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我国继续教育认知品位的学术思考

2009-04-14成银生

继续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继续教育

成银生

摘要: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我国继续教育认知品住。一、融和考量基本属性定位,科学把握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新要求,促进继续教育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服务,同时拓宽受惠面。二、聚合解读“服务三大战略”,继续教育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大对国家发展所需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立体支撑。三、教学改革激发内生动力,目标多元化、活动最佳化、保障优质化,推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继续教育;认知品位;学术思考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继续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使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现在立法提上了日程。立法涉及宪法依据、法律关系、实践基础、技术路线和理论学术等准备。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学习《报告》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文就提升继续教育认知品位的几个问题,提出学术思考,以抛砖引玉,趋同求是。

一、融和考量基本属性定位

以往一般在“文化建设”部分论述“大力发展教育”。而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首位。教育的基本属性定位,从精神生活,到文化建设,到社会建设,从上层建筑,到民生领域。论述的变化,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重大发展。继续教育包含在教育范围,又和社会生活、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企业生产、经济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关系直接,其基本属性定位的研究,是个大课题。

(一)考量依据

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从基本面、全视野、突出点的融和上考量。基本面:《报告》在社会建设中提出“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而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置于社会建设目标之首。继续教育属于社会建设的重要内涵。行政管理变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从结构体制层面反映了继续教育和社会建设的因缘。“社会建设”在这里不单是具体社会活动或者某个社会问题,而是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学习型社会包含的积极、立体、民本的要求。社会建设对继续教育的影响有三个方面:社会建设的进展和水平直接制约继续教育;社会为人员学习提供公共资源;挑战和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全视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措施中,“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是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继续教育必须主动、积极、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报告》还在文化建设部分论述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方法。在提高人文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形成核心价值方面,继续教育是达此目标的重要途径。突出点: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重视发展目标、技术创新、人才支撑和继续教育的直接关联,突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要科学把握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新要求,在新的境界研究继续教育的民本性、专业性、创新性、生长性。

(二)重点关注

继续教育要发挥独特优势,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服务,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保障。创新需要实践积累和经费投入,而人才是根本保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在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中,通过继续教育,大幅度提升人才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人力资本保值增值,是我国关键发展时期的一项关键措施,也是加快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战略选择。中国科协的专家认为,我们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上海宝钢的专家认为,企业的继续教育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人才战略,结合生产、经营、管理和科研,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国科学院的专家认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求与人们“好奇心”、“创造欲”,仍然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在努力培育以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中,继续教育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正在实施的“知识更新工程”就是集中体现。

(三)开拓服务

到2007年,全国参加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超过700075"人次。国家要求“有计划、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以推动继续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作为社会资源、公共平台,要研究新形势下继续教育的服务面、覆盖面、辐射面、受惠面如何更加开阔。对于单位的拓宽,继续教育原来长期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服务,现在正在面向不同的所有制单位。据2008年8月12日《文汇报》论苑透露,我国中小企业已有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另外,民间资本和私人资本创造中国GDP增量的60%,解决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大半,给国家提供约1/5的税收。据国家工商局统计,至2007年6月底,全国共有企业876.1万户,其中私营企业520.5万户,占59.4%。全国个体工商户2621.4万户。非公组织中专业技术人员已是我国人才队伍基本组成部分,产业层次的提升、内在素质的提高和人员能力的改善,急需继续教育的支撑。现在主管部门提出,要通盘考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建立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自身特点的继续教育模式。人群的突破。由科技、工程、农业、经济、教师、卫生等人员,到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由传统领域到新兴领域的人群,到经营管理人群。《公务员法》规定,对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公务员,“应当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要求,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继续教育涉及社会人士、军转干部、老龄人群、社区居民等。但是有组织、有规划、有保证的继续教育活动,仍以专业技术人员为重点。对于专业的开阔,已发展到管理、工商、金融,到新兴的专业和行业(金融,保险,社区,老龄,旅游,物业等)。如,我国能够处理国际国内知识产权实务的应用型、管理型人才不足,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十分紧迫。2005年我国国内游客12.2亿人次,境外游客3100万人次,2020年中国将成为第一大旅游地和第四大客源,旅游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老年服务、矫正服务、心理辅导)是一个新的领域,教育培训体系远没有形成。对32万个民间组织,300万专职人员,相关部门正在制定继续教育办法。主管部门最近要求,在“知识更新工程”、高研班、其他继续教育活动中,要为地震灾后重建提供人才支持。金融海啸也给继续教育提出了挑战。

二,聚合解读“服务三大战略”

《报告》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着力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议从整体上对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做新的解读,把继续教育认识为全面落实“三大战略”的聚合措施。继续教

育是专业、教育、人才的汇合,和社会、经济、科技、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都密不可分,和三大战略紧密联系。三大战略指引继续教育的科学发展,继续教育为三大战略的实施服务。

(一)能力建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在于“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人的发展根本上靠实践,继续教育等途径起着推动和加油的作用。抓好能力建设,是继续教育的核心宗旨。继续教育对人员的培养,体现在“重点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人员不断提高起着直接作用。而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实际岗位的磨练积累。我国许多企业,注重在科研攻关和克服生产难题中组织继续教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继续教育还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创业、就业、职业转换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继续教育的一贯要求,今后在培养创造能力、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品格方面将赋予新的内涵。

(二)均衡发展

继续教育是不间断的过程,其特点在于学习阶段的一再循环,教学目标的不断更新。继续教育是一种和循环经济、循环生活匹配的循环教育。继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不进行全面的学科知识传输,而是根据个人职业和岗位(或品位提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技术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的是,不组织全面的职业技能训练,而是根据需要补充某些新技能或训练新职业、新岗位必需的某些能力,给以“魔方”和掌握解决问题的钥匙。人员发展的均衡,落实在人文素养、知识更新、结构调整、素质提高之间的协调,教学、训练、实验、养成之间的协调。

(三)立体保障

“壮大总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继续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的立体支持。我国的人才总量,据2008年11月19日《中国人事报》报道,2006年底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数5223.9万人,其中国有事业单位2007.3万人,(2007年)非公组织2450万人。人才总量的增加依靠实践和培养,继续教育是投资比较少,见效比较快的措施。关于人才结构。我国三个产业GDP分别为15%,52%,33%,劳动力的产业构成分别为50%,21%,29%;人才构成为5%,16%,79%。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滞后,人才结构的不适应,不合理,调整“非朝夕之力可行”,而继续教育是实施调整的重要措施。在各类产业形态中,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正在上升,要加强继续教育的产业导向,用人才结构的优化支撑产业结构升级。关于人才素质。开掘人员潜质,让“睡眠中的能力”醒来,让没有被利用的能力发挥出来,让因为某些原因被埋没的能力爆发出来。培养人员的资质,让他们逐步具备从事某些专业工作和职业的必须条件,取得职业资格。提高人员素质,为人才“增氧输血”。我们的将来,“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三、教学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继续教育能不能“继续”、能不能可持续发展,宏观上有体制和运行的问题,还有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改革激发内生动力的问题。继续教育和普通教育存在共同规律,但是又各有特点。我国继续教育的教学,很多从普通教育援引。课程、教材、方法等有着比较浓厚的学历色彩,许多环节如评估、试题、测量等,处于薄弱状态。甚至普通教育已经改革、继续教育还舍不得放弃,没有突破和脱胎。建议继续教育“把改革创新作为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的不竭源泉”,深化教学改革,改进培训模式,重塑自身形象。

(一)教学目标多元化

破除单一模式,教学目标多元安排。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人才资源仅占人力资源总量的5.7%,高层次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的5.5%左右。同时,理多工少农最少,与国际接轨的(法律、金融、工商)更少,行业、地区分布不合理。其中有些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去缓解。国家强调,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继续教育,着力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2006年以来,复合型高端证券人才受青睐。庞大的投资群体为风险投资、融资租赁、金融业务等人才的崛起提供巨大的市场。人才培养要注重长期效应,必须开展继续教育。地域性人才。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2004年二、三产业半数在东部。要注意地区发展战略的变化,关心西部地区,注意东北地区和中东部地区对继续教育的不同需要。培养短缺性人才。卫生部确定,到2010年,我国县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的覆盖率要达到90%,城镇60%。中国人事科学院的《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4000万人,而需求总量6000万人。第三产业中高端人才,如心理咨询、数字媒体等,缺口325万人。汽车研发缺50万人、汽车维修缺80万人,民航缺24万人,护理人才也走俏。

(二)教学活动最佳化

要以职业生涯设计和发展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重点,突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开展适时、实用、个性化教学。建议密切联系生产和科研,重点跟踪高新技术发展,注重知识结构、知识层次和地域差异对教学的需求,突出创造力开发。为此,要加强需求调查、预测和评估,把教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改变那种凭感觉和经验组织教学的做法。把基点放在对学习人员的人性化了解的方面,把握他们在知识技能上的需要(差距、欠缺、希望、兴趣)内容少而精,有用。

(三)教学保障优质化

推动课程、教材、试题、评估、测量、手段、方法的改革。发展网络、电视、电子、卫星等手段,实现“三网(卫星传播、宽带互联、教学辅导)合一”。试行科目指南,课程包,活页教材。重视继续教育资源建设,逐步建立数据库、专家库、师资库、信息库、文献库等,提供优质服务平台。开展学术理论研究,培养中国本土特色的继续教育专家队伍。

猜你喜欢

继续教育
对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探究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