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跨区域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维持策略的思考

2009-04-09殷航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社群参与者成员

殷航宇 周 速

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使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随着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网络以其跨时空的超越性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更为自由和开放的探索和学习环境,这些变化使得网上教师虚拟实践社群应运而生。

一、何谓教师虚拟实践社群

美国学者霍华德·莱茵哥德于1993年在其《The Virtual Community》(虚拟社区)一书中首次提出虚拟社群的概念。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虚拟实践社群就是在网络上由许多具有相同目标和共同愿景的教师、专家、研究者等,经常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研究任务,一起参与专业发展的计划、实施和反思,经过长时间的公开研讨和协作之后所产生的社会化集合体。他们之间以网络为通信工具,形成虚拟空间中的网络化个人关系,每个人都有参与创建和维护社群的权利和责任,伴随有大量的情感互赖和群体智慧传播,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知识创造。

二、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的特征

虚拟社群作为一个社会化集合体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建立起来。它在一定的支持条件下遵循一定的规律逐步发展形成,其具有以下特点:(1)成员之间要由共同的目标来凝聚,这是虚拟社群持续再生产的基本条件。(2)组织者要建立一个共同的支持平台,这是虚拟社群起步的初始条件;小组成员应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彼此之间相互信任。(3)分散在各地的成员要保证足够的时间来参与虚拟社群的活动。(4)成员要有把自我情感投入到虚拟社区中并具有接受其他成员情感的能力。这是虚拟社群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性内聚力量。教师虚拟实践社群除了具有虚拟社群的一般特征外,由于教师群体的特定性,还有其独特之处,即参与教师通过虚拟社群进行协同工作和协同学习,在个体专业成长的同时可以激发群体智慧,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享和挖掘,最终达到群体协作发展的目的。

三、影响跨区域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维持的因素

教师在最初的虚拟实践社群建构中是凭着对虚拟共同体的初步感知,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等因素积极推动虚拟社群的发展。要实现其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需要一些基本的技巧和策略。笔者仔细浏览和分析了几个教师专业发展虚拟社群网站,认为以下一些因素是影响虚拟实践社群能否持久保持的关键因素:(1)共同愿景的建立,提供虚拟社群研究学习的焦点和能量。(2)多种合适的交互工具的支持,有意识地努力维持信息联系。(3)高质量内容的及时提供,提高教师对虚拟社群的价值感。(4)有意义的、情景化的问题的选择和对问题给予及时的反馈。(5)共同遵循的准则的发展,规范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的建立。除此之外,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的构建和良性运作,还受制于教师的学习观念、使用网络的技能和经验、参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四、跨区域教师虚拟实践社群良性运作的维持策略

跨区域教师虚拟实践社群是否能真正有效地挖掘教师自身的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群体的集体智慧发展,教师的社群意识是关键因素。其他如虚拟社群的社群文化、社群价值、社群规范等,均是透过参与者的参与及互动而共同建立和累积而成。要维持参与教师的社群意识,保持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的良性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生成意见领袖,强化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的引导和维持

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也称舆论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在教师虚拟实践社群中,预设的技术优势者,如论坛版主或有较高权限的管理者,或者在传播过程中竞争机制造就的群体成员,如有威望的高级别参与者,都可以作为意见领袖。他们具有较丰富的社交经验和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凭借自己的技术、知识优势或语言主导性发挥绝对的话语权优势,经常引出新的论题,引导成员互动,成为虚拟实践社群中主动的信息加工者、扩散者以及舆论引导者和社群维系者,是虚拟实践社群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在社群发展过程中,要重视意见领袖的生成和存在,组织者要与其建立亲密的关系,加强沟通引导,促使其发挥“二传手”和“桥梁”作用,帮助意见领袖激发域内二次传播的结晶效果,发挥其积极影响力。

(二)改善隐客现象,发展教师虚拟实践社群的平台生产力

虚拟实践社群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社群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参与教师。实践表明虚拟社群中存在一种隐客现象。所谓隐客是指在参与过程中只浏览而不发言,或极少发言的参与者,也称为沉默的参与者或边缘参与者。相对于虚拟社群中的主导者、活跃者和跟随者,隐客们较少参与学习互动,以浏览为主,主要是接受信息,极少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隐客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策略入手加以改善:(1)定期开展在线会议,进行明确的指导和介绍活动,让参与者之间增强沟通并熟练虚拟社群平台环境和相关的主题知识。(2)开展基于任务的小组学习,并制定研讨契约和评估量规,凝聚和约束教师成员共同分担学习研究责任,以期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3)培育协作学习的社区文化、频繁互动的知识共享环境,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打破知识排他性,提高虚拟实践社群内知识共享的绩效。

(三)以课题为纽带进行区域间协作,促进跨区域虚拟社群整体发展

以区域为单位开展区域间协作有利于打破资源、智慧相对集中和相对局限的局面,缩小各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差异,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开阔教师的眼界。组织者可以在虚拟教师实践社群维持中考虑区域教育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行政区域的调控能力以及区位的影响,以区域间的差异促进跨区域虚拟社群整体良性发展。借助区域的多样性优势,丰富教师群体的实践性知识和集体智慧,增强实践社群研讨的广泛性,使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以课题为纽带,以区域间协作为基础,带动全局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网络优势开展教学科研、资源共享、问题探讨和共同实践等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对于虚拟实践社群的持续运行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建设在线和谐,以和谐策略思维维护虚拟实践社群的稳定

随着大量的参与者和信息给平台带来的无序性、混沌性元素,在线和谐也成为了虚拟社群内部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只是运用和谐策略思维,更有效地控制和引导个体和社群的行为;充分贯彻虚拟社群中成员间平等的观念;建立知识宽松交流的机制和环境,使教师们更加愿意分享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等。

参考文献

[1]Howard Rheingold(1993).Virtual Communities: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DB].http://www.well.com/user/hlr/vcbook/index.html.

[2]Teresa L. Roberts(1999). “ Are Newsgroups Virtual Communities? ”, Proceedings of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 Los Angeles CA USA, 1999.

[3]王广新,白成杰.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4]郑如霞.线上教学网站内虚拟社群的维持策略[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4).

(作者单位:辽宁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社群参与者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