从而打破过去搞研究与中学生无缘的传统,甚至可以让学生去研讨最新的科技动态,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3.3 建立新型多元化的作业体系,实现新的师生互动关系
作业是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作业布置方面也应多元化,具体方式有如下几种:一是实验和调查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走向社会,多渠道、多方法、多角度查找有效信息;二是探究式作业,给学生有关方面的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三是给学生多层次分类自选作业,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作业也应当不同,这就需要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留多层次分类作业;四是科研小论文作业,打破论文只有语文垄断的局面,当学生完成这样一道作业题后,其收获远胜于作业本身的价值;五是让学生互留互批作业,这样做的效果是显著的,为了布置高水平作业并能批改好,这需要学生掌握更牢固的基础知识,也使作业的完成更具有人性化了;六是给学生留与实际生活密切的、弹性的没有统一答案的作业,使作业更具有人性化。作业体系实现了多元化,完成作业的方式和教师批改作业的模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实现师生在作业方面建立新高效的互动体系。お
总之,新的师生互动体系要为学生营造创造环境,使学生积极、踊跃、大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对未知事物进行主动的了解,认识,亲身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强化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创造性的人格。要通过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营建一个允许质疑、讨论、探索的公平竞争环境。在民主的师生环境下,师生之间可以平等对话,教师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客观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谨慎对待那些非常规的学生,并用多元的观点评价各类学生。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成熟,不断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姚跃涌.高中物理“互动——发生”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D].广东佛山.2007,3
[2]周兆富,赵跃飞.在课改理念下创建新的作业体系[J].素质教育,2005,9
[3]汪来法.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内容整合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探讨[J].中小学电教,2005,1
(栏目编辑张正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