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2009-04-05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下肢病人

(淮安市楚州区车桥医院,江苏 淮安 22322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1],以青壮年居多。笔者对2002年以来我院收治的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25 d~15年,均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所有病人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在硬麻下行“髓核摘除术”,其中全椎板切除手术2例,半椎板手术9例,开窗手术27例。术后均置负压引流管48 h后拔除。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多数为青壮年患者,病程长,多经保守治疗无效,精神负担重、压力大,他们担心手术失败会造成截瘫,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劳动,出现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因此心理护理在术前尤为重要。(2)术前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由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从而放射下肢疼痛,手术摘除髓核解除压迫后,下肢疼痛会明显减轻,肌力、感觉会逐渐恢复。术后对运动、感觉、直腿抬高试验的观察很有必要,也是检测手术成功的主要依据。前提是要充分了解术前的运动、感觉,才能作出对术后疗效的评价。(3)术前功能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式有“开窗法”“半椎板切除法”“全椎板切除法”手术破坏腰椎正常组织结构,易引起腰椎不稳[2]。若作椎板切除,需要卧床时间长,要求患者在床上大小便,床上作腰背的功能锻炼,术前要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大小便,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配合训练,尽早锻炼、循序渐进、以利于康复。(4)术区准备:为预防切口边缘感染,术前皮肤准备要彻底,备皮范围要广泛。

2.2 术后护理 (1)引流管的观察:术后要观察引流量、色、质,若引流管出现澄清,应高度怀疑脑脊漏的可能,需及时夹管汇报医生处理。若引流管未引出血液,需查看引流管是否扭曲或阻塞,引流不畅会造成血肿形成。(2)患肢的观察:术后麻醉消失后应密切观察下肢运动、感觉。如术后肌力、感觉不如术前,出现“足下垂”或“感觉异常”考虑术中医源性损伤可能[3]。(3)体温的观察:术后3~5 d出现体温明显升高,切口边缘肿胀、疼痛,可考虑椎间隙感染应及时处理。(4)疼痛的观察:一般术后疼痛2~3 d会逐渐减轻,在运用镇痛泵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若出现疼痛剧烈要考虑血肿压迫或者椎间隙感染,同时若血沉有明显升高,需作CT或MRI进一步检查,寻找痛源。(5)排尿的观察:出现尿潴留后首先热敷膀胱区,必要时新斯的明注射,仍不能排尿予以导尿,置入导尿管后应定时开放,以免影响排尿反射。

2.3 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进清淡、易消化、含粗纤维营养丰富的饮食,每日应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对于高龄患者,应当增加一些钙剂食品。

2.4 功能锻炼指导 (1)直腿抬高运动;(2)五点支撑法运动;(3)飞燕点水法;(4)下床活动指导等。

3 体会

笔者认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直接影响手术质量,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护理,同时要对不同手术方式采取相应护理,同时决定患者术后卧床休息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24 h可指导患者做下肢抬高训练,并经常更换体位,1周后行腰背肌训练,能有效控制早期并发症。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519.

[2]蒋丽华,李纯志,陈 洁.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56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20.

[3]伊智雄.实用中医脊柱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5.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下肢病人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谁是病人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病人膏育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