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理论≠教法理论

2009-04-06王玺玉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杨修教法教学内容

王玺玉

孙娴老师在《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一文中谈了“听《杨修之死》的一点感想”,批评那位执教《杨修之死》的语文老师教学内容“不合宜”,其主要依据是王荣生教授的课程理论。王荣生教授是课程理论专家,不是教学法专家;用课程理论来批评教法,难免“不合宜”。

网上也有人依据王荣生教授的课程理论提出“教什么是第一位的”,我跟帖说:当“教什么”确定了之后,“怎么教”就是第一位的。

数学课讲完例题后有练习题、习题和复习参考题,不存在“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后也有要求掌握的字词、句式和思考题,照理也不存在“教什么”的问题——可偏偏却存在一个“教什么”的问题——都是一些人受课程理论影响的结果。“教什么”主要是教材编者的事情,不是执教者的主要任务。作为课程理论专家,王荣生教授重点考虑“教什么”,是应该的;作为教材编者,主要考虑“教什么”也是应该的。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考虑“教什么”,而应该主要考虑“怎么教”。

依照孙娴老师《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中的观点,评课时不是主要去评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而主要去评他教了什么。这现实吗?我们的教师不是课程专家或教材编辑。

话说回来,“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这是课后“练习和思考”中的原话,教师正确利用它又有何不可?至于孙娴老师提出的教学生查资料,“形成认识事件、人物的一般方法,从中也可以得到对《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的正确认识”,那是讨论杨修死因后的拔高或升华问题,并不能说明讨论“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这个问题不当。

就我国目前教师队伍现状来说,能达到课程专家水平的人寥寥无几,能达到教材编者水平的人少之又少,能做到教材要求教什么就教什么也就不错了。再说,语文教师自己想教什么就教什么,只能有助于课堂更加无序状态的发展,未必“合宜”。

课程理论不等于教法理论,课程理论适用于研究课程,而教法理论更适用于研究教法。吕叔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无论教“教材”,还是用“用教材教”,都应该体现不是“教”知识,而是“教”方法。温家宝总理说:“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还说:“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那位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从内容上说,并没违背教材要求;从教法上说,完全合乎“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的要求。

猜你喜欢

杨修教法教学内容
真正的聪明人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合酥”续编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
绝妙好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