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政府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保增长的着力点

2009-04-14

消费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着力点政府

牛 勤

[摘 要]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冲击情形下,政府要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保增长中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作用。在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应采取的着力点主要是:调整税收调节机制,刺激消费需求;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消费需求;通过加大公共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来拉动消费需求。

[关键词]政府 刺激消费 着力点

作者简介:牛勤(1957-)男,中共达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文章80多篇。多次获奖。研究方向:经济学。

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带来严重冲击下,在当前我国投资需求持续高增长和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刺激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水平,使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政府要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保增长中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作用。笔者认为在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应采取的着力点在以下主要方面:

一、调整税收调节机制,刺激消费需求

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增加税收,可以使非政府部门的消费需求减少,反之,减少税收,可以使非政府部门的消费需求扩大。目前我国企业、各行业和个人的收入差距相差悬殊,收入差距的扩大相对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扩张,这种情形对消费极为不利。为此,要加快改革和完善有关税制,加强税收对企业、行业和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一)调整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增减个人所得税,是调节居民收入水平、从而调节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最直接的手段。提高个人所得税,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削减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抑制消费需求的效应;降低个人所得税,扩大居民消费支出,则具有扩张消费需求的效应。因此,应当把目前的个人所得税率的扣减标准提高到3000元左右为宜。要扩大全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应当在完善收入分配体制、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上,建立公平的消费模式,促进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协调增长。

(二)调整和完善企业所得税。增加企业所得税,能够减少可利用的内部资金,促使企业的预期投资的收益下降,具有抑制民间投资的效果和抑制居民消费支出的作用。减少企业所得税,可刺激民间投资和刺激居民消费支出。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可对不同的行业及收入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税率及税收优惠政策,公平税负,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扩张和提高消费需求。

(三)调整和完善消费税。适当调整征收范围,将普通应税消费品逐步从税目中剔除。同时,优化税率结构水平,根据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对税率明显偏高的部分应税消费品适当降低税率。同时要降低居民日常用品的消费税,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因为降低了日常消费品的销售价格,减少了低收入者的课税负担,从而增大其消费需求。

二、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消费需求

要刺激消费,必须提高国人的收入,尤其是提高中、低挡收入的居民生活水平。只有居民收入普遍提高了,才能提高居民的消费欲望,从根本上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增加居民收入是刺激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

(一)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相比,居民的收入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尤其是城镇的低收入群体。为此要从这几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城镇困难群体和低收入者的补助,完善城镇“低保”制度,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根据物价上涨情况,适当调整和提高“低保”和“最低工资”的补助标准。二是调整和完善企业分配制度,鼓励企业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增加职工工资收入。三是改革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公务员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工资增长机制,实现公务员工资分配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同时,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可参考公务员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来同步进行。

(二)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近9亿农民,这个庞大的农民群体的购买力低下,势必会严重影响我国的消费需求,从而会影响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快速增长。因此,刺激消费需求,必须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很多:一是改革财政体制,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二是提高农业生产率,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实现农业产品增值,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三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要在上年较大幅度增加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提高补贴标准。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家电下乡”品种,国家按产品销售价格一定比例给予直接补贴,并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补贴品种。四是完善国家扶贫政策,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办法。提高扶贫标准,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五是消除消费制度壁垒,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六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民就业。最后政府应传递良好的政策信息让农民有信心,从根本上为农民增收和扩大消费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通过加大公共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来拉动消费需求

公共财政就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而建立的财政收支活动的一种机制, 通过加大公共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来拉动消费需求也是国家实现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政府的公共财力日渐雄厚,公共财政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应该及时向满足公共需要倾斜, 以提供和满足基本公共服务来拉动消费需求。

(一)尽可能地增大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消费投入力度。我国消费需求的长期低迷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短缺,挤出了居民的日常消费,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预期。面对这次肆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2008年10月国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保增长促发展出发,颁布了“国十条”,这次“国十条”中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对相关行业的投资会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但考虑到我国多年来在这些领域投资已经不少,进一步加大这些领域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可避免会出现递减趋势。因此,从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出发,应在执行“国十条”实际操作中,政府更多地应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共财政的消费投入。

(二)提供更加充足的基础教育、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等基本的公共服务,解除中低收入阶层消费的后顾之忧。在未来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没有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即使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加快也很难提高居民消费率。据测算,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用于教育和医疗的额外支出对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达到8000亿元。如果政府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到位,消费率至少可以提高4- -5个百分点。因此,这次扩大内需要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目标,应当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在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上。提高其消费水平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可以有效缓解贫富差距,使城乡中低收入者原本必须投入到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资金转移到购买其他产品上,从而形成新的消费需求。一是要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财政对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支出比例,并建立中央对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转移支付制度。二是要加大对城镇尤其是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解决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国家要加强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大对公共卫生和医疗的投入比例,加快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有效的医疗保障体制。三是要使中低收入者有钱敢于消费,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调整居民的预期心理,为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提供保障。要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基金征缴率,提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的水平,解除居民后顾之忧。

(三)加大对农村以及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经济发展和收入创造的能力。一是中央财政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区域经济政策,支持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落后地区的投资实行优惠性的信贷政策,逐步改善后发地区的要素占有方面的劣势,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其具有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和相对优势的发展条件,进而促进收入水平的增长,为消费需求的增长创造条件。二是实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建立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加大对农村非农产业的投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重点粮食品种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要积极探索收入分配的城乡转移支付机制,将城镇的过高收入转移给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三是保持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平衡,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

应当指出,当前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保增长促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拓宽服务型消费领域,继续鼓励餐饮、旅游、通信等服务业热点消费;加快发展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健身等各项社会事业。总之,要实行积极的消费政策,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新一轮消费升级,使消费尽快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向消费拉动为主的转变[J]统计研究2007,3

[2]明燕飞,王颖,发挥公共财政在刺激消费需求增长中的作用[J]工会论坛2006,9

[3]方栓喜,以基本公共服务拉动消费需求[N] 学习时报 2009, 2, 9 (4)

猜你喜欢

着力点政府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学好集合的三个“着力点”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乡村振兴的几个着力点
坚持把提升人文素养 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着力点
把治污的着力点放到基层去
从民政舆情知不足及着力点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学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