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09-04-01李秀平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美景古诗词美的

李秀平

英国诗人雪莱说:“诗以想象和热情启发人类向善,所以一切好诗都与卑鄙的情感不相容。”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古诗词,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是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的结合,其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化身、美的体现。它在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利用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呢?

一、美读是关键

现行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美读平台。美读课文的过程也是理解、感悟、欣赏、创造美的过程。它伴随的是一种愉悦的审美情感,甚至可以使人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与作者同悲喜,与人物共歌哭。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表现音乐的名篇,历来被誉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绝唱。在教这些课文的时候,我根据男女音色不同,采用了齐声朗读、二重朗读、交替朗读和配乐朗读等训练形式,通过轻重缓急、高亢激越、低回婉转的声音变化,再现诗中的音乐节奏与旋律,使学生产生一种“如听仙乐耳暂明”的听觉感受,领悟诗歌的旋律美;通过反复美读,把抽象的语言还原为可感的形象,款款入目,声声入耳,获得奇异美妙的精神享受。

二、联想和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作者描写的景象或人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创设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情境,这样学生不仅能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轻快地进入美的境界,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欣赏能力和观察能力。

与学生一起朗读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时,我问:“同学们,透过诗,你们看到了什么?”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有的说:“绿树、青山、潺潺的流水和金灿灿的菊花。”有的说:“碧绿的菜畦,堆积如山的稻子。”有的说:“我看到了村民们赶着羊群,肩上挑着谷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群孩子在扑蜻蜓,捉迷藏。”我又问:“你们听见了什么?”同学们兴致更高了。有的说:“我听见了蝉在叫,鸭在闹,蛙在鸣。”有的说:“我听见了诗人与朋友相约明年九月九日再见,共同祝福。”“你们闻到了什么?”我因势利导,往深处挖掘。同学们七嘴八舌:“我闻到了菊花香,闻到了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闻到了大自然的芳香。”我又问:“大家透过诗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朋友之间淳朴真挚的友情,诗人喜欢大自然,陶醉于大自然的感情。”同学们通过朗读想象从诗句走进生活,品出了意趣,感受到了乡村特有的生活气息和大自然的美景。

三、创设美景、激发兴趣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激情,使他们充分体会到诗词的意境之美、情趣之美和人性之美。如在教《钱塘湖春行》一文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钱塘湖的风景图片以及文字解说,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感受钱塘湖的美景。其次,设计好课件。可以制作一些优美清新的图片,展示春天的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姹紫嫣红的美景,再配上轻音乐伴奏和声情并茂的朗读。最后,老师做画龙点睛的评价。

四、挖掘深蕴的人格美

古诗词中,不但自然美无处不在,而且其深蕴的人格美也无时无刻不在撼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如在分析杜甫的诗句“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时,教师可适时启发学生,他并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秋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的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改变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正是生活的真实和人格的完美,铸就了杜甫的诗的生命。

正像舒伯特所说:“那些从痛苦中产生的作品,将为世人带来欢乐。”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坚定;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壮志难酬。这一个个崇高的伟大形象,这一幕幕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情景,怎能不令人钦佩、使人奋进呢?

总之,通过美读古诗文,能够激发同学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迸发出美丽的火花,它远远高于作家创作时的初衷,它美妙无穷,无与伦比。

(责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美景古诗词美的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打破平衡
兴义的美景多
猜诗词
美的校 美的人
海洋美景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