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门”难跳

2009-04-08胡少春

知识窗·教师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读书大学农村

胡少春

最近,一位从未出过远门的女子只身从湖南乡下来到南昌,经人介绍,找了一份给危重病人当护工的工作。女子今年38岁,上有老下有小,丈夫是老实巴交的种田人,家务全由她操持。我问她,为何抛家不顾出来找工作?回答很简单:挣钱。她告诉我,儿子即将高中毕业,如不积攒点钱,要是考上了大学也读不起,靠栽种点稻谷和橘子根本没有办法。几句话,令我肃然起敬:可怜天下父母心,母爱真伟大啊!但同时又慨叹“农门”难跳。

千百年来造成的城乡差别,使农村的孩子上学读书格外难。尽管建国六十年来,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逐步摆脱了贫困,农村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九年义务制教育实行后,农村的孩子普遍都能上学读书了。但是,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的孩子受教育的程度还低很多,特别是能读上大学的更少。“农门”难跳,依然困扰着许多农家子弟。究其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许多地方农民的收入还难以承受高昂的大学生费用。当前农民收入不平衡,除了少数脑子灵活的养殖户、种植户和外出经商打工的人收入高点,大多数靠种田为生的人收入低微,虽然中央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农业税,农民还是没有多少节余。这种情况使得一些考上了大学的农家子弟,常常因没有钱而徘徊在大学校门口,此类情况媒体常有披露。这样,就影响到孩子的读书积极性,使一些本来很有培养前途的孩子不再发奋读书了。而有的家长,因为供养不起孩子读书,干脆早早地让孩子辍学外出打工或在家务农了。

二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偏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的中小学与城市的中小学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历来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尽管党和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还普遍存在。这必然影响到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和升学率。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当前农村中小学缺乏名师,这不能不说是影响农村中小学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农门”难跳的一个客观的原因。

三是农家子弟学习条件差,影响到成绩。农村的孩子寒暑假回到家里不但不能坐在空调房里看书复习功课,而且要干很多农活,偷空看点书时,又有苍蝇蚊子骚扰,更谈不上课外找辅导老师“吃小灶”了。这种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往往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难以达到最佳水平。当然,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也有高材生脱颖而出,其中能考上重点大学的毕竟是凤毛麟角。可以说,农家子弟与城里的孩子相比,不是处在同一个高考起跑线上。

四是农家子弟就业难。现在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农家子弟除了少数成绩冒尖上了重点大学外,多数孩子毕业后一时难找到工作。因为,他们没有当官的爹妈,没有这个关系那个关系,更没有钱去打通这关节那关节。因而有的农家子弟即便上了大学,也跳不出“农门”。这既打击了家长培养孩子的积极性,也给农家子弟留下了心灵的创伤。

晋朝左思《咏史》中有两句诗:“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我国的主要人口在农村,农村大有人才,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都是从乡野里成长起来的。解决“农门”难跳,也许会从山野里飞出更多的“金凤凰”。而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加快发展经济的步伐、要从进一步改革教育、要从铲除腐败土壤等方面综合进行。这自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必须引起重视。因为,这是关系到国家昌盛、人民安宁的大事,正如古人所云:“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作者系江西省杂文学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读书大学农村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至善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我们一起读书吧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读书为了什么
新农村 新一辈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