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23例临床观察
2009-04-05
(东平县中医院,山东 东平 271500)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本身产生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一系列以高代谢症状为主的内分泌疾病。它产生的危害涉及全身多个器官。西医治疗主要应用抗甲药物,服药时间长,停药后复发率高;服碘I131虽治愈率高,但甲减发生率在50%以上;手术疗法患者常难以接受。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3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作对照,取得了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发生率低,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6例均为门诊病人,B超检查均符合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排除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和毒性甲状腺腺瘤。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男5例,女18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28.5岁;病程3个月~10年。对照组23例,男3例,女20例;年龄15~52岁,平均年龄26.3岁;病程6个月~9年。
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服药前查肝功、血常规均正常。初始治疗两组均用PTU 100 mg,3次/d,口服,随病情好转逐渐减至维持量。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以补气养阴,疏肝理气,化痰散结。药物组成:黄芪30 g,黄精15 g,山药10 g,香附10 g,黄连10 g,柴胡12 g,夏枯草15 g,半夏8 g。脾虚加茯苓10 g,白术12 g;心烦失眠加炒枣仁30 g,百合15 g;甲状腺明显肿大超过Ⅲ°的加浙贝母12 g,玄参12 g;突眼明显的加泽泻10 g,猫眼草15 g。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30 d为1疗程;3个疗程症状减轻后,改为隔日1剂以巩固疗效。6个月后观察疗效,前3个月每月查1次肝功、甲功,每1~2周查1次血常规。后3个月查1~2次肝功、甲功,每月查1次血常规。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体重增加,脉率正常,甲状腺区震颤及血管杂音消失,甲状腺肿及突眼症明显减轻,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未出现肝功转氨酶指标升高,白细胞均正常;有效:症状减轻,脉率减慢,甲状腺肿缩小,血管杂音减轻,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基本正常,呈现肝功转氨酶升高,不超过正常高值的2.5倍,白血细胞减少,但不低于3.0×109/L,中性粒细胞不低于1.5×109/L;无效:上述症状、体征及指标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8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46例病人服药前查肝功、血常规,排除甲亢本身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及白细胞减少,以便于区别判定药物的副作用。治疗组2例出现肝功转氨酶升高,以保肝治疗降至正常,继续治疗未再出现肝功异常。WBC降低1例,对照组2例,加用生白药后逐渐升至正常。
4 讨论
甲亢属中医“瘿病”“心悸”范畴,其病因病机为长期情志不遂,肝气不舒,失于条达,使气机郁滞,津随气停聚为痰,痰气交阻,日久影响血液运行而致血瘀气滞、痰凝、并存的基本病理。故本病初为实证,日久痰气郁结化火,火热耗伤阴精,出现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的病理变化,中后期为虚证。方中黄芪为主药,补中益气,配以黄精补气益肾填精,二者协同气阴双补。用柴胡舒肝解郁,配香附、当归舒肝郁,理肝气,顺其生发条达之性,调理气血以治病因。现代药理研究:黄芪、黄连、当归增加白细胞数量,弥补抗甲药致白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半夏、白术健脾化痰,配合含碘量少的夏枯草、浙贝母、玄参软坚散结消瘿。潘文奎[1-2]认为,含碘量大的中药弊多利少,完全不含碘的中药难消瘿瘤。甲亢治疗不仅用含碘中药,关键是掌握含碘中药的适应症。在以阴虚或气阴两虚为主证时可投含碘中药以软坚消瘿。
[1]潘文奎.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证治矛盾的处理[J].中医药研究,1993(2):15.
[2]潘文奎.如何正确使用含碘中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J].中医杂志,1994,35(1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