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炎净颗粒提取工艺的研究

2009-04-25,,,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妇炎芦丁容量瓶

,,,

(1.南京妇幼保健院,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妇炎净方是我院的临床验方,主要由三棱、莪术、蒲黄等多味中药组成,该方主要用于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的治疗。经多年的临床观察,其具有独特疗效,能使患者的炎症愈合、疼痛缓解、包块消失。为更好地发扬该方的优良疗效,更方便地服务患者,拟研制妇炎净颗粒,考虑其以合剂长期应用于临床,本制剂提取工艺设计为部分药味提取挥发油后,再与余下部分合并水提。本文对水提部分的工艺进行正交法优选,由于水提部分药材中多味含有黄酮类成分,且黄酮类成分不仅对心血管、消化系统有作用,还具有抗炎、抗病毒等多种作用[1],因此以总黄酮的量作为工艺考察的指标,文献多以甲醇为溶剂在紫外或可见光区测定其含量[2-3],本文采用UV法,方法简便实用,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强。

1 仪器与试药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pectrum 754型(上海分析仪器总厂);芦丁(20080315):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药材:均购自南京市药材公司,经鉴定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正交试验设计[4-5]根据有关浸提理论及预试验结果,提取工艺与药材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等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为选择最佳水提工艺条件,选用L9(34)正交表,各因素、水平见表1。

根据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各试验的提取次数与提取时间及加水量的关系,如表2。

根据表2,若实验因素水平为A2B2C2即表示该号实验提取总时间为3.0 h,分2次提取,第1次加10倍量水,沸后煎煮1.5 h,第2次加8倍量水,沸后煎煮1.5 h,依次类推,量取体积。依照原处方,各次实验药材量为276 g。精密取滤液1.0 mL,置于25 mL容量瓶中,余按标线项下操作,测其总黄酮的量。

表1 工艺因素水平

表2 各号试验时间和加水量的分配关系

表3 正交试验数据及其计算分析结果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10.12 mg,于50 mL容量瓶中,加适量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对照品贮备液,精密吸取1.0,2.0,3.0,4.0,5.0,6.0 mL,分别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5%NaNO21 mL,放置6 min,续加入10%Al(NO3)31 mL,放置6 min,再加入5%NaOH试液10 mL,并加水置刻度,摇匀,放置15 min,以相应的试剂作空白对照,以UV-754在500 nm处测定各样品的吸收度,Y=10.592X+0.011 9(r=0.999 7),芦丁浓度在0.008 09~0.097 075 mg/m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3 结果 根据正交表,共进行9次试验,有关实验数据及其计算分析结果,见表3。利用方差分析对表3中各因素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方差分析

由表4的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因素A加水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因素B煎煮时间和因素C煎煮次数的影响均不显著。从表3极差直观分析,我们确定最佳水提取工艺A1B2C2,即:第1次加水9倍量,煎煮1.5 h,第2次加6倍量水,煎煮1.5 h,滤过,合并煎液。

2.4 工艺验证 根据正交试验结果,按此最佳工艺条件放大试验,投料3批进行工艺验证,结果表明该工艺提取较好。

3 讨论

3.1 从实验结果看,所选择的3个因素中加水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控制这个因素。

3.2 根据本方中药材的性质,采用水提工艺,可有效地提出其中大部分有效成分,水煎工艺优选曾进行浸泡试验考察,结果表明煎前浸泡0.5、1 h,总黄酮的量相差甚小,为节省工时,均选择浸泡0.5 h。

[1]王宪楷.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76.

[2]侯世祥,邓定刚,蒋学华,等.复方中药制剂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探讨[J].华西药学杂志,1993,8(3):131.

[3]丛维涛,崔 健,陈 新,等.不同产地槐角的质量分析[J].吉林中医药,2005,25(6):51.

[4]何 凌.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的制备工艺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7,27(11):57-58.

[5]孟祥颖,郭 良,李玉新,等.芦丁的来源、用途及提取纯化方法[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19(2):63-66.

猜你喜欢

妇炎芦丁容量瓶
芦丁鸡观察日记
高考化学实验专项检测题参考答案
妇炎平联合克霉唑治疗阴道炎的疗效研究
苦归妇炎胶囊的镇痛实验研究
妇炎康软胶囊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对容量瓶几个实验问题的探讨
响应面法优化辣木中多糖和芦丁的超声提取工艺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for induction of selective hepatic hypertrophy prior to major hepatectomy: rationale, techniques, outcom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芦丁-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物理化学表征及体外溶出研究
不同采收期倒地铃总黄酮及芦丁的含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