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36例
2009-04-05,,
,,
(宝应县中医医院,江苏 宝应 225800)
笔者自2005年1月~2008年8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符合《实用心脏病学》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24 h平均心率<55次/min,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者)诊断标准[1]。男85例,女51例,年龄15~86岁。窦性心动过缓4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5例,房室传导阻滞51例(Ⅰ°24例,Ⅱ°-Ⅰ型20例,Ⅱ°-Ⅱ型5例,Ⅲ°2例)。其中冠心病42例,病毒性心肌炎2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22例,原因不明28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心悸、气短、胸闷,或有心前区疼痛,头昏、头晕、乏力,严重者伴有下肢浮肿、黑蒙、晕厥等表现。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治疗 益气温阳、活血复脉,基本方:制附子10 g,红参10 g,丹参15 g,桃仁10 g,麦冬15 g,阿胶(炖冲)10 g,麻黄6 g,红花10 g,桂枝6 g,细辛6 g,炙甘草15 g,水煎服,每日1剂,首煎和复煎混合600 mL,早晚口服。2周为1疗程。
2.2 西药治疗 两者选用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利尿、加强心肌营养之剂,随机选用卡托普利、单硝酸异山梨酯、肠溶阿司匹林、极化液等。
2.3 安装起搏器 对Ⅲ°A-VB或Ⅱ°-Ⅱ型A-VB合并束支传导阻滞者,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R-R间期>3.5 s伴有晕厥者,采用头臂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路径,切开或穿刺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2]拟定。
3.1.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计算1 min心电图记录)疗效 显效:用药后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用药后传导阻滞及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传导阻滞或窦性静止间歇较用药前短或不出现2个窦性周期的间歇,Ⅰ°A-VB P-R间期缩短0.04s以上;无效:用药后无变化;加重:用药后发作频率增加20%或间歇延长20%以上。
3.1.2 窦性心动过缓及心率在50次/min以下疗效 显效:心率恢复到60次/min以上;有效:心率较用药前增加20%以上;无效:心率无变化;加重:心率较用药前减慢20%以下。
3.2 结果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45例,显效16例,有效21例,无效5例,加重3例;房室传导阻滞51例,显效3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加重3例;窦性心动过缓40例,显效3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7.5%。
4 讨论
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眩晕”“心悸”“怔忡”等范畴,病位主要在心、脾、肾,以心肾阳虚为主,兼损脾阳。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复脉之大法,方中附子、红参、桂枝、细辛、炙甘草、麻黄益气温阳;麦冬、阿胶养阴补血,滋阴补阳;丹参、桃仁、红花活血通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3],附子中含有去甲乌药碱,是β受体部分激动剂,对小鼠实验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有防治效果,其正性肌力和心率作用能被心得静所拮抗,红参中含有人参皂甙,能增强心脏收缩力,双相调整血压,抗休克,麻黄能兴奋心脏,加快心率,桂枝扩张血管,调整血液循环,丹参加强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能扩张冠状动脉,抗血栓形成等,能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诸药合用,能改善心脏传导,提高窦房结兴奋功能,提高心室率。
[1]董承琅,陶寿琪,陈灏珠,等.实用心脏病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31-458.
[2]沈绍功,王承德,闫希军,等.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7.
[3]王筠默,姜名瑛,沈映君,等.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