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语言 提升教学品质
2009-04-09李有翔
李有翔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的确,教师醇美的语言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因而,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门专业性与技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信息技术学科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要求,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准确科学——信息技术教师语言的灵魂
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课堂上的专业术语很多。教师在表达这些专业术语时应重在科学、准确。
1.准确性
应该说,就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而言,作为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似乎不应该出现教学语言不准确的现象。但在课堂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教师这样的表述:“找到××按钮,在上面用鼠标点一下”、“按一下回车键,就能换到下一行”、“图片周围出现8个小方块,将鼠标移动到小方块上,等鼠标箭头变化时,拖动鼠标就能调整图片大小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虽然这样的表述很通俗,小学生也更容易理解,但身为教师,绝不应该止步于此。科学、准确的表述有利于统一概念,也有利于学生通过教材进行自学,更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作风。因而,对于专业术语,教师在课堂上不应随意更改,或随便用一些口头语来代替。如,操作鼠标时,应该用“单击”;操作键盘时,应该用“敲一下”;图片周围的小方块应称做“控点”。
一般而言,出现上述问题多是由于教师对教材研读不精,自身对这些专业术语不够重视,不清楚正确的表述是什么,或是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忙乱中用一些口头语代替了专业术语。因此,教师备课时对专业术语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2.科学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会涵盖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特别是在主题活动式教学思想的指引下,技术的教学是以其他学科知识为载体的。因而,为了主题活动的开展,教师必须聆听学生对主题活动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必须给予相应的评价。如,在开展用Word制作科技小报的活动时,教师会让学生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科技知识,有的学生会回答:“我知道恐龙是怎么灭绝的,恐龙是因为屁放得太多把自己熏死的。”这确实是一种现实存在的科学假说,但目前谁也无法断定是否正确。在这种时候,教师往往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做出否定的评价就把问题轻易放过去。这就违背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原则。实际上,教师可以把存疑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或通过有技巧的表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该说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比如,对于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如下的对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杂志上说的。
师:你真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这种说法老师也看到过。关于恐龙的灭绝,老师还看到过一些其他的说法。你们看到过关于恐龙灭绝的其他说法吗?
生:看过。
师:说明这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你选择这个主题来做科技小报,还真不错。
教师这样处理,既点明了在科学上这是一个存疑的问题,又巧妙地把学习的中心引回到学科教学内容上来,避免了出现科学性错误。
简洁明确——信息技术教师语言的特质
简洁明确就是不说多余的话,用最简练的语言准确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从业者是不罗嗦的,甚至是沉默寡言的;传统意义上的小学教师又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所以说,我们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兼具了小学教师和信息技术从业者的双重特质,而如何把握教学语言的度,便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课要有70%的时间用于实践操作。因此,信息技术教师的语言必须精炼,不能拖沓,尤其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机械重复
原则上,对于课堂上学生演示过了、讲得清楚的内容,教师就不要重复。如果学生没有讲清楚,要通过追问的方式把问题讲清楚,或者引导学生把意思讲完整。比如,在教学“插入艺术字的操作”时,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先自学再演示汇报。当大多数学生经过自学就可以完成艺术字的插入操作时,教师就没有必要重复讲述该操作了,而应该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如,你在操作中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目的是让学生总结操作中的难点,并加以强化。)你觉得插入的艺术字还有哪些需要调整的地方?(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后面将要学习的“调整艺术字的大小和位置”等操作。)
2.问题要精确
教师课堂上的提问是引导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所提的问题应有一定的预设性。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教师的问题过于宽泛,学生无从回答”的现象。如,教师在为“电脑绘画”一课创设情境时,播放了一段北京奥运会的福娃宣传片。接着,教师提问:“看了这段宣传片,你想到什么?”学生刚在暑假感受了奥运盛况,有很多想说的话,于是回答中有对北京奥运会的认识,有对福娃的认识,还有对中国奥运冠军的崇拜……结果,信息技术课变成了奥运总结会。教师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不好打断学生,也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造成教学偏离了预设的轨道。其实,如果教师能在提问时把问题变换一下,变成“看了这段宣传片,你觉得哪一幅画面最美”会更好。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追问等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
个人风格——信息技术教师语言魅力的核心
教师的人格魅力往往是吸引学生的最有效手段。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有其独特的魅力,但学生的兴趣往往集中于体验新鲜事物,而不是课程知识本身。在这种时候,如何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往往就要依靠教师通过语言所散发出来的独特人格魅力了。
1.个性·特质
教师只有将个人语言风格建立在自己的个性特征上,才能形成独特的个性魅力。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中青年男性教师较多。有些男教师在上课时借鉴了女教师的一些管理办法,如,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立即表扬,并带领全体学生为该生鼓掌。但是,这种方式由男教师来运用,往往会显得不伦不类。教师还是应该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2.情趣·幽默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能缺乏情趣。对于一些相对枯燥的信息技术概念或原理,教师不妨在语言中加点儿幽默。如,在讲解“回收站”的操作时,教师先将废纸扔进废纸篓中,又将自己的手机扔进废纸篓。学生见后哄堂大笑,教师说:“看来,同学们还是挺喜欢老师的手机的,不舍得把它扔进废纸篓。那老师把它捡回来。”这样做,既让学生明白了删除文件要慎重,又为后面讲解“还原”操作做好了铺垫,还调动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任何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学生的发展产生着影响。精心设计的、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教学语言,能把模糊的事理讲清楚、把枯燥的内容讲生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锤炼自身的教学用语,让其散发着科学的人性光芒,同时蕴藏着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