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动态生成策略在品德课堂中的运用

2009-04-03陈灵世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动态预设农民工

陈灵世

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集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他提出“从生命的角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认识课堂教学”。笔者经几年的学习与实践探索,发现那些在课堂上因为相互碰撞而不断生成的动态资源,如果教师能予以关注,及时捕捉,并进行积极的引导、挖掘,就能构建起更具魅力的品德课堂,促进师生更好地发展。

一、精心预设:有心插柳柳成阴

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课中动态生成才会成为可能。虽然“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布卢姆),但教师可以为课堂提出许多“预案”,你考虑得越周到,预设转换为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实际的可能性就越强,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性也越高。

如教学《从一滴水说起》(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并真切感受“当前地球上淡水资源极度匮乏,我们要节约用水”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了“切苹果”的体验活动。他先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海水与淡水的比例,淡的、被污染的)和可饮用水的比例,然后让学生拿出苹果,把它看作水资源的总和,依据数据按比例一刀一刀切苹果,当切到“淡水中我们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比例只占0.3%”时,学生都停住了手中的刀,拿着那片薄薄的苹果在发怔……在这“震撼心灵”的体验活动之后,教师再启发大家谈感受、谈行动,从而有效地激发了沉睡在学生生命深处的节水、节约资源意识。

可以看出,在预设时教师是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他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深入的了解,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精心创设“切苹果”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体悟,并深化为自觉的行动。这样的预设,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了时间和空间,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创设了条件,达到了“有心插柳柳成阴”之功效。

二、善于捕捉:争得梅花扑鼻香

尽管教师精心设计了预案,但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会生成一些学生与你的预设不同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其中的有利因素,及时调整教学预案,留住精彩闪光的瞬间,因势利导,才能形成动态生成资源。

以《绿色小卫士》(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为例。课前,教师用一张张白纸制作了“家庭垃圾知多少”的调查表,让种类和数量进行记录。课堂上,通过家庭调查的反馈交流。再延伸到整个班级、整个学校、整个社区甚至整个城市的垃圾数量,帮助学生意识到垃圾正在成为我们社会的沉重负担。之后,教师又让学生看看这张纸片上的家庭垃圾记录,从中找一找哪些垃圾可以减少。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这张小纸片在课前和课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就在临下课时,有儿个学生将这张小纸片随意一揉,正准备扔掉时,被细心的教师发现了。随后,老师突然问学生:“上完这堂课,这张纸准备怎样处置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说道:“可以用来折纸飞机、纸船”“可以把它们收集起来卖掉”“它的反面是干净的,可以打草稿”……让学生再次回到了课堂的主题。至此,学生深深地明白了“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道理。

“生成”就在敏锐捕捉与即兴发挥之间。教师面对课堂上所出现的变数和偶发事件,要通过瞬间思考而作出应变性决策。上述案例中的教师极具慧眼,心中有学生,及时捕捉到可资利用的宝贵生成资源并纳入临场设计之中。通过一张普普通通的小纸,对接了课堂与生活,疏通了情感与行为,让一张纸演绎了一堂无限魅力的环保课,争得梅花满堂香。

三、赏识评价:几枝红杏出墙来

课堂上学生呈现出来的异样表现,可能会打乱教师的预设,却也能使用课堂出现思维火花的竞相开放。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蹲下身子”以赏识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见解。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赏识、相互激励的评价,营造个性张扬的空间,给课堂生成以保证。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位教师在教学《心中有“规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时,出示“规则有什么作用”这一话题让学生探究。有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在下面小声嘟嚷:有规则一点也不好……

对这一突发的、看似与课堂不和谐的小插曲。老师并没有担心会打乱课堂秩序而漠然视之,而是及时抓住这一即时生成的问题进行疏导。她走到这个学生身旁,弯下腰问:“那你认为规则有什么不好?”

学生顿时脸红低头,似乎在等待老师的批评。老师却微微一笑,又问:“你有自己的观点,说明你是动过脑筋的,能不能说个具体事例?”在老师的鼓励下,该生很不好意思地站起来,怯怯地说:“比如课间时间那么短,排 队打水喝,还没轮到我就上课了。”老师赞赏地说:“我也发现了这一点,有的同学排队站了半天,刚要轮到他上课铃就响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该生一时无措,只好默不作声地站着,其他同学也都盯着他。使他很难开口,老师马上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开:“××同学刚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话题,大家能不能围绕这个问题想想解决的办法。”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大家都非常投入地参与到讨论中。随后,金点子不断出现:打水同学一次少打一点,够喝就行了,这样既节约时间还能节约用水:让学校给每个班级分一个小水桶,各班分开打水就来得及了;把班级内要打水的同学排个轮流表,每个课间轮流着打,就不用排长队了……真是精彩纷呈。老师也适时对刚才那位学生说:“你同意吗?”他高兴地点了点头。老师进一步引导:“刚才商量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制定规则的过程,你说是不是,能遵守吗?”“能!”他大声地回答。全班同学都笑了,他也摸着脑袋笑了。

对小学生来说,因为有了别人的赏识,课堂学习早已超越了知识掌握的范畴,更获得了成就感和对学习的兴趣。当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时,老师能欣赏他们的才智:当学生提出不同想法时,老师能欣赏他们的主见:当学生一时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老师仍用欣赏的目光期待他们,给他们鼓励。那么,学生就会在你的赏识中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评价中获得精神上的提升。

四、交往互动:百般红紫斗芳菲

动态生成的课堂,其教学过程必定是交往互动的。师生、生生之间只有通过互动、交换信息,才能彼此分享各自的思考与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彼此间的共识、共享和共进。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碰到对某一问题发表不同意见,争论不休的情景,教师就应把握时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各类不同的声音在争辩中交锋、碰撞、融合。

笔者在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下一课时,有一小辨析:“对农民工进城你持什么观点?”让学生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有说农民工邋遢,素质低,给城市治安带来混乱和麻烦的:有说农民工是很苦很累,但他们是为了赚钱才会那样做的:也有说农民工确确实实为我们城市建设付出了很多很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还各自都举出不少实例。笔者也参与互动交流,如:农民工这么辛苦、这么累地赚钱,是为了什么呢?

在信息交往中,孩子们的“百家思想”得到了碰撞,情感体验得以加深,认识也更深刻、更全面了:农民工虽然很平凡,工作条件艰苦,但他们凭自己的努力在为我们的城市贡献着力量。虽然他们在付出劳动的同时,也获得了报酬,但我们不应该轻视他们,因为社会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生活中谁也离不开谁。

交往互动给课堂创设了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无焦虑的状态下进行“头脑风暴”般的思维互动和交流,使得知识建构的过程成为学生得到发展、师生生命共同得到焕发的过程。在交往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自己的认知与知识,整个互动的过程使百般红紫尽芳菲。

猜你喜欢

动态预设农民工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浅析预设的应用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
雕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