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治疗细菌性痢疾的观察与护理
2009-04-05
(广东省人民政府机关门诊部,广东 广州 510030)
白头翁汤始见于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厥阴篇》,是治疗热痢的名方。该方药物组成简单,但结构严谨,是临床上常用的名方,经后世医家发展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远远超出了热痢方面。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于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目前因耐药菌增多,对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满意。2006年~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机关门诊部对35例菌痢病人中医辨证属热痢者采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35例门诊病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21~70岁;病程1~3 d;大便每日1~5次,腹部闷痛或不适伴里急后重12例;便次数增多,排黏液血便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感23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内科学》痢疾中的诊断标准[1]。
1.3 治疗方法 白头翁15 g,秦皮9 g,黄连9 g,黄柏9 g,为主方,根据患者症状适当加入消导健脾、行气理气、凉血止血药物。凡大肠热毒盛,湿热盛者均可使用本方,每日l剂,5 d为1疗程,一般服用1~2个疗程。
1.4 护理 治疗期间应耐心的进行心理疏导,帮助病人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要求病人进半流食,在治疗期间戒酒、忌辛辣食物。注意保暖,以免受凉引起其他并发症[2]。
1.5 疗效标准 治愈: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感消失,每日大便1~2次,无黏液血便;好转:腹痛、里急后重症状减轻,大便次数减少,黏液血便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1.6 结果 35例中,治愈29例(89.3%);好转6例(10.7%),总有效率100%。
2 体会
在宋本《伤寒论》中有两条关于白头翁汤的论述,分见于371条、373条,文曰:“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该方由白头翁、黄连、秦皮、黄柏4味药组成。伤寒大家曹颖甫曾对该方这样描述:“白头翁秦皮以凉血破血分之热,黄连黄柏以苦燥除下焦之湿,然后热湿并去而热利当止”,由于热毒壅结大肠,热伤血分,故便下脓血;久热郁结,气滞不通而致腹痛、里急后重;热气下迫,故肛门有灼热感。白头翁汤具有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之功,对治疗本病具有特殊功效[3]。
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治痢,善治热毒赤痢,为主药;黄连、黄柏、秦皮协助白头翁清热解毒、燥湿治痢,为佐药。4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之功效。根据病情加用以下药物:腹痛、腹胀加木香、乌药以理气行气止痛;腹痛、里急后重、大便不畅加木香、槟榔、白芍以行气导滞、缓急止痛;排血性大便时加牡丹皮、地榆、槐花、仙鹤草以凉血止血[4]。故用白头翁汤为主方,治疗腹痛、大便次数增多、黏液血便、里急后重均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53-261.
[2]夏玉兰.中医灌肠治疗慢性泄泻的护理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7,27(7):37.
[3]曹青山,杜丽荣.菌痢治验3则[J].吉林中医药,2008,28(2):133.
[4]李 夏.泄泻辨治八法[J].吉林中医药,2004,2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