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让榜样具有真正的感染力

2009-04-01王晓春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雷锋榜样价值观

王晓春

我们应该做的是,冷静研究一下,到底教师树立的榜样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学生影响最大。掌握了这个规律,才好恰当发挥榜样的作用去影响学生……既不研究学生,也不研究生活,更不研究方式方法,主观盲目地去向学生推荐榜样,学生不买账就怨天尤人,这相当于上战场抄起一把大刀就胡乱挥舞,砍不着敌人就抱怨刀非好刀。

教育界有一句流行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班主任不加分析地迷信这句话,用主题班会、黑板报、平日谈话等方式,大力向学生宣传各种榜样,效果常常很不理想,于是他们大失所望:“不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吗?怎么对于现在的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用的?”

他们不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并非严格的科学语言。榜样的力量确实很大,但要有前提条件,绝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学生都会认同老师给他们树立的榜样,要真是那样,教育也未免太简单、太容易了,还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只要选几个榜样推荐给学生就行了。

而且各位班主任要注意,在您给学生树立各类“光辉榜样”之前,学生的头脑中并非“榜样空白”。家长早就有意无意给孩子树立榜样了,小伙伴之间也早就议论过自己的崇拜对象了,传媒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给学生树立榜样。所以,教师推荐给学生的榜样,不过是孩子见到的“系列榜样”中几个成员而已,就像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中的一两件,你怎么敢保证你推荐的榜样就最有竞争力?不错,青少年从来都是追星族,但是他们追什么星,这可不单单是班主任就能决定的。

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冷静研究一下,到底教师树立的榜样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学生影响最大。掌握了这个规律,才好恰当发挥榜样的作用去影响学生。榜样当然是班主任影响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绝不能放弃这个武器,问题是要学会正确和巧妙地使用这个武器。既不研究学生,也不研究生活,更不研究方式方法,主观盲目地去向学生推荐榜样,学生不买账就怨天尤人,这相当于上战场抄起一把大刀就胡乱挥舞,砍不着敌人就抱怨刀非好刀。

榜样,在什么情况下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呢?

1.与学生的价值观比较一致

学生虽然年龄小,也有一定的价值观(中学),或者至少也有价值观的萌芽(小学)。这个价值观的底色一般来源于家庭影响。比如某个学生的家长总是在家里用羡慕的语气和流口水的表情谈论大款,那么这个孩子的价值观就可能倾向于拜金主义。对于这种孩子,教师树立雷锋的榜样可能就没有多大作用,因为雷锋不是有钱人。古今中外的榜样形形色色,孩子总是会选择比较合乎自己价值观的榜样,而不一定认可老师的推荐,这一点都不奇怪。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常常是竞争不过家长的,所以教师没有必要把榜样教育失败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学生年龄越大,越是如此。照这么说,难道班主任应该鼓动学生当大款吗?倒也不必。教育不能向不良价值观投降,但是我们可以灵活一点。比如向学生推荐比尔·盖茨做慈善捐款,这对崇拜大款的学生就是一种引导。我们不一定能改变一些学生的不良价值观,但是我们可以动摇它,让孩子多一种选择——你是做比尔·盖茨,还是做葛朗台呢?这其实就是对他们很大的帮助了。

2.与社会风气比较一致

学校并非处在真空中,社会风气对孩子的影响常常会大于学校。当电视上连篇累牍追捧歌星竞选超女的时候,很多孩子以他们为榜样,而对班主任推荐的英雄人物表示冷淡或敬而远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教师怎么办呢?鼓励学生当追星族吗?当然不行。有意和电视台对着干吗?效果肯定不好。可以考虑的策略是:对流行风气加以改造性的引导。要知道那些歌星和超女往往也有一些突出的优点和好品质,他们也往往非常努力地奋斗过,这些东西,是可以作为教育资源的。同一个榜样,你看见他舞台上的风光,我却可以看见他舞台下的辛劳;你看到的是他的外表之帅,我却可以提醒你注意他的智慧。班主任只要不盲目跟着社会风气跑,也不盲目和社会风气作对,在榜样问题上,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班主任完全可以提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榜样。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有些学生冷淡雷锋就不加以宣传,只是宣传方式要有所调整,不要死板灌输就是了,不要喋喋不休就是了,不要期望值太高就是了。

3.与学生的“重要他人”的看法比较一致

所谓“重要他人”,是指学生最敬重、最在意、最愿意倾听其意见的人。小学生的重要他人常常是长辈或老师,而中学生的重要他人则更多是朋友。所以凡教师所提供的榜样,小学生的接受程度往往高于中学生。所以要给中学生树立榜样,最好先到同学中间去调查一下:他们现在正关注什么人?谈论什么人?崇拜什么人?从中去寻找教育契机。比如某班学生近来迷恋武侠小说,班主任就不妨选择一两个武侠小说中的正面人物推荐给学生,效果可能比较好。请各位班主任注意,常见的影视、文学作品,不大可能公然宣扬假恶丑的东西,其中总会有一些可挖掘的正面教育因素,我们要善于运用它。当然这种榜样很可能不如雷锋高大,但是你只会宣传雷锋,学生抵触,可奈何?所以榜样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势利导,不能只从教师的善良愿望或个人好恶出发。

4.推荐榜样,而不是命令学生学习某个榜样

如果班主任的榜样教育带有某种强制性,或者给人以压力,学生一定会抵制的。反之,班主任若采取建议、推荐的态度,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效果就会好一些。特别应该避免树立“压迫型”榜样。如果班主任在树立某个榜样的同时,用对比的方法批评学生,那么,不管这个榜样本身多么好,学生都会反感。这种榜样,我称之为“压迫型榜样”。比如我刚介绍完陈景润的事迹,话锋一转就批评本班同学学习不刻苦,结果,很可能使有些同学从此失去对陈景润的兴趣。不要把榜样放在学生的对立面来宣传。

5.让学习榜样的过程变得快乐

学生相信了班主任的话,向班主任树立的榜样学习,如果能得到真实的快乐,他就会越学越起劲。反之,如果他学习了榜样,却遭到了同学的讽刺,吃了很大的亏,或者费时费力发现自己毫无希望,离榜样越来越远,那他会泄气的。所以,我们不要总是树立高不可攀的榜样,不要让上进的同学遭到过多打击,要让他们感受到同学的支持(光有老师的支持不够,特别是中学生)和个人精神提升的快乐。要让学生明白,给明星当粉丝得到的并非真实的快乐,而只是一种虚拟的快乐(替人家高兴)。超越自我,做到了自己原来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快乐。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也完全能够拿自己做自己的榜样,用曾有的成功鼓励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

以上说的是什么样的榜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还有一个特别值得一提的问题,就是班主任本人的榜样作用,即所谓以身作则。

教师没有反对以身作则的。可是我发现许多班主任对这种榜样作用的理解相当狭隘。我听过许多班主任介绍经验。在谈到以身作则时,一般都是,让学生7点钟到校,教师6点50分就到,风雨无阻;早锻炼让学生沿操场跑4圈,教师虽年老体弱也一定坚持完成;要求学生写字认真,教师的板书先做表率,等等,都是这类的事情。然而他们常常在另一些重要的事情上给学生做了不良的榜样却不自知,这是令人遗憾的。比如说:挖苦讽刺学生,是做了不尊重人的坏榜样;随便打断学生的话或者学生说话根本不注意听,是做了不遵守人际交往规范的坏榜样;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是做了不善于控制情绪的坏榜样;天天皱着眉头,难得有笑脸,是做了心理不健康的坏榜样;总是看学生缺点多,优点少,是做了思想方式片面的坏榜样;只按主观想法说和做,很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是做了不善于将心比心的坏榜样……

我们不应该把以身作则只看作带动学生的手段,而应该看成教师的本色。教育如果不与教师的自我教育相一致,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不刻意给学生做榜样而不知不觉地起了表率作用,是最理想的。

有的老师说:“我这么认真地教,学生却不好好学,我做表率有什么用?”

教师认真教,他做的是努力工作的榜样,而不是努力学习的榜样,教与学不完全是一回事。教师要想真的给学生做努力学习的榜样,就得有不断拓展知识的愿望和行动,也就是要有点学者气质,要扮演好“学习者”的角色,否则学生就可能感觉您是一个“学习监工”。一位班主任,除了应付眼前工作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外,并没有表现出源自心灵深处的对知识的渴望,如此怎能要求学生热爱学习?

榜样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班主任千万不要只是从书本上找来古今中外的名人给学生做榜样,请别忘了您自己时时刻刻在给学生做着榜样。

反思与练习:

请以任意一个学期为例总结一下:您作为班主任,一共给学生树立了哪些榜样?然后编一个“榜样花名册”,认真分析一下效果如何,其中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责 编 若 洋)

猜你喜欢

雷锋榜样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