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洗筷子

2009-04-09赵淑敏

书香两岸 2009年4期
关键词:笔会朱文华文

赵淑敏

1935年生。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任教师、广播撰稿人,曾获国家文艺奖。创作以散文、小说为主,家庭题材是其创作的特点,重视修辞与结构的经营。着有散文《心海的回航》、《短歌行》;小说《高处不胜寒》、《离人心上秋》。

回到台北第二天,淑倬就给了我一双不锈钢筷子,她说:重视环保和保健的人,都不再用免洗筷子。“

因为我夸口带的东西可齐全了,从筷子到针线样样俱备。在旅馆里,如果没有节目或是累了不想出去,要吃个卤菜泡面什么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虽然我带的筷子有模有样,不是那种两根类似柴枝的细棍,也事先处理过了,她认为终究还是先天的“一次性”东西。

但若说环保,树已经砍了,假如把一双好好的筷子用一次就扔,那不是更不环保,暴殄天物?

回台北的目的,除了与弟妹团聚,主要的还是参加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代表大会和笔会年会。笔会的性质,乃学术、文学、出版界的纯文人聚会,与会者不免有些孤芳自赏自重的气质,但是依然有作家的激情与热情。久没见的朱炎,行动比上次见到时利落了很多,却仍不很方便,可是见了我坚持要碰杯。其实以往跟他并无何私人的接近,只是都有伤时忧国的心怀,在感觉上便好像是‘一国的故人重逢。从他的表情,没把我当作没用该扔的免洗筷子,真的很感谢。回程的出租车上,文质彬彬的司机先生仿佛观察到乘客的情绪,说:“很久没回来了吧?感慨很多!”“是呀!是呀!”

确然!晚几日到剑潭青年活动中心,向世界华文作协代表大会报到以后,才真正有强烈的感觉。有两句歌词从心里涌现:时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正是那样的,我辈努力过献身过的文学活动如此的萧条。

当然,有一点可以体会,间关万里赴会的“作家”群,不都是敲一下会响当当的人物;甚至某些刚刚起步,有待磨练。但是在世界的一些偏远角落,这些人乃是难得的承接传播故国文化文学的火种,应该特别青眼相看的拓荒者;他们正想也需要这样的机会打磨砂锉,加工上光。住得简单吃得普通,只要不赏以嗟来食,就很满意,只是他们需要鼓励,受不得功利的轻贱蔑视。缩水的会,夯不啷三天,跟切磋创作,讨论议题,真正以文会友有关的日程不多,看见那些人的落寞,我觉得有些心疼。

对我而言,那美好的仗已经打过了,云淡风轻,一切都无所谓了。不过我还守住了我的“道”,面对我所钟情的,未改初衷。大半生曾行过遍野繁花,好风景都早已见识过,这型的聚会不过是生活的小插曲,认真不得。

會后去参加朱文辉的新书发表会,夜晚走在松江路上,倒是情绪有些激动。以往,是那样熟悉的地方。下了车,沿路曾有《中华日报》,走进副刊的“笔阵”,一入方阵就是十几年,昔时阵友除了“王纯”有谁还在?过了《中华日报》和六福客栈,是救国团与荣工处,那都是以前常去的所在。去那里做过严府的客人;承乏为“值年常务理事”的我,更曾为我们的妇女作协文艺下乡、进工厂的计划,和总干事邱七七大姐到救国团商讨事情。化缘不易,心中有事,竟失神掉在门外的路洞中,事谈成左脚踝已痛肿不能行动,次日清境农场的逍遥游也未能参加。还有,还有……这些点点滴滴,在心里并没fade out,有时还会在心里动一动。也就因此,当朱文辉高谈推理小说之际,我却常常走神,飘回了过去。

于学校任专职期,也不能忘情,会偷偷地在心底为“非正业”留一小角芳草地。依亲国外成为无业游民,名正言顺地扑回我的情之所钟,我全心“玩”文学啦!啊!却发现真个是“时光一去永不回”,已错过许多重要车站,生态已变。不过并没有气馁,读书、写作、讲演、教学、评审仍是经常功课。

真的,我坚决不让自己变成用过就丢弃的废料!自认余光余热仍能发挥点小作用,有益于此间的华人社会。二月“文荟教室”开学又轮到我上课了,这次不讲“大河小说”教写作,希望能导引一些新文友成为创作的同道。

猜你喜欢

笔会朱文华文
如果画笔会说话?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热闹的大山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发现木耳
国际笔会与中国
闪电结婚
杭州特产
作家的联合国
国际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