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思考

2009-04-14厉无畏王晓娟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创新性

厉无畏 王晓娟

摘要:先进制造业所具有的创新性及高技术特征,使其最有可能成为世界及我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重要依托。本文在系统分析当前世界先进制造业的五大发展趋势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现有产业发展现状及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从提升创新能力、鼓励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强化品牌意识、实现价值链引领识等方面,提出新形势下通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组合。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 创新性 高技术性

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

制造业在推进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制造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虽然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但脱离制造业为基础的发展便会出问题,当前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便是一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重要阶段,强大而先进的制造业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在新一轮的产业洗牌过程中,如何顺势而为,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一、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当前优化产业结构和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战略措施

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世界各主要国家重新反思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实际上世界经济要走出危机,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解决大量失业,这就必须依靠制造业。然而,正如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所提示,任何制造业的发展又遵循一定的产业生命周期,当某一主导制造业产业即将进入衰退期时,如何延长制造业产业的生命周期或者培育新的制造业产业,即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便成为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先进制造业的提出正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是指在不断吸收当代先进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环保技术等)和现代生产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成果,综合应用到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工艺、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满足现代需求,并实现生产制造的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一种制造模式。具体而言,先进制造业的“先进”一方面体现为产业的先进性,是在全球生产体系中处于高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通常指高技术产业或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又体现在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从某种意义上讲,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本身更重要。应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不仅可以提升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吸纳劳动力;而且通过传统制造业的不断升级,也为高新技术产业本身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和产能过剩的挑战,发展先进制造业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先进制造业可能为我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阴霾提供新动力。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机会,在危机中技术进步快及创新密集的产业将加速其取代传统产业的过程,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先进制造业所具有的创新性及高技术特征,使其最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重要依托;另一方面,长期看,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需求的必要举措。在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的条件下,制造业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大规模“滥用资源-制造产品-排放污染”的粗放生产,实现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模式,重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这迫使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可以说发展先进制造业,采用先进技术和发展管理模式,改造传统制造业,建立高端优势,并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是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我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路径之一,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方向。

二、世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制造业竞争的业态基础和商业模式也呈现出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世界制造业的国际化产业分工体系已经形成,价值链中与制造紧密相联的各个环节全球化布局趋势,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加速融合、产业集聚生产、信息化、生态化的态势不断加强。

(一)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加强。

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日本学者并木信义(1990)指出,国际竞争的舞台中相互角逐的是制造业产品,而服务业则在制造业的背后,间接地规定着制造业的产业竞争能力。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表现为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趋势,企业的制造与服务功能融合在一起,作业管理从制造领域延伸到了服务领域,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提供产品,而是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集合体,一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甚至已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例如,机械、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事实上不再是简单的销售产品,而是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提供与该产品配套的包括信息系统、配套软件、操作程序以及维护服务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另一方面,在产业链环节上,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更多以外包的形式出现。当一个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只占少部分,大部分时间处在研发、采购、储存、运营、销售、售后服务等阶段,制造业企业往往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将一些原来属于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转移出去成为独立经营单位的行为,或者是取消使用原来由企业内部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转向使用由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企业单位提供的资源或服务的行为。此时产业链条的运转则更多依靠服务,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将会直接影响制造环节甚至整个链条的效率。

(二)先进制造业的全球化布局趋势加强,促进新型国际分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范围的扩展已成为全球化经济最显著特征之一,随之而来的是不同国家、地区以及企业在不同层面上的激烈竞争,以刚性为特征的传统组织如“福特制”大规模、标准化批量生产,无法承担生产在的全球范围调整所需付出的高额成本,取而代之的是那种建立在组织扁平化、网络化、业务流程重组、供应链管理、敏捷制造、精益生产等管理技术和组织技术基础之上,诸如跨国公司、企业联盟以及虚拟企业等新型的生产组织方式。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正由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甚至网络分工。

新型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了全球范围内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使得同一价值链的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跨界生产网络组织了起来,这一跨界网络可以在一个企业内部完成,也可以由许多企业分工合作完成,企业开始用全球化的眼光安排着公司的经济活动。如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波音747客机,所需的450万个零部件来自6个国家的1500家大企业和1.5万家中小企业,波音公司所完成的不过是客机的设计、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和最终的产品组装而已。

这种全球化格局使制造产业链中的生产、营销、资本运作、服务及研发工作等全面国际化,导致制造业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组合,产业分工重新调整。一些具备市场领先的跨国公司开始退出直接的生产领域,通过独资、合资、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以输出专利技术、品牌、设计研发成果等知识产权为主,把制造和生产加工过程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新的产业链、供应链,并且通过内部分工、扶持委托加工制造中心、强化低端产品对高端产品的依赖、核心技术对生产性技术的控制以及市场需求等方式来间接实现对全球生产网络的控制。如英特尔公司(Intel)就将其生产网络完全内部化,其硅片制造高度集中,装配和测试工厂采取谨慎向国际扩展的战略,只是分布在低成本地区,如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及哥斯达黎加等几个发展中国家,并对这些地区的业务部门始终保持全资拥有。

(三)先进制造业生产组织的集群化、模块化和网络化特征。

当然,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并没有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空间分布上趋于均衡,相反出现了相关生产活动的地理集聚现象,集群网络或本地网络在经济全球化中表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正如波特(1990)所指出的集群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正在支配着当今世界的经济版图,它使全球经济中持久性的竞争优势根植于本地化关系之中。无论在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Bangalore)、还是在“第三意大利”地区、中国珠三角和长三角沿海地区,产业集群都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产业集群由于其所凸现出来的竞争力,而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例如在美国,底特律、好莱坞、华尔街、硅谷和128公路分别以其强大的汽车、电影、金融、电子及软件产业而闻名。可以看出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中,集群化、网络化生产模式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发达国家一些竞争力强的制造业基本上都采用这种发展方式。

模块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集群及生产网络的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组织形态的演进,分工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产业间完整的产品生产分工向产品内的部件生产分工、产品增值过程分工、产品生产环节分工和产品要素分工等复合分工方式发展,一种新型分工形式——模块化分工应运而生。模块化技术在空间上分割了流水线技术,产品的设计开发、模块加工、产品装配、包装、销售不必集中在一个企业内完成,使得产品的模块化设计成为可能。例如日本索尼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仅利用4个基础平台的Walkman产品,生产出250余种录音机随身听。这250种随身听无论在价位、功能和款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可以满足用户的各种不同需求,但是这4个基础平台却存在着大量的重用模块。也许正如青木昌彦所言,模块化战略正从本质上改变着现存产业和产业结构,以至于当今产业已经进入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模块化消费的模块化大发展时期。

(四)先进制造业与信息化高度融合,并引领技术发展方向。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不仅创造了计算机、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等新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而且通过渗透和辐射,使机械、冶金、化工、纺织等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制造技术和经营理念发生根本变化。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对传统制造业是制造业与信息化高度融合的典型案例。电子商务从两个方面体现了高科技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一是企业内部的 ERP信息系统,这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二是电子交易,即生产者、供应商和客户通过通讯网、互联网查询、发布、传递、反馈相关信息,洽谈业务,订立合同,实行电子支付结算,并最终完成实物交易的新型产业和全新的商业模式。正是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制造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方式和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目前,国际上不少制造型企业已经完成了信息化改造,全部采用CAD进行产品设计和计算机管理。信息化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制造业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法,也将引领技术变革的方向。

(五)先进制造业的生态化趋势加强,遵循3r(reduce, reuse, recycle)生产原则,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在经历了工业化过程中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过程后,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世界各国都在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比如美国提出了“再制造”和“无废弃物制造”的概念,推进先进制造业的生态化发展趋势,强调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所提供的产品必须具有全寿命周期无污染、资源低耗及可回收、可重用的特征。先进制造业涉及到环境、社会、经济综合性等问题,强调生产中能源资源和材料资源的消耗应当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追求3R生产原则,使尚未被充分利用的价值得到重新开发和使用,以达到实现循环绿色经济的最终目标,即只用少量的自然资源就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向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使所制造的产品在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维护直至报废处理和善后处置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而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形势下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对策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全球化的管理和营销能力及资源利用效率低等原因,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不强。未来应顺应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和特点,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减少资源消耗,加快自身产业战略升级,通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把握国际产业发展趋势,提升研发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推动制造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先进制造业的特征不仅在于应用新技术发展新型制造业产业,而且在于运用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业产业的改造。发展先进制造业应正确把握国际制造业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技术和新能源开发等,发展新型制造业。同时也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建立开放式的创新体系,推动国内外创新网络互动、国内外创新资源优化配置,重点把握关键技术领域的前沿发展,突破我国制造业有产业无技术的被动局面,不断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并结合服务业和先进的产业组织管理模式,如一般机床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变成数控机床;船舶制造从蒸汽机到柴油机到核动力,以及新材料的应用;传统电网变身智能电网等等。通过与新技术、新材料、新服务和新的生产组织等相联系,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和自有品牌的建立,实现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华丽转身,这也许是我国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二)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向集群化、模块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工业园区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充分发挥这些集约型园区的作用,使园区发展成为创新型企业集聚、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区,成为技术创新的龙头和辐射源,成为经济规模扩张的主体增长极。其一,强化园区的产业载体地位,合理规划和调整区域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向重点园区集中,提高环境质量和承载能力。由政府主导,在产业园区构建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试验、推广及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等公共技术支持系统。这样,企业就可以节约购置设备与软件的巨额资金,利用与共享公共技术支持系统,有效地降低技术升级、技术创新成本,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其二,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聚,在高新技术园区的基础上,优化园区创新平台,积极争取与全球网络建立合作的研发基地,引导高技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同时注重对集群内相关机构培育,提高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改善我国传统制造业集群的低端发展劣势;最后,应鼓励清洁生产和循环工业园区发展,按照生态工业学设计园区产业的生态工业链,促进生态园区中各组成单元间相互利用废物,作为生产原料,提高对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使区内资源得到梯次开发和实现良性循环流动。

(三)依托服务业的发展,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并鼓励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辅相成,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又将带动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提升。顺应世界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趋势,一方面应积极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融合发展战略。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加强科技研发、设计创意、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发展服务业并不是单纯强调从制造业转向到服务业,更不是要放弃制造环节去只做服务环节,而是要注重制造与服务的相互渗透,制造与服务的一体化,通过服务使制造增值,使制造更有品牌效益,通过制造为服务提供强大基础和技术保障,促进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实施制造业服务化战略,推动制造业企业的沿产业链升级,实现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的转变,鼓励制造业企业向研发、物流、市场营销等高端环节延伸,提高制造业企业投入和产出的服务化水平,减少对资源及成本的依赖度,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改善制造业企业发展环境,鼓励国内企业通过服务外包参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服务化分工。

(四)强化品牌建设,以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双轮驱动,实现价值链引领。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高端地位,能够形成强大的市场势力,能够吸引和整合全球资源,包括资本和人才,关键在于形成和把握了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反过来,多年来,中国之所以在全球价值链中长期处于低端位置,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一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和发挥,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进展缓慢,市场换技术的种种努力成果有限,其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打造自主品牌重要性认识的缺失,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当前在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的品牌已经占满品牌空间、品牌空间十分拥挤的前提下,全球市场新进入的企业和品牌的接受程度较低,这决定了新品牌建设长期性。因此,推动我国代工模式向拥有自主品牌转变,必须以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双轮驱动,提升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品牌运作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同时不断培育国内消费市场和自主品牌的文化氛围,提升品牌所内涵的文化性、包容性和流行性,鼓励自主品牌建设。

(五)以必要的税收和融资优惠政策的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

在新技术研发以及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由于投入成本的长周期性和市场不确定性,使得基于新技术的先进制造业存在一定的潜在市场风险性,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实际经验表明,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大多离不开政府的产业支持和财政税收支持。因此,我国应该在制定优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明细目录基础上,设立重点产业基金,扶持符合条件的优势和潜在产业,并给予必要的税收和融资优惠政策,通过国家直接投入科研资金和政策鼓励企业自身投入科研资金,来提升企业研发实力,使其自主创新生产出具有竞争力产品来替代进口,进而拓展国际市场;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直接给予所税、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提升其盈利能力,增加企业现金流,使企业有充足资金投入研发。同时,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创业投资企业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技术服务领域初期企业的资本投入。

(作者: 厉无畏: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晓娟: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

参考文献:

[1] 朱海就.整合与创新:论如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江淮论坛,2006(2):21-25.

[2] 秦世俊.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态势.华东科技,2004(12):16-18.

[3] 陈柳钦.产业发展的相互渗透:产业融合化.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3):31-35.

[4] (日)植草益.信息通信业的产业融合.中国工业经济,2001 (2)24-27.

[5] Porter M.E. The Competitiveness Advantage of Nation. New York: Free Press,1990 .

[6] 周叔莲、王伟光.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管理世界.2001(5):70-78.

[7] 青木吕彦,安藤晴彦.模块化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8] 陆善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政策选择.学术论坛,2003(3):52-56.

猜你喜欢

先进制造业创新性
山东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动因分析
结合价值链视角分析先进制造业成本的管理和优化策略
从安吉拉·卡特的作品看文化重塑与女性文学的创新性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天津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需求疲软、成本上升双重约束下的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