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地区地膜覆盖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关键

2009-04-05庞淑敏方贯娜李建欣

长江蔬菜 2009年1期
关键词:冬种晚疫病薯块

庞淑敏 方贯娜 李建欣

中原地区地膜覆盖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关键

庞淑敏 方贯娜 李建欣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为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是世界上仅次于稻、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中原二作区主要包括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二省的东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传统栽培大部分为春秋两季栽培,近几年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利用冬季气候较温暖的优势,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改用地膜覆盖冬种马铃薯,由于可以提早到4月收获,正是马铃薯市场淡季,售价较高,效益较好,发展前景较广。但在生产中,由于栽培技术不完善,在产量上没有保障,不能充分发挥这一栽培模式的优势,获得最高的种植效益。现就这一栽培模式的关键技术做一总结。

1 品种选择

从黄河以南部分温暖地区整个气候条件而言,属马铃薯春秋二季作区,春季,秋季适应马铃薯生长的气候较短,因此只能种植生育期低于70天的早熟品种;冬种马铃薯则有所不同,因为提早种植,延长了适合马铃薯生长的生育时间,因此在品种选择上,可以种植早熟品种,也可以种植生育期90天左右的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上市早,但普遍抗病性差;中熟品种抗病性好,但上市较晚。因此,品种的选择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收获期市场的售价情况而定,同时要考虑马铃薯的商品性状,如黄皮黄肉,表皮光滑的在市场上售价较高。目前豫南地区种植较多的马铃薯早熟品种有费乌瑞它、郑薯六号、中薯三号、早大白等,中熟品种以紫花白居多。

2 种薯的选择

种薯的选择是种好马铃薯的基础,尤其是冬种马铃薯,由于生长过程中要经历不良的气候条件,如发芽正值冬季低温,出苗后容易遭受霜害等,因此没有健康无病的种薯作保障,产量无从谈起,因此一定要选择健康的有质量保证的种薯,主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①选择脱毒种薯,只有脱毒种薯才能保证产量。

②选择没有真菌、细菌性病害的种薯。尤其要剔除有马铃薯真菌性病害——晚疫病的种薯。由于晚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种薯,对于冬种马铃薯而言,种薯带晚疫病病菌是致命的,因为冬种马铃薯发芽出苗时间较长,种薯下地要有很长时间在低温高湿缺氧的环境中生长,这样的环境利于晚疫病病菌的积累,出苗后易引起缺苗断垄和整块田的晚疫病发生。

3 种薯催芽

冬种马铃薯由于出苗期在冬季,气温较低,出苗较慢,因此种薯要经过催芽处理才能得到很高的发芽率,通过催芽,也可以检出带病薯块,提高种薯的种植质量。由于冬种马铃薯种薯来源不同,品种不同,催芽方法也各有不同。

3.1 当地秋繁的种薯

当地秋繁的种薯收获期在11月,收获后没有渡过休眠期,要进行冬种,必须利用赤霉素(920)催芽处理,才能达到早熟栽培的目的。当地秋繁的种薯大多为郑薯五号、郑薯六号,具体催芽方法是:播种前15天,种薯切块后,用0.3~0.5 mg/L的赤霉素浸种5 min,捞出晾干后在室内沙床催芽或在室外苗床拱棚催芽。

沙床催芽方法:将湿沙摊成6 cm厚的长宽合适的苗床,摊放一层约5 cm厚薯块,然后盖一薄层湿沙,铺一层薯块,依次可摊放3~4层,上面及四周盖5 cm左右厚湿沙,保持温度15~18℃,最高温度不超过20℃,最低不低于12℃。沙的湿度保持在60%左右。

室外拱棚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挖沟宽100 cm,深50 cm,长根据种薯数量和地势而定,按照室内催芽的方法,摆放浸种后的薯块,沟上搭上小拱棚,覆盖农膜提温。根据天气情况,傍晚盖苫,上午揭苫;控制温湿度,室内催芽,温度高时注意通风散湿,防止苗床烂薯。

芽催到2 cm左右长时,扒开苗床,让芽见光变绿,变粗壮,准备播种。

3.2 北方繁的种薯

北方繁的种薯多在9月底收获,种薯已自然渡过休眠期,只需要在播种前10天,把种薯放在温度15~18℃的室内暖种,播种前5天切块准备就可以了。应当注意的是,暖种一定要散放透光,不可以在包装袋中进行,防治种薯发芽徒长,播种容易伤主芽,引起出丛状芽和芽后期老化,严重影响产量。

4 整地与施肥

冬种马铃薯由于播期早,土地闲歇时间短,因此整地时要结合底肥的施入,深翻细犁,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和肥性,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持土壤墒情,因为马铃薯下地后出苗前,不再浇灌,因此底墒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马铃薯出苗和对底肥的吸收,这也是种植者很容易忽略的问题。

马铃薯为喜肥作物,整个生长期所需营养80%来自底肥,植株生长氮、磷、钾所需比例为2∶1∶4,因此在选择底肥时要偏重多钾的肥料,施肥的种类以农家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肥多少应根据地力而定,一般要求667 m2施入农家肥4 000~5 000 kg,肥力较差的地块每667 m2增施配比适合的复合肥50 kg左右。

5 适期播种

冬种播期的确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马铃薯生理特性,渡过休眠期的种薯,土温在4℃以上就可以发芽,5~7℃就可以正常生长;马铃薯幼苗不耐低温,幼苗在-1℃时就会冻伤,在-4℃时就会冻死。因此,豫东地区目前生产上,早播的播期到12月底,晚播的播期到翌年1月中下旬。实践证明,过早播并不见得早收,但丰产冻害风险很大。

冬种马铃薯多采用大小行双垄栽培覆盖地膜形式,大行距90~100 cm,小行距20~30 cm,株距20~25 cm,种植密度约5 500株/667 m2,播种深度可深于春播马铃薯以防冻害。同时地膜的规格要合适于栽培畦的宽度,垄的宽度而不能过宽,以免后期浇水时不利于垄土吸水。

6 田间管理

6.1 出苗期管理

冬种马铃薯出苗期是后期丰产早熟的关键,出苗期的管理主要是严防冻害霜害。

①及时浇齐苗水 当苗出到60%~70%时,灌溉促苗。齐苗水一方面可以促进出齐苗,另一方面可以防霜害。

②覆盖 可用稻草、秸秆等进行覆盖提高地温。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搭小拱棚。但在气温回升后,要及时揭除覆盖物或小拱棚,以防止温度过高烧苗或引起病害的发生。

③培土 结合中耕除草,及时进行田间培土,还可结合培土追施热性有机肥,以提高苗防寒防冻能力。

④熏烟 如遇寒流,可于夜晚在田间走道上用秸秆、稻草、杂草、木屑等熏烟,每667 m2设 4~5个点。

6.2 苗期管理

出齐苗后到块茎开始膨大之间的管理为苗期管理。冬种马铃薯出苗后,气温逐渐上升,但整体温度仍然偏低,马铃薯枝叶生长缓慢,因此苗期管理的重点是促进地上部尽快长成,在冬种栽培中,苗期管理是否及时、是否到位,对后期产量的形成和收获的早晚影响非常大,因此,在苗期要增加氮肥的补充,结合中耕除草和培土,改善根系生长环境,促进地上部生长。

6.3 块茎膨大期管理

马铃薯块茎膨大开始的标志是花蕾的出现,盛花期也是块茎膨大的旺盛时期,这个时期管理的重点是控制枝叶生长,促进块茎迅速膨大,因此增施钾肥,停施氮肥,利用水肥控制地上部生长,钾肥可以通过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液来补充。水分的补充要均匀,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即可,避免大干大浇引起裂薯。

7 晚疫病的防治

冬种马铃薯由于生长季节特别适合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蔓延,因此防治晚疫病要有防患于未然的理念,贯穿从种到收的始终。播种前,要严格挑选种薯,剔除带病的薯块,出苗后,尤其是早春多雾有霜的时期,要定期进行化学防治,药剂防治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667 m2用175~225 g,对水后进行喷施。田间发现病株时,选用85%瑞毒霉(甲霜灵,雷多米尔)800~1 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可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每次间隔15天。其他防治晚疫病的药剂有克露、杀毒矾、安克锰锌、瑞毒霉锰锌等可湿性粉剂。

8 适时收获

冬种马铃薯的收获期要根据所种品种的生育期,也要根据市场行情而定,尤其对于早熟品种,如果早期市场好,在满足生育期的前提下,可以尽早收获,但总体产量没有达到最高;如果早期市场不好,则可以延后收获,提高产量。中熟品种生育期较长,收获较晚。收获前7天停止浇水,上市前避光贮藏,避免薯块变绿失去食用价值。

庞淑敏,郑州市蔬菜研究所,450015,电话:0371-68797863,13503863969

方贯娜,李建欣,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2008-07-28

猜你喜欢

冬种晚疫病薯块
冬种绿肥对水稻土硝化作用的影响*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不同栽培方式对冬种鄂薯4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