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物流企业靠激励留人才
2009-04-09周馥春
周馥春
对于2010年的调薪预算,国内物流行业呈现浓重的观望气氛。有12.5%的受访企业表示在2010年依然会采取冻薪操作;而有涨薪决策的企业,平均涨薪幅度为6.1%。
经历了连续七八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物流业在2008年第四季度首次遭遇寒冬。全球著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与服务外包公司翰威特近日发布2009年度中国物流行业全面薪酬福利评估报告,揭示该行业的薪酬福利发展趋势。
多数公司全员冻薪
研究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公司表示2009年实行了全员冻薪,其中航运及货代行业公司分别有超过61.9%及68.2%的公司全员冻薪,其余四成公司总体调薪比例为5.6%。部分调薪公司也表示并没有采取全员调薪模式,而只针对高绩效及部分关键岗位进行调薪。
对于2010年的调薪预算,物流行业呈现浓重的观望气氛。有12.5%的受访企业表示在2010年依然会采取冻薪操作;而有涨薪决策的企业,平均涨薪幅度为6.1%。
控制人力成本
除了调整薪资预算之外,各个物流公司对人力成本的各方面进行了控制。薪酬方面较为常用的控制手段包括:调整年底浮动奖金预算、削减现金津贴、削减加班工资等。福利方面较为常用的控制手段则包括:取消公司年度晚宴、旅游;削减培训预算;部分企业削减员工的教育补助预算等。
该报告表明76.1%的公司停止了招聘计划,只对个别岗位进行替代性补员,并且增加了招聘审批流程。部分企业已经采取裁员措施,平均人员增长比例从2008年的15.1%下降为9.9%。但随着物流市场的逐渐复苏,停止招聘的企业也开始减少。
报告指出,物流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必须关注企业在低迷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盲目削减人员或者缺乏依据的“一刀切”政策将不利于企业在市场复苏后的快速反应。
优化浮动奖金方案
人员流动方面,物流行业的平均主动离职率虽然持续增长,但始终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今年更是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而跌落至近四年来最低水平,平均的主动离职率为10.9%,物流业被动离职率则达到历年来最高的4%。第三方物流、货代、空运、航运、码头的离职率分别为13.9%、10.2%、11.5%、8.1%和4.5%。
该报告表明,在市场普遍关注成本控制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从内部或者寻找咨询公司对其浮动奖金设置方案进行审视和调整,部分企业则开始设计相应的销售奖励计划。
物流行业经过多年发展,服务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提供全套供应链服务,服务的技术含量也开始由低向高发展。物流企业对于高技术含量的物流工程师及经验丰富的实干操作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物流行业的销售部门员工的主动离职率和非主动离职率分别为13.8%和5.1%,说明尽管物流行业整体市场不景气,但对于优秀销售人员的需求仍然很大。更多公司也开始利用市场低迷这段特殊时期,吸收精兵强将,对自己的销售部门进行换血。
在外部市场关键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企业开始关注如何扩大有限的人力成本效用,改进和设计更好的浮动奖金方案来激励和留用核心人才。翰威特今年的最新报告中显示,物流行业提供浮动奖金的公司比例高达95.2%。物流行业企业原先采取的浮动奖金方案基本上与公司绩效挂钩,只要公司效益好,全员都可以得到相应比例的浮动奖金,高绩效与低绩效员工所得到的奖金差异很小。这样的奖金方案并不能起到激励高绩效员工的目的。
该报告建议,企业要针对自身的员工群体,甄别出核心人才,并优化企业已有的浮动奖金方案,使其更好地起到激励、留用作用。另外,还要适当设计销售激励计划,鼓励销售人员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报告表明,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借着业务暂时低迷的机会回归根本,从人力资源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对于工作流程、公司制度、人力资源系统等基础工作进行梳理。
2005年前后在 WTO 开放中国物流市场的伊始,大型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抢滩市场,多数企业采取的是入资大型国资或民营资本的本土物流企业。部分经历过并购的公司,通过合资形式迅速占有市场,虽然在业务网络上进行了一定整合,但是在人力资源上依然各自为阵,外资的高效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模式都无法在合资公司内有效传达。外资对于本土公司的管控、总公司对于子公司的管控仍然处于疏离状态。多数企业经历多年磨合后,依然停留在财务管控的初级阶段,无法对合资公司或子公司实行统一的人力资源整合。该报告指出,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合资双方都应该开始审视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管控及更好地利用彼此的资源将股东权益最大化。
物流行业的复苏和发展与实体经济景气程度密切相关。虽然目前市场呈现一定的复苏迹象,但整个物流行业的复苏周期也许会经历较长的时间。翰威特的专家建议,作为企业战略伙伴的人力资源经理们不应该只被动应对低谷期的各类挑战,而应该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各个方面入手,帮助企业在复苏中更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