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车企云集广州原因研究

2009-04-14朱小华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投资环境岭南文化产业转移

朱小华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日本三大汽车生产公司(日产、丰田、本田)在广州的北、东和南部的简介,并着重从产业转移、广州经济和地理以及文化方面分析他们坚持落户广州的原因。

关键词:产业转移 投资环境 岭南文化

中图分类号: F279.313文献标识码:A

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带头产业,发挥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器的作用,成为产业升级和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广汽排第六名。而在广汽的合资公司就有本田和丰田,再加上东风日产在广州的合资工厂,日本三大汽车巨头齐聚广州,并形成三个汽车产业集群分布在广州的北、东、南部。北部汽车产业集群以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为龙头,以花都汽车城为中心,包括花都区和白云区内的汽车企业,基本形成了集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汽车研发、汽车教育、汽车贸易等于一体的汽车产业链。在东风日产等企业的带动下,目前落户北部汽车产业集群的企业超过130家。东部汽车产业集群以广州开发区——黄埔--增城新塘为主线,以广州本田为龙头,本田(中国)、广日专用车、一汽红塔宝龙、东风本田发动机、包括德尔福派克、电装、三叶、斯坦雷、堤爱斯、昭和、联信、三叶、森六、骏兴、艾帕克、日正弹簧、福耀玻璃等汽车零部件企业。 南部汽车产业集群,是以南沙国际汽车产业园为中心、以广州丰田整车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样。日本汽车巨头齐聚广州,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下面几个。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的需要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产业结构相互联系的程度也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形成了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大系统。各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既置身于本区域内部的分工中,又置身于全球国际分工体系中;一国的结构变动既深受国际分工变动的影响,又影响周围其他国家的结构变动,并迅速波及到全区域乃至全球。这种产业结构内部严密有序的传递和跟进链条,就是国际产业转移。

受20世纪90年代末新经济泡沫破灭的影响,过度投资造成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尚未根本缓解;全球性通货紧缩的趋势明显加大,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利率水平普遍降低。因此,一方面国际资本亟需投资场所,另一方面过剩的生产能力也亟需找出路,从而决定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必然要通过产业转移解决上述问题。日本增加对中国直接投资是日本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国际分工体系的需要。目前日本正在亚太地区致力于构建所谓“雁行模式”的新的国际分工体系。这一模式以日本为雁首,亚洲“四小龙”为骨干,东盟和中国为两翼形成雁尾,建立“雁阵”式多层次的相互依存的经济合作关系。为了实现这一模式,形成并保持“雁首”地位,日本必然要调整经济结构,把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具有这方面比较优势的东盟和中国来.伴随着这种转移,日本必然要增加对东盟和中国在这些产业中的直接投资。

日本产业向海外大规模转移体现了日本政府与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利用海外廉价资源、不断扩大国际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既定战略目标。而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对我国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提高我国的就业率,解决资源闲置和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国际产业转移而建立起来的新产业,自然会提供一定的新的就业岗位,增加我国劳动力的就业机会。第二:将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和技术构成,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第三: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扩充我国经济总量。因此中日双双在接受日本汽车产业转移的问题上就有许多共同的利益,就为双双的合作提供了一个相对适宜的大环境。

二、接近消费市场——珠三角地区强大的汽车消费能力

自1997年以来,广州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5%左右的增长率高速发展,成就了广州作为“珠三角”地区“领头羊”的地位。据统计,广州市200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大关,按照现行汇率和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超过11000美元。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加,这为拉动广州市汽车消费提供了扎实的经济基础。广州是中国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几何中心,与香港、澳门等形成大珠三角地区,依托华南地区辽阔的腹地,具有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市场辐射力。广州的市场需求一方面来自1, 000多万的人口,以及向周边省市经济辐射的约2. 5亿人口;另一方面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轿车消费市场,汽车销售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根据规律,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人均年收入如果达到汽车价格的1/33--1/4,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汽车市场将取得突破性增长,而广州市居民收入逐步接近这一水平。在未来的十年中,广州的汽车销售将保持17%以上的增幅,这预示着广州汽车私家消费的潜能很大。此外,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的城市化率已达到了75%,是我国私人购车的热点城市地区之一。其销售量约占全国总销量的30%左右,是全国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汽车社会。广州强大的消费能力是日企落户广州的重要原因。

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

汽车工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产出,能带动国民经济各环节总体增加十个百分点支出,使相关产业产值随之增长三至五倍。汽车产业每增加一元会给上游带来零点六五元的增值,给下游带来二点六三元增值;带动就业率为一比十至十五。

广州也具有相当的工业基础。广州拥有我国公布的43个工业门类中的34个,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广州汽车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形成了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制造业相配套的较完整的汽车工业产业体系。广州具有很好的装备制造业基础,钢铁、化工和电子等上游产业发达。广州在机械装备业、模具制造业,塑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都具有较好的基础,消化、吸收和加工配套能力比较强。广州的机械装备工业门类齐全,企业数量众多,技术水平较高。模具、塑料制品等行业发展比较迅速,尤其是在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广东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已经相当迅速。目前广东已涌现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全国职教“王牌”和“航母”拥有高职高专院校60多所,中职和技校900多所。2006年8月28日,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学院成立,同时成立的还有中国南方(花都)汽车人才市场、广东汽车汽车人才市场,这些机构每年可以为汽车产业培养和引进数千名专业人才。完全有能力满足广州汽车发展的需要。

另外广州还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广州己形成较完备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通信体系,是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和通信中心。白云新国际机场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功能最先进的国际机场,是中国三大国际航空港之一,旅客吞吐量全国第一;中国第三大港口——广州港是华南最大国际贸易中枢港。广州还是中国四大铁路交通枢纽之一,拥有较完善的高速公路网和公路干道网。公路密度、一级公路、等级公路和水泥路面里程等四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广州不仅是广东省的省会,还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物资的主要集散地。广州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铁路枢纽,通过京广、京九、广九、三茂等铁路干线与中国铁路网相联,通达中国各大港口。水运方面,广州港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枢纽,与世界84个国家、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着贸易运输往来,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覆盖全国、辐射亚洲、连接欧美的交通网络。

四、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和实用性

广州具有深厚的岭南文化。岭南文化既有来自中原的文化依托,又有面向广阔海洋的文化背景,人口的流动给它带来新的生命力,文化的流变同样给它带来了新的生长元素。岭南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华侨文化。华侨是我国沿用己久的概念。广东是我国华侨人数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的省区。我国华侨约3000万,其中2/ 3原籍广东。广东现有2000万华侨,按我国家庭亲缘关系一般规律,一个华侨可涉及或影响3-4个直系或旁系亲属。这样可对6000——8000万人产生影响,相当于广东人口总数。这样一个华侨群体和地域分布格局,对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各个层面都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广东地区不仅能更早地体会外来投资带来的现实利益更重要的是能从观念上接受外来投资的投资。

总之,日本三大汽车巨头落户广州,首先得益于世界经济一体化下的产业结构专业这个大环境,而广州优越的地理位置、文化上的开发性、良好的投资环境等因素使广州和日企之间有了共同的利益契合点,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促成了今天的共赢局面。

(作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朱名宏,杨再高.广州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前瞻.产业经济.2008.2.

[2]晓峰.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三大集群.汽车产业周刊•观察.2006 年/4 月/13.

[3]聂正安.岭南文化嵌入性对珠三角本上企业组织学习的影响.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4]赵强.广州汽车工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08.5.

[5]薛有志.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现代日本经济.1996年第5期

[6]文云朝.广东侨乡外向型经济优势及其地缘背景研究.地理科学进展.1997,12.

[7]李晓娟.广东省FDI的技术溢出与本地企业吸收能力研究.暨南大学学位论文.2006,6.

[8]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7.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7.9.

[9]姚斌华.韩建清.见证广州汽车十年.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4

[10]李江涛 ,蒋年云,朱名宏主编.2007中国广州汽车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7.

[11]王婷.日韩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转移比较.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11期.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课题组,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向及我国的选择.统计研究.2004年第4期.

[12]王爱凡,饶传坤.日本产业海外转移趋势及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期.

[13]王溶花.当代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湘潭大学学位论文.2006,6

[14]赵彦,侯先荣.广州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探因与模式评价.特区经济.2007.9.

[15]王启广,蔡国兆.珠三角经济发展“软资本” .西北职教.第五期.

[16]许桂灵,司徒尚纪.广东华侨文化景观及其地域分异.2004年5月.

[17]文云朝.广东侨乡外向型经济优势及其地缘背景研究.1997年12月.

[18]梁凤莲.岭南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视界.2003年9月.

[19]涂青林.中国加入WTO对广州交通的影响及对策初探.综合运辅.2001. 4.

猜你喜欢

投资环境岭南文化产业转移
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承德围场投资环境分析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FDI对陕西经济影响的研究
产业转移背景下吸引外商投资的对策研究
新岭南文化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