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公仆的楷模

2009-04-14董悦今

活力 2009年23期
关键词:农机

何 静 董悦今

“口碑”,《辞海》解释:群众口头上的赞誉。古人认为“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是碑”。口碑是群众对勤政廉洁、亲民无私的为官者,发自心底的由衷赞扬,是爱民者得民爱的真情回报。讷河市农机管理局局长张金德,几十年如一日,不改政治本色,不失公仆形象。他把淡泊浸透人生的点点滴滴,始终把群众当成衣食父母,以百姓的冷暖为睛雨表,以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为群众解心结,办实事,和群众心连心。他把服务大局、履职尽责、淳朴无私的高尚,升华成一种品格,一种情操,一种境界。他高度的责任意识,大写的公仆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让地方群众有口皆碑。

——记者感述

2008年6月的北京,游人如织,百花竞艳。第八届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享有北国明珠美誉的黑龙江省讷河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局长张金德,被授予“中华世纪风采人物”荣誉称号。喜讯传来,讷河市农机局沸腾了!

从2003年12月讷河市农机局诞生至今,局长张金德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带领着农机战线的干部职工从艰难困境到勃勃生机,从举步维艰到青云独步,五载岁月的艰辛付出,终于获得了丰厚回报!这不仅是对张金德本人的最高褒奖,也是对默默奉献在讷河市农机战线上的全体干部职工的最高礼赞!他们也为拥有这样的好局长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宋朝著名诗人苏轼云:“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讷河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局长张金德,则是二者兼而有之。

——从一名“闯关东”少年成长为国家干部,他以自己出众的才能、优秀的品德、过人的胆识,演绎了当代鲤鱼跃龙门的真实故事。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山东省阳谷县因武松打虎而闻名于世,张金德就是出生在阳谷县。他中等身材,体魄健壮,两道浓眉似剑,眼睛炯炯有神,配上他那平头发式,更显示出其山东人睿智儒雅、精明强干的特有风范;他融合了东北人的豪爽性格,坦率直爽又平易近人,毫无官架子可言,正所谓地灵人杰;他也继承了父母的善良、平和、坚韧和朴实,还有一颗感恩、向上的心。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由于家境贫寒所迫,年满14岁的张金德立志“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当燕雀恋小巢”,跟随哥哥、母亲“闯关东”,来到了塞北讷謨尔河畔的友好公社曙光大队,到距家18公里的公社中学住校读书。

为尽快适应东北环境,赶上学习进度,他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苦涩,每天比其他同学早起一个小时锻炼身体、练普通话、温习功课……由于他天资聪慧,记忆过人,学习勤奋,各科成绩一路飙升,很快名列年级组前茅。当时的环境条件格外艰苦,友好公社地处半山区,山上经常有野狼出没,每月仅有一趟回家机会,他每次回家手里都要拎着棒子,而且要与几名同学结伴而行。苦难也是人生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特定艰苦的学习生活,使他锻炼了体魄,磨砺了毅志,增长了才干。他用笔墨蘸着晨光,写下了许多梦想与希望。由于他综合素质出众,组织能力过人,老师十分赏识,同学威信超高,这个闯关东过来的农民家庭的孩子,先后被推选为学校寝室长、班团支部书记、学校团总支副书记、学生会主席等职,并成为学校非党积极分子。

1974年7月,张金德高中毕业回家务农仅三天,便任曙光大队现金员兼通信员。因他工作能力颇强、文化素质又高,加之品德出众、多才多艺、人又勤奋,一年后便被提拔为大队副大队长,第二年任大队长,转年被批准为预备党员。1979年6月,文艺特长突出、组织能力超强的他,又被县文化馆、公社革委会慧眼识人才,破格提拔为公社文化站站长,年仅21岁,成为全县最年轻的文化站长。1982年1月。省里在农民中选拔公社团委书记,他在全县千余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在友好公社团委扩大会议上,满票当选为公社团委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不久任团委书记、团县委委员。1985年1月兼乡党委秘书。1988年7月,省里在讷河县进行团县委组织人事改革试点,招聘团县委书记、副书记。他笔试、面试总成绩名列前茅,但终因某种原因遗憾落选。县委组织部长亲自找他谈话,对他突出的组织能力与工作业绩予以充分肯定,勉励他继续好好干,不辜负党组织的期望。

“天道酬勤。”1989年1月,31岁的他被破格提拔为友好乡副乡长,由一名普通农民一跃成为国家正式干部,可谓“麻雀变成了金凤凰”,在全县成为特大新闻。以后,又调任巨和乡副乡长。1998年12月,先后任九井镇镇长、兴旺乡党委书记。2003年1月,任农委副主任。14年来,他在工作中一贯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以百姓苦为苦,以百姓乐为乐。无论多么棘手的问题,他总能化险为夷,迎刃而解,充分显示出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党组织信任他,群众拥护他。在友好乡任副乡长主管计生和教育期间、由于当地重男轻女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计划外生育现象十分严重。他一方面积极宣传党的计生政策,一方面以情感人,认真做好其思想工作。同时,工作务实,敢于碰硬。本乡富裕村七屯安某。儿媳妇计划外怀孕却执意不做人流手术。他多次亲自登门做思想工作,安某仍执迷不悟,还破口大骂,在群众当中造成恶劣影响。为教育本人、警示大家,请派出所民警将其送县城拘留处理,使老百姓们彻底醒悟了,从根本上认识到了超生、闹生的严重性,理解了只生一个孩子利国利民的深刻道理,自觉遵守计生政策。当年,该乡荣获齐市“计划生育先进乡镇”。1989年,爱国村招民办教师,本村六屯辛老太太的女儿考试成绩较好没被录取,却录用了比其分数差的两名考生。为此,老人上访达两年之久未果。他任本乡副乡长主管教育后,立即着手处理此事,经查阅当时考试档案,弄清了是前任副乡长将其儿子、儿媳妇录用为民办教师的事实,他坚持原则,秉公执法,将上述两人辞去,补录了辛老太太的女儿为民办教师,群众拍手称快。他在九井镇任党委副书记主抓农业时,正值第二轮土地承包关键时期,他力排万难,不徇私情,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使本镇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圆满完成,没有一起上访告状的,受到了各级领导及老百姓的一致好评。1998年12月任该镇镇长后,他的领导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讲求实效。第二年该镇荣获讷河市“精神文明先进乡镇”。并在本镇召开了全市精神文明现场会;被评为全市“教育工作先进乡镇”,讷河市政府特奖励10万元:荣获全市“农村工作先进乡镇”,并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1999年至2000年,获全省“精神文明先进乡镇”殊荣。其间,他还考入了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专业本科班,不断为自己充电,提高执政水平。在兴旺乡任党委书记期间,他充分发挥协调与公关能力超人的特长,利用国家对少数民族的

优惠政策,到任第二天便借省计委领导来乡考察之机,为学校争得取暖煤30吨、扶持资金10万元。经多方努力,又将索伦村列为省整村推进扶贫村,共争取资金300多万元,修白色路面、打人畜饮水井、建卫生所与畜牧综合服务站。另外,在百路村、索伦村建奶牛小区两处。从而,使兴旺鄂温克族少数民族乡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在农委任副主任期间,正赶上企业改革,天天有上访告状的,他体察民情,深入企业了解情况,用足用够国家政策,通过多种渠道,逐一妥善处理了群众的上访问题,赢得了企业广大职工的高度评价,称他是“吴天祥式的优秀信访干部”。他本人被讷河市委市政府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工作者”。

“从古英豪成大器,须知都从苦中来。”张金德,这位当年“闯关东”的少年,过早地历经人间风雨,胸怀远大抱负,以其永不言败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天资聪慧的才能、吃苦耐劳的品行,历经18载风霜雪雨的锤炼,终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干部,实现了他的鸿鹄之志。

——一个刚刚组建五年多的农机管理部门,竟一路高歌猛进,年年在省市立排头、当先锋。张金德,就是这个光荣集体的领军人物。

“万丈高楼平地起,百般事情是人为。”讷河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成立之初,可谓百废待兴。张金德有着先锋的品格和栋梁的气魄。作为本局的带头人,不负党组织的重托和农机战线干部职工的期盼,调正群众利益的天平,抓住队伍建设的关键,守住冰心玉骨的净土,团结带领农机人,开始了讷河农业机械化大业的艰辛而坎坷的振兴之路。

人心齐,泰山移。他首先全力抓好农机基层党组织建设,凝聚人心,重新激发企业活力。2001年,根据机构改革精神,讷河市委撤销了农机党委。三年来,农机党务工作者调走的调走,退休的退休,其档案资料也流失殆尽……面对如此状况的农机党务工作,善打硬仗的他毫无惧色,有的放矢地开始了他的攻坚之战。首先从基层组织建设抓起,于2004年1月成立了农机党支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党员花名册。加大了非党积极分子培养力度。在每季度召开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上,他作风民主,平易近人,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一班之长的影响下,班子风气正,成员间彼此坦诚交换意见,达到了加深了解、增加信任、加强团结的目的。他深知:“打铁尚需自身硬。”为此,在本局机关建设上,他通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局机关管理,提高了职工的自我约束力;通过开展竞聘上岗,强化了职工的责任意识,增加了其危机感;通过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坚定了机关党员干部对党的信念,提升了其政治素养。在他的正确领导下,讷河农机局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大大提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呈现出领导班子团结一心、支部堡垒作用突出、干部职工意气风发、全局上下和谐共进的喜人景象。一流班子,带出一流队伍,取得一流业绩。讷河农机局党支部被讷河市委、市农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他本人先后被讷河市委、市农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张金德以此警示自己,自觉身体力行,在农机局开始实施了“为民解难工程”。农机企业,特别是农机大修厂、农机公司这两个全市的老大难企业,由于历史包袱沉重,职工冗员过多,资产负债最高等原因,职工上访乃至越级访时有发生,虽然几任农机局领导试图解决此问题,可始终苦于找不到解决的良策而无法释怀。他担任局长时,正是企业产改处于攻坚阶段,仅大修厂拖欠离退休职工工资竟达57万元,导致该厂职工群众天天上访告状,干群关系十分紧张。他不仅不回避矛盾,还主动深入到职工群众当中,耐心细致地讲解国家的产改政策,积极主动地做好思想的疏导工作,并以其平易近人的工作态度同他们唠家常嗑,大大拉近了领导与职工间的距离。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他又通过召开企业班子会、在职职工与离退休职工座谈会等形式,对企业逐一梳理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的最佳办法。有一次,在大修厂召开离退休职工座谈会时,由于有些多年历史遗留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这些离退休职工的情绪非常激动,任凭你怎么解释都不行,整整六个多小时才散去,以至于连午饭都没吃上。尽管这样,他依然一如既往地积极面对困难寻找解决良策,在企业资产变现上找出路,在国家优惠政策上寻机会。在职工意愿上想措施。他首先以大修厂为突破口,通过市财政争取7万元,在下岗职工资产中拿出10万元,争取政府扶持10万元,又通过其他途径争取4万元,为该厂离退休职工支付拖欠工资款31万元,在岗职工也得到了妥善安置,从而使大修厂产改得以顺利完成。又利用三年时间为农机企业的193名离退休职工办理了社保手续,578名在职职工连同欠发的工资一并得到了解决,争取国家并轨资金73万元,全部解除了职工劳务关系,使多年悬而未决的农机产改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成功地破解了企改难题,受到了上级部门和讷河市委市政府及企业职工的一致好评。

他常说:“作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企业领导干部,就要不辱使命,勇挑重担,为企业的发展无私奉献。”走上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局长的岗位后,为给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他努力钻研农机业务,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带头开展科研课题攻关。2004年,他分别荣获省农业丰收计划二、三等奖:2005年,他研究推广的“大豆机械行间覆膜技术”、“高油大豆提质增效机械化综合技术”受到了省农委的奖励。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过人,很快成为内行领导者。

2001年初,正值机构改革,讷河市政府撤销了农机局,省局对讷河的农业机械化扶持从此中断。三年间,仅项目资金就少投了1000多万元。讷河恢复农机局后,为改变极为不利的工作局面,他数次单独或陪同讷河市领导亲自跑齐市进省城,多方努力协调关系,全力争取项目资金。有时,为争取一个项目,他不辞辛苦,日以继夜的奔忙,一个星期往返省城好几次是经常的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便初战告捷,其中。仅2006年争取国家无偿投入资金500万元,独占各县(市)区鳌头。五年来,经他的不懈努力,在农机合作社项目上,共争取国家无偿投资近5000万元。吸纳村集体和农民投资1560万元,组建了近30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培植农机大户320户,装备大型农业机械117台,大中型配套农具311台,占齐市地区农机合作社总数的1/4:在个人购机补贴上,从2006年至2009年上半年,共争取国家购机补贴资金2267万元,吸纳农民投入更新资金5607万元,引进大型拖拉机267台,大型配套农机362台,大型联合收获机271台,插秧机171台。大型挤奶机26台;在大型农机具更新改造上,全市共

投人大型农机具更新资金1.8亿元。组建村集体农机服务队近30支。从而,使讷河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得到了蓬勃发展,农业机械化综合程度从五年前的78%提高到90%,名列齐市各县(市)区之首,为发展讷河市的粮食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2004年被评为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全省农机化工程先进一等奖、全省科教兴农机械化工程优胜县一等奖:连续五年被齐市评为“全市农业系统先进单位”、全市农机化工作目标考核第一名。连续两年被齐市评为“农机化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荣获齐市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一等奖,被评为齐市“农业管理工作综合评价优秀单位”、“城乡共建、创优争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佳服务“三农”先进单位,被讷河市委评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他本人连续两年被授予“全省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齐市评为“城乡共建、创优争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标兵,连续两次被讷河市评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个人。

当所有的精彩都化为掌声。我们会清楚地看到,这是一场实力的较量,没有超长的魄力,没有严谨的作风,没有坚韧的意志,这艘旗舰很难冲破迷雾,破浪前行。著名爱国将军蔡锷说道:“各各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怀精卫之心,不难填海。”张金德与局领导班子正是靠着这种精神,硬是移走了农机企业产改路上的座座高山,填平了其未曾填满的干群关系上的条条海湾,点燃了农机人重振大业的熊熊火炬,创造了一年改变落后面貌,跻身“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农业系统先进单位”行列的骄人业绩!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他扶弱济贫几十载,默默无闻,无怨无悔。

讷河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局长、党支部书记张金德,从14岁少年“闯关东”,来到东北的讷河县友好公社曙光大队,到距大队18公里的公社中学住校读书,就是在当时老师和同学们关爱的氛围下成长起来的。教师是人生的引路者,是心灵的塑造者,是品德的示范者,是爱的传播者。有许多特定的镜头,形成了他一生抹不去的记忆。他还真切地记得,住校期间,风大不能做饭时,班主任就让他到家里吃饭;有一次生活费没了,吴玉荣老师看到后,二话没说。从兜里掏出五块钱塞给了他,使他顺利度过了一个月的学习生活;班主任施雪峰老师,花13元多钱给丈夫买件黑制服棉衣尺码小了,她就将其送给了当时的寒门学子张金德穿……困境当中,这些点滴的往事。足以让他温暖一生。“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张金德是一位有情、有意,敢于承担的硬汉子。扶弱济贫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地植根于他的心灵深处,成为一种少年不更,中年不改的博大情怀。同学、老师或乡亲遇到困难,他总是积极伸出援助之手,热情尽绵薄之力。走上工作岗位,尤其是当上领导后,他更是慷慨解囊,无私奉献。1998年他任九井镇农业副书记时。光芒村一屯学生厉艳才以587分考入讷河一中,可家中无力供其学习,连入学的700元费用也没凑齐,其父来镇里求助。他积极为其争取乡民政救济300元。他个人捐200元,加上学生家里借的算是凑足了入学费用。他又从家里拿来毛毯、衬衣、行李,给厉艳才使用……从此,他与这位学生结下了忘年交,去市里办事总要到学校看望,给些生活费。转年,其父亲患癌症病故,他又担起父亲的责任。每年,他都为其家里送去救济大米、面粉等,并为其家里减免了农业税。2001年该学生以574分考入吉林大学,2005年本科毕业后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2008年毕业应招到外资企业日本海事协会上海事务所任验船师,月薪1.2万元。从该学生考入大学本科到研究生毕业,他个人每年都为其支付学费,又帮其贷款,使其顺利完成了学业。俩人的感情也胜似父子。本镇学生杨丽英因父早逝,母亲又患精神病,1997年她考入讷河二中,张金德出面将其家土地包出去,镇领导每人捐助200元计1000余元,乡民政每月支付其救济金,使她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1999年考入兰州铁道学院,张金德又动员机关干部、教师自发捐款近5000元,又帮助她在民政局办理了助学贷款。另外,在2001年、2008年,张金德的女儿、儿子也先后考入湖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女儿本科毕业后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可以说,张金德在同时供养二至三名大学生读书。其肩上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他对自己的职工更是亲如手足,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总是跑在头里,哪个职工遇到了困难。他又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职工王晓峰家庭遇到了困难,急需一笔钱。他得知后,个人为其筹集了5万元,解了其燃眉之急……,在没有人生剧本的舞台上,他用真诚感动了许多人,用强烈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激励了许多人,影响了许多人。在2002年讷河市三级干部大会上,市委书记胡福绵特意介绍了张金德十年来如一日,默默无闻资助贫困生读书的事迹,并要求宣传部门予以宣传。可他却说:“资助贫困生是我发自内心的善举。也是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应尽的责任,就不要宣传了。”

张金德,心怀感恩的心,近40载坚持回馈社会,无私资助他人,不图名利,甘于奉献,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楷模,被人们誉为“新时代的活雷锋!”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两袖清风难寻。他以自己的行为,给世人树立了一面鲜红的旗帜。

蒙田曾经指出:“正人者当自正。”身为一名领导干部,他时刻以此作为工作的行为准则,从严约束自己。

高楼万丈平地起。在他刚走上工作岗位任友好公社曙光大队现金员时,就大公无私,尽职尽责,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谋一己私利,受到了村干部的好评。任九井镇镇长时,没动用镇的一草一木,自己花钱盖起了房子,当他拿出5200元付本镇砖厂5195元砖款时。厂长安东玉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从九井到巨和、兴旺,从兴旺到农委、农机局,他廉洁奉公、无私奉献已成为美谈。

他担任农机局局长、党支部书记以来,时刻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领导干部廉政建设规章制度约束自己,以腐败分子反面典型警示自己,并通过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学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他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无论是在单位上班还是下乡走访,从不大吃大喝,挂在嘴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农民的儿子。他下乡用的松花江微型车达四年之久,好几位市领导都劝他换辆高档一点的。他总是笑笑说:“农机局刚拉出来,困难还很多,要学大寨人‘先治坡后治窝的精神,以事业为重。”他不但自己为政清廉,还用反面教材教育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筑起拒腐防变的长城。近年来。

国家及省对讷河市投入的大量农机化发展资金。无论在项目的分配上。还是分发农民购机补贴的指标上。他与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没吃农民一顿饭,没收农民一份礼,没花农民一分钱,受到了各级领导及农民朋友的普遍赞扬。他为农机局也积攒了殷实的家底:新建占地3500平方米的综合楼一处,建6个分站:新购总价值24万元小面包轿车6台、价值10余万元普通轿车1台,极大地方便了局机关干部下乡指导工作。农机局党支部被讷河市委、市农委评为“廉政建设先进集体”。他本人先后被讷河市委、市农委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长年自保风霜节,不学春红向暖开。”张金德这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国家干部,始终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高风亮节,成为讷谟尔河畔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面鲜红旗帜。

——自古忠孝难两全。张金德在平凡中,用几十年如一日的行动,真切地改写了这一历吏。

“千经万典,孝顺为先。”张金德坚持以这句至理名言为镜子,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外,是出色的领导干部、人民公仆;在家,他是称职的爸爸、合格的丈夫、孝顺的儿子。

中华大地群贤必至、吐露芬芳之时,必是中华民族腾飞之日。张金德经常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子女要牢固树立为强我中华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健康成长,并以优异成绩先后考取了国家重点大学,女儿现已研究生毕业。他对妻子恩爱有加,以赤诚之心,相濡以沫之情,互相信任,互相关爱,互相尊重,和和睦睦地相伴相随,他们协手走过了30载风风雨雨的岁月。他对双方老人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尽女婿、儿子的孝心。岳父母是妻子的养父母。妻子孙桂香五岁时父母双亡,妻子兄妹四人,当时两个哥哥最大十岁,小妹才几个月,患哮喘病的老叔收养了两个哥哥,无奈将妻子与妹妹送人,妻子先到友好公社爱国大队王大爷家,五年后王大爷过世,又随养母到孙大爷家。面对饱经人间沧桑的养岳父母,张金德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精心照顾二老的晚年生活,从油米酱醋盐到烧柴,从日常穿戴到看病吃药等,他全权代理,每年花费都达6000元以上。养岳父母活到近九旬,才安详地辞别了黄昏的夕阳。张金德孝敬养岳父母的动人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

张金德是出了名的孝子,妻子也当仁不让。从小失去双亲的她把婆婆当成了亲生母亲相待,耐心周到地伺候年过九旬的婆婆,且与姑嫂、妯娌关系非常融洽,并赢得了她们的尊重。如今,张金德的老母亲虽已耄耋之年,却耳不聋、眼不花,每天照常看《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听央视的《新闻联播》等节目……这与张金德家庭和睦、夫妻孝顺父母、子女尊敬亲长是密不可分的。

人们都说:“忠孝不能两全。”然而,张金德,这位朴实的山东大汉,却令人信服地改写了这一俗语。实现了“忠孝两全”的人生最佳境界,让人们在无尽的羡慕中,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无愧无憾写人生的张金德,就是薯乡大地的第一燕,他为讷河市农机战线衔来了北国第一春,为下岗离退休职工带来了春天般温暖,为乡镇经济振兴忘我的辛勤忙碌。为众多贫困农家雪中送炭。为广大职工带去关爱,为家庭温暖担起责任,为父母幸福竭尽孝道……张金德无愧于新世纪人民公仆的楷模!

(编辑/刘佳)

猜你喜欢

农机
农机养护常见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机维修对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分析
解读农机补贴与农机推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大型农机的维护与保养技术
试论建设县乡农机推广体系的有效措施
关于提升农机管理标准化水平的探讨
基层农机推广发展现状与创新推广工作探讨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
我省针对新建农机合作社出台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