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物流教育

2009-04-14谢盼盼

消费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

谢盼盼

[摘 要]随着物流在企业发展和区域建设中重要作用的凸显,物流产业已被划为高利润产业。但作为高利润产业象征之一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在我国也还显得比较薄弱。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大学物流教育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而这是和物流产业高速发展不相适应的。

[关键词]物流教育 现状分析 改革方式

一、大学物流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物流高等教育起步较晚,2000 年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目录外本科专业(编号110210W)由北京物资学院从2001 年首次开始招生,2001 年物流工程专业仍然作为目录外专业(081207W)由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从2002 年开始招生,从此以后招收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高校数逐年增加,到2008年全国有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专业布点的本科高校有308所。(一)物流教育设置落后,教授方式单一。

我国物流教育一种条块分割的状态, 和其他专业之间课程设置重复,相当一部分物流专业是由传统的物资管理、物资经济、交通运输管理、机械工程等专业演变而成, 许多高校设置的物流教育只是现代物流教育理论中的某一个环节, 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因此, 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 改革教学方法。要提倡启发式教学, 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 更要“授之以渔”,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要切实加强学生的物流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社会调查, 把物流书本知识变成活的知识,有用的知识。

(二)培养目标不明确, 课程结构设置不尽合理。

目前大多数学校物流专业培养目标比较模糊空泛, 缺乏专业定向和层次性, 制定教学计划又多是参照老校的样板, 课程设置较多, 但课程课时数较少, 内容面面俱到, 教学“ 蜻蜓点水” 不深不透, 不能很好地反映现代物流经济技术的发展成果和满足我国物流发展的需要。一些学校开始物流专业没有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管理型专门人才还是直接面向市场的操作性人才。目标的不明确导致培养的重置和模糊。

(三)学科基础薄弱,专业联系不密切。

物流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而目前高校在进行物流专业规划的是时候多把它归入管理类,事实上,物流是需要一定的的工学知识作为基础的,例如要求学生学习运筹学知识,而现在的物流教育没有强调与其他学科渗透性和连接性,特别是作为管理基础课的物流学只是给学生粗略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无法加深物流与管理其他学科的联系,发挥物流在各学科中的交叉作用。强调了过窄的专业教育,忽视了复合知识的传授,局限了学生的学科视野和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

(四)师资水平薄弱,缺乏实践经验。

师资水平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物流专业缺少相关课程的教师, 甚至于基本队伍都未形成, 只能采用因人设课的办法,很多物流学的老师是从管理类转化而来,只是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学术培训或学习就进入教授物流知识的阶段。因此师资水平受到很大的限制,即缺少相应的学术研究背景,更重要的是,由于现阶段的专业教育组织模式尚未脱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因此,被教育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综合分析、解决能力,谋划组织能力,信息获取和知识加工能力更弱。

(五)缺乏与物流继续教育的联系。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物流理论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将不断加快,因此必须加强对现有物流管理人才的继续教育, 否则就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高校物流教育目前仅停步在理论知识教授的层面上,没有形成与社会物流资格认证体现的密切合作。

二、对我国物流教育改革的思考

(一)建立完善物流教育培养体系,合理规划知识体系。

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 人才的培养也必须狠抓市场需要, 物流市场呼唤三种人才:第一层次为实践型人才、第二层次为中高级管理人才。职业院校则强调物流的实际操作型、直接面向市场的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教育应致力于中高级人才的培养,其目标是培养具有牢固的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知识,具备一定工学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技能,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宽口径的知识体系,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的实务能力的专业物流人才。其次,物流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合理规划。物流业是一个涉及面比较广的行业,因而物流人才需要有比较扎实的技术、经济基础知识。 这一类知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各种物流作业的技术、经济管理;二是物流行业综合的技术、经济管理,即如何将各种物流作业加以衔接和组合,使货物流通达到整体优化,二者不可偏废。

(二)调整物流专业课程设置, 提高教学模式。

物流教育要侧重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系统整和能力、主动适应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相应地物流管理专收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要围绕上述教学观念的转变做出相应的调整, 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开办和设置相关专业与课程。要加强管理类专业之间的交叉学习,提高学生经济学理论知识、管理学知识的结合。笔者认为一些学校的学术性比较强、专业性比较强, 学生将来是从事理论研究的, 那就倾向于加强物流的学术培养; 一些学校直接面对市场或者就业的, 建议窄一点, 倾向于对口性强一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物流实践能力培养。只有明确了教育的培养目标,才能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制以适应新的要求。

(三)加强物流师资建设与教材选择。

从师资上讲, 目前高校的物流师资力量多是从管理大类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 严格讲, 总体水平不高。所以提高师资水平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到高等院校甚至出国学习进修或者可以采取邀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的办法提高理论水平, 另一方面让青年教师到物流企业中取挂职学习, 提高实践经验。从教材上讲,加快物流教材的更新,密切关注物流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与此同时, 也可根据需要引进一些国外优秀的教材,保持与国际物流教育的步伐,学校国外优秀的教学方式和实践培训方式。

(四) 加强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联系。

目前物流系统职工专业素质较低, 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员不足。所以我国物流是在低水平上运转, 物流效益比较差。加强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完善物流师、采购师等职业认证体系,鼓励高校学生以及在职人员参加职业认证考试,提高业务水平。学校要通过物流协会加强与物流企业的联系, 通力合作, 搞好物流企业职工的专业培训任务[4]。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政府、社会之间的联系。从以往单一的解决高校的问题,拓展到学校、政府、高校三方协力的立体化发展模式,让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

参考文献

[1]丁俊发关于启动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2002, (9)

[2]南开大学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6 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高和鸿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DB/ OL ] www.3rd56. com ,2002 - 08 12

[4]兰玉武,曹翠珍浅论现代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养[J] 三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1)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对昭通苹果产业发展的思考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