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田野调查

2009-04-01张治国

世界教育信息 2009年3期
关键词:田野调查案例研究

张治国

[摘 要] 文章通过在美国第一所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所做的田野调查,剖析了该学院在汉语教学、课题研究、学术会议和文化传播四方面的工作,总结了该学院的办学特点及存在的不足。这些调查结果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国外孔子学院的运作情况,也为孔子学院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 案例研究 田野调查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进行汉语的国际推广,对于配合中国政治经济在世界的影响,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据中国国家汉语推广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汉办)官方网站① 发布的信息,到2008年9月,中国已在世界各地成立了266所孔子学院。这些孔子学院目前的运行状况如何呢?笔者于2008年1月~ 7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做访问学者,其间对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美国第一所孔子学院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田野调查,调查目的就是了解孔子学院的具体实施情况,它们是如何在海外进行汉语语言文化的教学和推广工作的,有什么好的经验,以及还存在哪些不足,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些调查结果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国外孔子学院的运作情况,可以为孔子学院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基本情况

美国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4年11月17日,学员主要来自美国大华府地区,主要包括华盛顿特区、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和特拉华州等。鉴于马里兰大学优越的地理位置,华盛顿使馆区(包括16个州)的一些活动也经常在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举行。国家汉办选定南开大学与马里兰大学合办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于2005年开设汉语班,并相继开展各种中国文化活动。

美国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共有5位工作人员,其中有1位正院长(男,美籍华人,原马里兰大学副校长,物理系教授),3位副院长(1位美国人,女,略懂汉语,兼职,本校教育学院教授;1位美籍华人,女,兼职,本校教育学院教授;1位中国人,南开大学派遣,男,专职),1位协调员(女,美国人,懂汉语,专职)。此外,只要有活动,马里兰大学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志愿者们也会参与协助。

在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的活动中,不懂汉语的人就说英语,教学使用英汉双语。

二、调查内容

美国马里兰大学春季学期(Spring Semester)是每年的1月28日~ 5月23日,其中3月16日~22日是为期一周的春假(Spring Break)。暑假(Summer Session)则是每年的6月2日~ 8月底。

笔者采用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访谈法访谈了孔子学院的刘院长和主管教学的崔副院长,观摩了孔子学院的课堂观察并直接参与了孔子学院主办的主要语言文化活动。

1. 汉语教学

现在,南开大学委派的崔教授(博士)是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唯一一位正式的汉语教师。孔子学院每学期都会提供初、中、高三个级别的非学历(non-credited)汉语教学。这些教学活动又是在三种时间段中来进行的。第一类是学期班授课时间在晚上,地点在孔子学院,招生对象是工作上或多或少要用到汉语的政府工作人员、商人、教师等,一般每班人数都在个位数。第二类是暑期班:主要在白天教学,有时也选择晚上,授课地点在孔子学院里面或校外,招生对象以中小学生为主,招生人数比学期班要多些。例如,2008年7月28日~8月22日,孔子学院举办了为期4周的汉语强化班,每周5个晚上,每晚7点~9点,校内外均有授课地点。此外,他们每年还为5岁~13岁的儿童举行为期3天~5天的暑期汉语夏令营。第三类是周末班:招生对象是中小学生或者当地中文学校的中小学汉语教师,地点视情况而定。另外,汉语教师培训班是不定期举行的。例如,2007年他们在马里兰州的希望中文学校盖城校区(Hope Chinese School at Gaithersburg)举办了中文教师培训班,为期8周,共有42名教师经过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但2008年却未能举行类似的培训。

2. 课题研究

今年,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的两位女副院长获得了学校课题“教师教育中的全球意识”(Global Awareness in Teacher Education),资助金额为5 000美元。

3. 学术会议

(1)主办学术会议

2008年1月24日和25日,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与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分别在国会图书馆和马里兰大学共同举办了题为“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的学术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社会和谐、可持续性发展和世界和平”,与会者是来自美国和中国的一些大学教授和学者。

其中,主旨发言的题目有:哈佛大学杜维明的《文明对话:论语》、许美德博士的《知识和高等教育中的东西方对话》、付勇巨博士的《中国20世纪的儒学研究》、克里斯托弗·汉考克博士的《从基督教视角看儒家之希望》班纳德·陈的《儒教与人权》、王红宇博士的《儒家的自我修养与道家的个人品性:和平之启示》、许美德博士的《当代中国教育家生活中的儒家思想》、刘国强(Kwok Keung Lan)博士的《全球化与教育中儒家价值观之源泉》、瑞贝卡·奥斯福博士的《东西方之碰撞:教育中的伟大思想家》、林静博士的《儒家与著名知识分子的过去与现在》。

(2)参与学术会议

2008年4月17日~19日,“全美中文大会”在华盛顿文艺复兴酒店(Renaissance Hotel)举行。中国驻馆大使周文重和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出席了会议并做了发言,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在美国孔子学院专场上发言。

4. 文化传播

(1)鼠年新春庆祝活动

2008年2月13日,鼠年新春庆祝活动在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大厅举行。大厅正面挂着孔子像以及孔子故里的巨幅照片,两边写有“尊师重道,有教无类”的对联。大厅一边摆着中国的小点心和饮料供大家享用。出席活动的有马里兰大学的校长莫特、孔子学院的全体老师、马里兰大学有关院系的代表,大华府地区的华侨代表,还有中国在马里兰大学的访问学者和留学生代表以及志愿者等。活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人士祝贺中国新春的讲话和简单的中国文艺演出;第二部分是大家自由交流或观赏中国书法和剪纸表演。形式随意自由,整个大厅弥漫着中国的迎春氛围,大家边聊边吃,时而中文,时而英语,好不热闹。

(2)《周易》讲座

2008年3月1日,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马里兰州洛城(Rockville)希望中文学校和天津同乡会在马里兰州波多马克(Potomac)的丘吉尔中学共同举办了《周易》讲座。主讲人是来自南开大学的常务副校长兼文学院院长、中国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陈洪教授,讲座的题目是《周易的现代价值》。陈教授揭示了《周易》的理念,解读了《周易》的内涵,引导人们正确地去认识阴阳八卦。会场上座无虚席,绝大部分是华人,也有少数几个美国人。

(3)孔子读书会

孔子学院于每周一晚上举行“孔子读书会”(Book Club),时间为两个小时左右,在2008年的春季学期共举行了10次,每次一个主题,主讲人有周博士,马里兰大学的访问学者(包括笔者)以及在附近工作的华人。读书会是大家共同讨论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地方,研讨方式往往采用中美比较法,讨论语言是英汉双语。读书会是开放式的,参与的人员来自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的几位院长、马里兰大学的访问学者、学生,以及大学周边的华人华侨,此外,也有极少数懂中文并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特别是日本留学生)。同时,读书会也是交友的场所,由孔子学院提供或者会员自带一些点心饮料。参加者从中得到的是精神和物质的双丰收。

(4)北京2008年奥运宣传周

2008年4月7日,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协同该大学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在该校学生活动中心(Stamp Student Union)展出了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中心带来的人文奥运图片与录像,4月9日在该校外语活动中心(Language House)举办了名为“从雅典到北京”的系列奥运讲座。该讲座共有三位演讲人,即马里兰大学的休·李博士、约瑟夫·斯考伦博士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金元浦教授,前两位从不同角度回顾了雅典奥运的起源,金教授则阐述了即将在北京举办的人文奥运。

(5)大学生“汉语桥”汉语演讲比赛

2008年4月10日,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在该校纽布鲁文化中心(Nyumburu Culture Center)承办了第七届华盛顿赛区“汉语桥”汉语演讲比赛,中国驻美大使馆教育处的尤少忠参赞等一行出席。共有6个选手参加此次比赛,分别来自特拉华大学的3位选手,以及犹他州的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首都华盛顿的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和弗吉尼亚大学各1名选手。赛后,尤少忠向获奖者颁发了奖状和纪念品,并勉励参赛选手和前来观摩比赛的大学生们继续努力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争当促进中美教育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

(6)中国电影周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与马里兰大学艺术史和考古系、东亚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中国电影周。自2008年4月22日起大概每隔两天放一场中国电影,共放映4部:严浩导演的《天国逆子》、贾樟柯导演的《世界》,娄烨导演的《苏州河》和李安导演的《色·戒》。另外还举行了两场影评会,影评人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中国研究和比较文学教授张英锦和史密森尼亚学院的电影程序编制员汤姆·威克,地点都是在马里兰大学的Hornbake 图书馆。电影是汉语对白,英文字幕。每次来观看的人既有中国学生,也有外国学生,但是人数不多。例如,观看电影《世界》的人还不到20个,从上午11点开始放,到中午吃饭时,有些同学陆续离开,坚持到最后的只有六七个人。

(7)中学生“汉语桥”汉语演讲比赛

2008年4月25日,由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承办的首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华盛顿赛区预赛在马里兰大学纽布鲁文化中心举行。来自华盛顿使馆区6所高中的7支代表队共21名中学生选手参加了最后角逐,来自不同地方的大中学校师生代表和家长观看了比赛。赛后,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尤少忠参赞和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刘教授致辞祝贺。

(8)马里兰日

2008年4月26日,第十届马里兰日(Maryland Day)在马里兰大学校园举行,该大学的许多学院以及一些政府部门(如美国国家档案馆、警察局、银行)都有自己的宣传展台,寓教于乐,赠送小礼品,许多小礼品后面还印着“MADE IN CHINA”。孔子学院也布置了展台展示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用毛笔把外国人的中文译名写在书签上并赠送给他们,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吉祥物及迎奥运签名活动等。

(9)《刘三姐》以及四川地震赈灾义演

2008年6月8日,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与大华府地区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木兰基金会在马里兰大学的室内体育馆田野馆举行了“手拉手,心连心”四川地震赈灾义演。广西桂林刘三姐歌舞团克服没有舞台背景和高温的困难,演出了大型歌舞剧《刘三姐》,宣扬了中国文化。马里兰大学的中国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大华府地区的华人华侨以及一些美国人共同推出了一台表现中国文化的综合文艺演出,并为四川灾区人民筹集善款。

三、调查分析

1.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的主要办学特色

(1)汉语教学采取见缝插针和“走出去”战略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充分利用晚上、周末和暑假时间来开展汉语教学。另外,他们不是坐在办公室等学员,而是主动“出击”,外出招收学员,并可根据需要把上课地点放在外面。汉语教学主要是吸引想学汉语的美国人和第二代或第三代华侨来学习汉语知识,同时,也吸引华人汉语教师来学习汉语的教学方法。

(2)学员学习一般带有融入性动机

学习动机一直被认为是第二语言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加拿大语言学家加德纳和兰伯特把语言学习动力分为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有融入性动机的学习者更喜欢并欣赏所学的语言以及与所学语言相联系的文化,有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则把目标语言看作是一种能给他们带来实惠的工具。①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的崔教授说:“来孔子学院上课的美国学生,都对中国很感兴趣。他们不是为了学分而来,而是为体验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3)文化活动遵循主动灵活和“请进来”原则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频率适当,几乎每个月都有两场或两场以上的中国文化活动。有些活动是每年例行的,例如大学生“汉语桥”中文比赛;有些活动是机动的,例如北京2008年奥运宣传周。此外,他们每年会从中国邀请一些知名人士在孔子学院进行一些文化活动,如《周易》讲座。这些文化活动更能吸引在美的华人华侨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

2.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的提升空间

对照《孔子学院章程》(试行)第十一条,孔子学院应提供下列服务: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业务;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经济及社会等信息咨询;开展当代中国研究。在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成立才四个年头的时候,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可以说完成了章程中所规定的大部分任务,他们克服人员少、资源有限的困难,做出了骄人的成绩。然而,与国外的语言文化传播机构(如英国文化协会、法语联盟、塞万提斯学院、歌德学院、卡蒙斯学院、但丁学院、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相比,中国的孔子学院还是一个“婴儿”,还非常稚嫩。正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在2007年12月21日视察孔子学院总部时所说:“孔子学院是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主动走出去的创举。”② 既然是第一次,那么肯定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许多发展空间,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也不例外。

(1)扩大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活动的规模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的招生人数非常有限,一个汉语教授足以对付所有的学生,有时甚至还“吃不饱”。参加文化活动的人也不多。比如,大华府地区中学生组“汉语桥”汉语演讲比赛只有6所中学共21人参加,大学组才有4所大学共6人参加。为什么没有美国人来参加这些活动?笔者认为,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美国人选择接触外国语言和文化的机会太多。汉语言和文化不是他们学习外语的唯一选择,美国学习汉语的人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多。相反,许多传统西方强势语言(例如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的教学在美国根深蒂固。二是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的海报宣传力度不大。美国人事事都讲究提前安排,因此提前数周的宣传广告非常重要,否则,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什么活动。例如,大学生组“汉语桥”汉语演讲比赛是在马里兰大学举行的,而且该校也有中文系,可马里兰大学竟然没有一个选手参加,观众中也难觅他们的踪影,这可能与宣传不够有关。三是,文化宣传活动的准备工作还有待提高。例如,电影周的电影选材不精,没能很好地体现中国的文化。相反,有些电影,如《世界》反映的多是中国的负面因素:保安偷盗、证件造假、建筑安全和男女偷情,电影图像效果不够好,放映选在午饭时间也不太合适。

(2)加强建立各种具有本地特色的语言文化资源库

孔子学院可以有目的地建设各种语言文化资源库,这对今后孔子学院的发展很有帮助。例如,建立“美国人汉语学习与教学资源库”,可以请每个参加孔子学院活动的华人把他们在美国遇到的美国人学习汉语的笑话和特点进行收集整理,形成一个具有美国特色的教学资源;或者建立“华人与中国文化资源库”,使孔子学院成为海外华人社区相聚的一个场所。在海外进行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时,华人可以成为很好的助手,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例如,华人(包括大华府工作的华人和马大的中国留学生)中有精通中国各种才艺和专业的高手奇才,孔子学院可以与他们建立联系,在关键时候(如每年的迎春活动)发挥他们专长,为每年的例行活动带来新鲜血液和创新思维。

(3)增加教学与科研的横向联系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可以与本校中文系、国家外语研究中心和高级语言研究中心加强教学和科研的合作,这些机构在汉语言和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影响。此外,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还可以与国内的一些大学和相关机构进行教学与科研合作。例如,现在国内每年都有许多人去美国做访问学者或交换学生,孔子学院可以接纳一些对外汉语、中文、英语和教育等专业的访问学者和交换学生。一方面,这些人可以在孔子学院完成他们的科研任务;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给孔子学院的各项教学和文化活动带来活力和帮助。

(4)强调语言和文化并重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教学中要导入文化,同时,在文化活动中,也要贯穿一些语言的知识。文化活动如果没有结合汉语的推广将难以持续发展,也难以深入。孔子学院在推广语言和文化时,可以更好地把两者结合起来。

四、结 语

孔子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受到海内外华人华侨和外国友人的欢迎,在推广汉语和宣传中国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如何进一步发挥孔子学院的作用,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改进的地方。我们在不断扩大孔子学院数量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其建设质量。总而言之,孔子学院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周 一

猜你喜欢

田野调查案例研究
人格权平等的法人类学关怀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案例研究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器材“一物多用”的案例研究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反思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洱源县凤翔村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