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童年幻想 向着美好希望
2009-04-09骆莹莹
骆莹莹
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涯从诗歌开始,扩及散文、童话、评论、歌词,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为两岸三地的小朋友们创作各种形式、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屡屡获奖,多次被选入教材,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他,就是孩子们眼中最亲爱的金波爷爷。
揭秘“小綠人”创作始末
近期,已是古稀之年的金波,又为小朋友们带来新的故事:《追踪小绿人》和《又见小绿人》,这是两个诗一样美好的童话故事。这两个故事围绕着发现“小绿人”、又见“小绿人”而展开。第一个故事讲述爷爷和“我”(小叶子)在杂志上看到关于“小绿人”的报道,没想到在“我”的“绿园”(家里的小院)里真的住着“小绿人”家族,而且好朋友“小晓”居然就是“小绿人”。在“我”的真诚努力下,小绿人和我们大家都成为好朋友。第二个故事里爷爷最好的朋友宫爷爷变成“小绿人”,“我”和爷爷追随着宫爷爷的梦来到“小绿人”家园,到故事的最后连爷爷也加入“小绿人”家族。书里的“小绿人”是没有被熏染,最纯洁最本真的人,“小绿人”的世界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失去的——各种生命形式和谐共存,对各种生命形式尊重的世界。金波用活泼简洁的文字为小朋友重塑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个我们已经失落的世界,也带给小朋友美好的希望。
金波说,写“小绿人”故事只是想满足小时候的好奇心,把童年的幻想充分地释放。原来在金波很小的时候,就跟班上的同学讨论,是不是所有看到的小动物,真的那么大?会不会这些小动物其实很小,只是被人的眼睛看“大”。成年后,看到班马主编一份刊物《绿人》,初读的时候,金波以为是一个新物种的发现,还写信询问探索的新进展。“可见到那个时候,我还痴迷于童年的幻想,分不清是真实还是幻觉。关于小绿人的存在,是我终身抹不掉的童年记忆!” 金波激动地说。而真正激发金波创作“小绿人”的灵感其实是一位幼儿园的小姑娘。有一个早晨,金波到公园散步,看到一位家长在帮助她的女儿用白纸和铅笔在拓印树皮的纹理。他看着小朋友认真地拓着,拓完了,还拿给金波看。从那张“树皮画”上,金波看到了山,看到了河,看到了树木和花草,还看到了小小的人藏在山林里。“那天我决定写‘小绿人童话。”
随着人物和情节的发展,“小绿人”的故事不再成为金波一个人的故事,而是给所有小朋友的故事,金波希望通过故事告诉小朋友: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揭示,我们应当善待大自然,讲究生态道德。而故事里的“小叔”,是一个开始做了许多伤害小绿人的“坏人”,后来他知错能改也成为“小绿人”的朋友。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对于善恶是否已经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小叔”的形象对小朋友来说可以接受吗?金波说,“小叔”的形象虽然是虚构的,但他集中许多人的影子:为了个人发家致富,不择手段,见利忘义。他刻画这个人物,是要告诉小朋友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是有善恶标准的,但善恶的品德要靠形象去表现而不是抽象地说教。在《痛苦的宴会》这一章,我是用人物对比和场面来表现这种善恶。读这一章可以动之以情,让小读者在同情小绿人的感受中体验善和恶。”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没有好的语言故事不会讲得生动,但如果语言简洁生动即使平常的事情也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变得很有趣。儿童文学的语言表现上要更加的慎重,因为,这是给小朋友们看的,要用小朋友们看得懂的语言。对此,金波举例说到,“在写《走过七座桥》这一章时,我就特别注意语言的表达,因为这一章不是以故事取胜,而是靠语言描绘来吸引读者。小学生读文学作品,还有一个学习语言的目的。我重视儿童文学的这一功能,所以给小读者写作时注意语言的规范、简练、生动。在故事构架上,要满足小读者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喜欢读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但又要避免落入俗套。在情节把握上,应当有张有弛,不宜一味地为情节而情节,要有节奏感。生活本身就是有曲折、有平缓、有激烈、有抒情,是有不同的展示的。在‘小绿人系列中,我有意识地还原生活中的这种节奏。读文学作品不同于看动画片。文学还是想象的艺术,要给读者留下不同的感情体验和想象空间。”
建议小朋友的阅读多样化
诗歌是金波带给小朋友的第一种文学作品,也是他写作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题材。诗歌影响了他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以后的作品无论童话还是散文,他都追求诗意和凝练。金波的笔下,诗性来自他对生命的理解,对现实世界的美好期待。他让自己的故事,形象和描写都具有诗的意境,也具有诗歌的隐喻。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金波推崇诗,在他看来“诗是文学的灵魂。学会欣赏诗,它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积累,更是对人内在的生命的熏陶和教育。它是一种人文教育,着眼于素质的自我完善和人生价值的自我提升。诗歌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气质。正如朱光潜所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不过金波同时认为儿童文学作品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他“希望小朋友各种样式的文学作品都能读一些,诗歌的本质是抒情,语言精炼,有音乐性,在培养丰富的情感方面,诗歌能发挥较大作用,此外,诗能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能提高欣赏文学的能力。童话以它丰富的幻想性吸引小读者,它是培养阅读兴趣的文学样式,喜欢文学的小朋友几乎没有没读过通话的。小说更贴近现实生活,可以直接影响小读者对生活的认识。希望小读者不要忽视散文的阅读,它可以培养我们对生活的敏锐感觉,语言表达的能力。学习作文,不能不读散文。”
在金波的心目中,好的文章应该是“真实、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表述带感情,语言规范、简洁、优美。读了还想读,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悟。”他建议小朋友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能用心去写,用情去写。
为小朋友选书是门大学问,很多家长都很苦恼,访问时,笔者求助于金波,希望听听他的意见。“我建议教师和家长多关心创作、出版状况,和相关的评介文章。自己还要多读一些书,这样就不仅可以推荐还可以一起交流阅读心得。推荐书目实在是一件繁难的事。我不大敢做这件事情。因为我阅读视野有限。再就是每个人都有偏爱,也会影响你推荐图书的准确度。我只能说在我读过的作品中,我比较喜欢冰心的散文,严文井的童话,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还有法国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等。”
五十余载儿童创作经验分享
从年轻时代开始一直到古稀之年,金波笔耕不辍,为小朋友创造各种形式、各种题材的作品。是什么让金波50多年来始终跟小朋友在一起,写小朋友喜欢看的作品?“我和小朋友在一起,是真诚的、平等的。对他们,我是发自内心地理解和尊重,因为我自己曾经也是小孩。一个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人,他在性格和气质上会比别人保留着更多的天真和纯真。”
作为儿童文学作家,他在写文学作品的时候会有一些自己主观的想法,但是在把这些想法通过作品传递给小朋友们的时候,要如何协调小朋友们的接受程度和作家的主观意愿?这是困扰很多儿童文学作家的问题。对此,金波以自己的经验介绍到,“儿童文学是最讲究年龄特征的文学,即作家在写作时要首先明确自己的作品是给哪个年龄段的小读者写的,要注意到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理解能力、心理特征、审美趣味等诸多方面。但这些要求并不影响作家的“主观意愿”,作家还要尽量把自已的感受,特别是童年的感受写出来,这样才能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儿童,更加有艺术个性。儿童的‘接受程度和作家的‘主观意愿,在通常情况下是不矛盾的,因为作家在感受和心理上已回归童年(这往往是儿童文学作家的一种天赋),我认为需要协调的是作家作品背后的思想,作家如何把思想艺术地隐藏在形象的背后,而不是直白地说教。作家要有一种控制自已的能力,控制说教,要让形象和故事去暗示。”
亲历半个多世纪以来大陆儿童文学出版的变化,金波感慨万千,“我创作儿童文学半个多世纪,经历不同的社会变化,不同文艺思想和思潮的变化,我体会最深的是新时期30年,我们有一个儿童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主要表现在:儿童文学恢复它的本质,它是为儿童的文学,它的社会动能更加丰富,有更多的借鉴外国儿童文学的机会,作家的写作才能得到了更多展现的机遇。”末了,金波也期待在大陆的儿童文学创作在新的发展机遇下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小朋友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