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师范院校的师范特色
2009-04-08吴龙
吴 龙
摘要:各类院校都要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师范院校要面向基础教育,在培养对象、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研究方向、毕业生去向等方面体现办学特色,提高师范教育的办学水平。
关键词:师范院校 基础教育 办学特色
中国师范院校自盛宣怀创立南洋公学师范院开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100多年,中国的师范院校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伟大的。但研究中国师范院校发展的过程,也使我们对中国师范院校的办学理论、办学体制机制、办学模式等方面都有许多反思。从目前的师范院校办学现实来看,一些师范院校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疏远基础教育、幼儿教育的需要,使自己师范教育的功能和特色被边缘化。对师范院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各方面质疑较多。温家宝总理今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35中听课后同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座谈时更是指出:“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总理的话实际上也包含了对师范教育的批评,包含了对师范教育和师范院校毕业生适应基础教育需求和青少年、儿童发展特点的期望。现在国家已经在部分师范大学先行恢复师范生免费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重视教育、重视教师、振兴师范教育的实际举措。作为师范院校自身,更应该发挥师范教育的优势,坚持师范教育的办学特色,提高师范教育的办学水平。
一、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教师是师范院校的首要任务
“各类院校都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师范院校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争创一流,就要坚持师范院校的师范特色,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要始终把培养基础教育的教师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围绕基础教育实际和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教师创新教师培养模式。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明显激增。但在中小学课堂,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却不见高涨,究其原因,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在处理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制约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而这又与我们的师范教育体制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虽然有许多专家学者都呼吁师范教育着眼基础教育改革教师培养,但不少师范院校脱离基础教育和中小学实际,在教师培养上沿袭传统模式和固定思维,适应不了基础教育需求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这种现象也使得一些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教师岗位竞聘时,反而竞争不过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所以师范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考虑基础教育的实际及其对教师的要求。脱离基础教育实际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别出心裁。师范院校要根据基础教育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改革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要重视师范生发展个性,使每个学生能够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要改革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要追踪学科前沿,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他们适应未来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南昌师专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中,明确提出办学定位是培养德厚才馨的应用型小学、幼儿园教师,确定了教学、实践、研究的育人模式,多次进行了培养方案的调整和改革,目前又在进行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旨在培养教育基本理论宽厚、教师基本能力扎实的高素质小学和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
坚持师范院校的特色并不反对非师范类专业的开拓和建设。作为师范院校办学的有益补充,非师范类专业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开阔我们的思维,促使我们研究、把握师范领域以外的专业和人才发展情况和趋势,反过来又促进师范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建设一个开放的师范教育体系。这几年,南昌师专在坚持师范类办学的同时,非师范专业也发展较快,使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加强面向基础教育的研究是师范院校科研的主要工作
师范院校的科研工作不能向综合性大学、研究型大学看齐,而应该面向基础教育,加强中小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特别是对中小学发展规律及其对学校教师的需求规律、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小学学生人格与个性发展、中小学教育方法革新等方面加强研究力度。否则,师范院校的科研工作就会失去师范特色,失去自我,从而直接造成培养的学生适应不了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而弱化就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从现实来看,尽管方方面面都呼吁素质教育并做了大量工作,基础教育实际还是沉浸于浓厚的升学导向氛围,应试教育还是“主旋律”。另外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还是突出矛盾,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政策导向、推进策略、学校内外部关系、学生主体价值等方面都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复杂性、艰巨性表现得非常明显。师范院校的科研工作就要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表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论证,要在解决基础教育矛盾与问题的工作中体现自己的办学活力与办学价值。否则,与其他领域的大学在其他领域的研究范围比拼,既缺少优势,又没有领先的可能。做好师范院校的基础教育研究工作要加强与基础教育学校和教师的共同研究、联合攻关工作,要在基础教育学校加强研究基地建设,使科研成果得到使用和推广。同时,师范院校还要注意吸收在校师范生参加基础教育研究工作,不要让他们参加工作后再去学习如何研究基础教育。这样既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又培养他们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情感,使他们更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增强从事基础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南昌师专规定教师申报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必须吸收优秀学生参加课题组工作,就是基于这种考虑。
三、教学示范性是师范院校教学的特征要求
师范院校学生的职业定向是教师,他们在学校学习,一方面要重视知识的吸收,一方面还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学习、教学能力的培养。他们在听教师讲课时,除了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外,还会用心观察揣摩教师上课的教态、课件、板书、教学方法,这样的特点就给师范院校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等方面除了要有普通院校所具有的方法和特点,同样要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外,还要特别强调对学生的教学示范作用,使学生受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实际上师范院校的每门课都是教学法课,师范院校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要在教学过程的每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技能、技巧的示范。师范院校的教师还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课程,联系中小学相应的教材内容和新课程改革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就能了解中小学课程,使学生在就业竞争时有比非师范毕业生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南昌师专就非常重视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的培养提高,既专门开设了小学学科课程、小学学科教学法,进行小学课程、课标的分析解读,又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技巧的指导。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为学生起示范教学作用。此外,学校不仅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测试,而且还参照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测试标准对每个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测试,要求达到“三字一话一画”的测试标准。此举激发了教师们练习基本功、提高教学水平的积极性。
四、基础教育就业是师范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高等教育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毕业生就业状况。事实说明,如果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多数难以就业,就不能说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的。人民群众也不会认同、不会选择这样的高校,从而这样的高校也就不可能科学发展。”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学生毕业自然首先要考虑基础教育各类学校岗位的需要。在当前自主择业的政策和现实环境下,虽然会有不少毕业生去非教育类岗位就业,这对师范生个体来说,拓宽就业视野和就业渠道应当是无可非议的。但师范院校大多数毕业生的岗位应该在学校,如果一所师范院校的师范毕业生大多数不能在各类学校就业,那这所师范院校就是名不符实,就不能有师范教育的办学质量,更没有了师范院校的特色。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师范毕业生同样面临就业严峻问题。特别是师范专科生,他们有些人可能有较强的基本教学技能,甚至可以胜任比所学更高层次的教学。但他们毕竟学历层次低,就业范围小,还要面临本科师范生、综合性大学毕业生的冲击,师范专科生成为就业的“特困户”。各类师范院校特别是师范专科学校要树立更强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以基础教育的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教育部提出“要进一步把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对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估中,要进一步加大就业状况指标的权重”。南昌师专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办学质量与就业质量挂钩,努力促进师范毕业生在基础教育学校和幼儿园就业,加强对毕业生应聘学校岗位前的笔试、面试辅导,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的竞聘,学校还主动出击,安排师范生到基层学校、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学校实习并与就业对接,这些举措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教育报》2009年10月12日第二版
[2]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23日第二版)
[3]《试论师范院校逻辑课教学》,《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四期128页
(作者系南昌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