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信息化推进方式
2009-04-09郝立兴焦宝聪
郝立兴 焦宝聪
经过初始的信息化热潮之后,基础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深水区”。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的问题逐步凸显。我们需要借助博弈论的视野,找到薄弱环节,萌发新的思路。
博弈是指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选择各自的行为或是策略并加以实施,取得各自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博弈包含三个要素,即参与者、博弈行为和利益效用。我们不妨从这种博弈的角度来反观教育信息化。
首先,有关教育信息化投入的配置与审批等工作是由政府部门来推进,设备的使用方则是在学校,而政府与学校的利益并非总是一致的。因此,双方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很多细节上也存在着细微冲突。其次,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的相对短缺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很多学校希望在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提升发展空间。这种现实使各校之间的博弈充满着资源的竞争。再次,学校接受教育企业提供的设备或资源主要是为了改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而企业推崇的则是经济效益优先原则。由于学校和企业的愿景不同,所以双方的合作博弈是属于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的合作博弈,更需要通过各利益主体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来增加合作主体的利益。因此,如何合理地分配既得利益就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其一,政府应明确职能,革新领导意识,适当增加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建立弱势补偿机制。针对部分行政领导对实施教育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我们首要的是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宣传、培训和推广。资金一直是困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问题。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缓解学校之间为了争夺设备或资金而进行的竞争,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由于过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领域而出现的“过度市场化”行为。政府在进行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的方案选择上,不能单纯从政绩角度考虑,而必须建立弱势补偿机制,既要均衡对待城乡教育和地域教育,促使它们共同发展,又要优先考虑并满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需求,尽量把资金和资源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弥补可能由于教育信息化投入不公而新产生的“数字鸿沟”。
其二,学校之间建立协商机制,加大资源库建设和开放力度。建立学校资源库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资源共享,更高效地优化教育教学。各学校之间必须建立协商机制,加大各自拥有资源库的开放力度,通过制度建设使开放资源库成为责任和义务。只有各学校选择“开放”的策略,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竞争状态。如果依然各自为政、过分强调竞争,只会陷入“不开放”的困境中。
其三,学校和教育企业之间建立效用转移机制,加大合作层次。正是由于参加合作的学校和企业经济实力不同、投入不同,所以对预期收益也会有所不同。为了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收益较多的成员应给获益较少的成员一定方式的补偿,这就是效用转移机制。在合作中,如果学校获益较多,就应该通过为企业进行产品的宣传、品牌的推广等方式增加企业收益,解决利益分配问题上的冲突。同理,如果企业在合作中收益较多,就应该增加信息化设备或者资金的投入,给予学校一定程度的补偿,促使合作能够顺利延续。这样才能使学校教育和企业这一对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的合作博弈达到“双赢”的局面。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