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五行学说析内伤咳嗽的治法用方

2009-04-05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肺失脾土内伤

(徐州工程学院 卫生所,江苏 徐州 221006)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中医的特色和精华,该理论首先将五脏归属于五行,即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脾属土,以五脏为中心,联系五体、五官等,把机体各部分联结在一起,体现了人体的整体观及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五脏归属于五行,五脏之间亦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正是由于这种互生互制的关系才维持机体的阳阴的平衡,而疾病的产生是由于某脏腑生克规律被破坏,阴阳失衡所致。故在治疗疾病时,不单纯着眼于某一脏腑的治疗,而是以整体、恒动的观点,根据五脏间五行生克乘侮的特殊现象,采用补母、泻子、抑强扶弱等治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按病因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种。内伤咳嗽多由于外感咳嗽迁延日久,或功能失调,内邪于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所致,其病位虽在肺,但与心、肝、脾、肾等脏腑有关。肺为娇脏,不耐于寒热,在五行中属金,其母为脾土,土虚水泛为痰,上渍于肺,致咳久不愈,其子为肾水,金水不生,肺肾俱虚,气逆为咳,克金者为火,心火太盛,亦克金,木火偏旺,金不制木,反克肺金等,故《素问·咳论》中概括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基于这一理论,对于内伤咳嗽的治疗,决不能见咳止咳,单独治肺,而应该根据五脏与五行的特殊联系,辨证施证。笔者试从五行学说的理论分析内伤咳嗽的治法用方,以此阐释中医基础理论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1 从五行相生引申的治法

1.1 培脾土以生肺金 脾主运化,输送精微,运化水湿,为肺金之母。若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上渍于肺,痰湿阻肺,壅塞气道,则肺失清肃。可见咳嗽、气喘、痰多等,此其症在肺,而其本在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云:“盖固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嗽也。”[1]治疗注重健脾胃、燥湿土,令津液畅行,则痰无由生。即为五行相生治法中的培土生金法,亦如《丹溪治法心要》所言:“实脾土,燥脾湿,是治痰之本法也。”培土之法,又可分为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两型。脾胃素虚之人,津液不归正化,变生痰浊,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或灰,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乏力、时便溏,或目胞如卧蚕,舌淡或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濡滑或细缓。此证脾虚为本,当以健脾益气为主,兼以化痰肃肺。朱丹溪云:“大凡治痰,用利药过多,致脾气虚,则痰易生而多。”吴篁池强调咳嗽痰多之人治痰无效时,须补中气,气盛自能运行,痰亦自散,此即培土而生肺金治肺也,方选六君子汤或参芩白术散。参苓白术散中“参、苓、术、草皆甘温,有健运之功,冲和之德,故称为君子,先培中土,使药气四达则周身气机流通,水谷精微敷布,何患药之不效。”[2]待痰化咳止后以缪希壅资生丸调理脾胃善后,以绝生痰之源,亦补土生金之意;若患者素体阳虚直接感邪,或误治失治,过服寒凉之抑,致久咳不已,感寒或至冬季加剧,痰液清稀,头眩心悸、胸胁满闷、肢体沉重、便溏纳差、平素体弱、肢冷畏寒,舌淡胖脉沉滑。此证为脾肾阳虚,土不制水,水泛为痰,壅停于肺,肺失清肃所致。治当以温运脾阳,化气行水。方以真武汤加减,此方温阳健脾,培土制水,水化痰清,暖脾土去痰饮以资肺金,亦为补母助子之相生之法。土为金母,土虚不能资肺金,母不生子,则子病难愈,“脾胃一虚,肺气先绝。”“肺无所资,至咳不已。”[3]故对内伤咳嗽的治疗,五行相生的培土之法最为常用亦为治久咳的重要方法。

1.2 补肾水以益其母 五行学说中,肺为金为母,肾为水为子,肺津敷布以滋肾,肾精上滋以养肺。若咳久肺虚及肾水或脾土虚久,土克水或劳欲情志伤,肾主纳气及主水功能失常,累及其母,致久咳不愈。治当重在补肾,补肾而益肺母之气,此称金水相生法,为五行相生常用的一种治法。补肾之中又分为平补肾气、补益肾阴和温补肾阳之别。如肾气(阳)不足,咳嗽(或伴气喘)、咯白色泡沫痰、痰多而涎、痰味咸伴精神困倦、腰膝冷痛、小便不利或小便失禁,苔白润滑、脉沉或迟微。此乃肾中真阳(气)不足,水不归壑,真水上泛为痰所致。常用方如金水六君煎或以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温补肾阳,阳蒸阴化,肾气充盈,不治肺而咳嗽随症自愈。若患者咳嗽入暮则甚、痰稠黏而黄、痰味咸、或有痰难咯、或痰中带血、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多属肾中真阴不足,虚火上炎,上干于肺。治宜壮水滋阴,补肾纳气,可用六味地黄汤合外台茯苓饮,滋阴化痰,使阴阳和平,肺金得养,清肃有权,痰去咳平。恰如《景岳全书》所言:“凡治劳损咳嗽,必当以壮水滋阴为主,庶肺气得以主,嗽可渐愈。”由此可见,补肾子之脏,可益肺母之气而愈母脏之疾。《难经·七十五难》概括此治法为“子能令母实。”现代研究证实,补肾治咳喘不仅可以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和体内氧代谢,而且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发病。有观察认为补肾能够维护气道的稳定性,从而维护肺的通气功能,减轻咳喘的发作。[4]

2 从五行相克引申的治法

2.1 制肝木以清肺金 五行学说中,肝属木,肺为金,肺金克制肝木,而不使其太过。肝与肺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肝经之别支由下向上贯隔入肺,挟升发之气循经而舒启肺气,使之宣降而行治节之权。若情志不遂,或突受精神刺激,或肺金本虚致木旺金虚,金不制木,而出现木克土的反克的现象。此时治法当抑强扶弱法,制肝木以清肺金。根据临床常见的证候又可分为:少阳不和,肝气犯肺型,感受外邪,少阳经气不和,肝气偏旺,反克肺金,肺失和降,肺气上逆引起咳嗽不止,兼寒热往来、口苦、胸胁苦满等少阳证,继则少阳证消失,咳嗽渐加重,治宜和解少阳,疏肝降肺,以小柴胡汤加减;肝经火旺,木火刑金型,肝郁气结,气郁化火,木旺侮金,肺气上逆致咳嗽阵作、痰出不爽、咳时面红、并引胸胁痛、心烦口苦、急躁易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当以清肝泻木,化痰止咳,方以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肝郁阴伤,阳亢犯肺型,《丁甘仁医案》云:肺若悬钟,撞之则鸣,水亏不能涵木,木叩金鸣[5],本证多因恼怒所伤,气郁化火,久耗肝肾之阴,水不涵木,致肝阳偏亢犯肺所致,症见干咳少痰、抑郁恼怒则加剧、胸胁胀闷、午后低热、头晕失眠、腰膝酸软,苔薄少津、脉弦细数。方以一贯煎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本方在于滋肝木之阴液,潜降肝阳,以达清肃肺金之目的。充分运用了五行间相克相制的关系,灵活辨证地用于临床。

2.2 调心火以肃肺金 五行中心属火,肺为金,心火克制肺金,使金有所制。生理上心主血,肺主气,气血互根互用,肺朝百脉,宗气贯心脉而行呼吸。从现代医学来看,心肺关系十分密切,心脏疾病如心功能不全,肺瘀血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若情志饮食致心火太盛或心气不足,推动无力,心血瘀、火壅肺,肺失清肃而咳嗽发作,称为火克金,治疗根据五行相克相制,予以调心火以肃肺金。调心火又可分为两种:若心火亢盛,克金太过,肺失清肃,症见咳嗽频作、痰色黄量少、口干口苦、口舌生疮、心烦失眠、小便量少,舌尖红、苔黄、脉数。张子和析曰:“心火不降,反而炎上,肺金被烁,发而为嗽,金煅既久,声反不发。”他主张清降心火,以肃肺金,用凉膈散加减。临床亦常用补心丹加减;若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行,致心脉瘀阻,血行异常,影响到肺的宣发肃降则出现:咳嗽或伴气喘、痰稀量多、乏力短气、心悸失眠、口唇紫暗,舌淡胖有齿痕、脉细弱。治当以补益心气,活血通络,方选保元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使气旺血生,瘀去咳平,不治肺而肺症渐消。

五行学说中,五脏分属五行,五行以生克制化联系着五脏的生理、病理和治疗。肺属金,金可生肾水,脾土又生肺金,心火克肺金,而肺金又制肝木,故对内伤咳嗽的治疗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辨证采用培土生金,滋水涵木,金水相生,抑木清金等方法,临床疗效明显确凿,亦充分体现了临床实践中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1]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

[2]吴 谦.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732.

[3]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157.

[4]佚 名.肾论[M].经络修身网,2007-1-18.

[5]李松波.久咳从肝论治验案二则[J].江苏中医药,2008(4):51.

猜你喜欢

肺失脾土内伤
内伤内服
龙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医学病机的探讨∗
从“君火不主令”论“益火补土法”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憋出内伤
总是悲伤可能是肺出问题了
定喘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热哮45例临床观察
自拟理中止嗽散治疗慢性咳嗽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