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亚欧高层次教育战略对话的桥梁

2009-04-01周满生

世界教育信息 2009年3期
关键词:部长会议亚欧欧洲

周满生

亚欧会议第一届教育部长会议于2008年5月4日~6日在德国柏林举行,此次会议是在亚欧会议(ASEM)框架下举办的首次教育部长会议,来自亚欧会议39个成员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主题为“面向未来的亚欧教育与培训”。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率团出席,并就亚欧高等教育合作做了主旨发言。会议结束后,大会通过了《面向明天的教育与培训:亚欧的共同前景》的结论性文件。会议成果将正式提交今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亚欧首脑会议。

一、亚欧教育部长会议召开的背景

自1996年以来,亚欧首脑会议已先后举办了六届。在2006年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第六届亚欧首脑会议上,来自13个亚洲国家和25个欧洲国家的国家领导人和政府首脑会后发表的《赫尔辛基》宣言指出:“亚欧会议将在其优势和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前进,特别是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方面。亚欧会议第二个十年之初将关注以下重点政策领域:加强多边主义,应对全球共同威胁;全球化、竞争力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包括劳动力、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问题……”。《赫尔辛基宣言》指出:“领导人强调,合格的人力资源是构成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全球化对人力资源开发形成挑战,影响到教育与培训的整个领域,亚欧都面临诸如资金支持与确保面向所有人的高质量教育与培训等问题。领导人还强调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作为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性。领导人强调继续就教育与培训问题的最佳范例进行对话和交流是有价值的。”会议决定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于2008年10月在北京举行并确定2008年5月在德国举办首届亚欧教育部长级会议。这是教育首次被亚欧首脑会议列为重要的政策对话议题。

欧洲国家对推动亚欧高层次教育战略磋商和拓展亚欧教育交流极为重视。作为本届教育部长会议的东道国,德国为本次会议的召开进行了精心筹划。2007年10月,德方即散发了部长会议概念文件,广泛征求各方对议题、内容的原则性意见;在此基础上,德国2008年1月提议将“欧亚高等教育合作”,“教育和劳动力市场”列为会议议题并起草了两份框架报告;同年3月,德国在波恩举行高官预备会,再次讨论会议议题及筹备工作;4月底,德国汇总了各国的国家报告,并撰写了《国家报告汇总摘要》,5月4日,与会各国高官再次召开会议,确定了部长级会议的议程,讨论会议决议草案。由于准备充分,首届教育部长会十分顺利、高效、务实。

二、部长会议进程和讨论要点

2008年5月5日~6日,部长会议正式举行,会议由德国联邦教育科研部部长安内特·沙芬(Annette Schavan)和德国各州教育、文化事务部常务会议主席安内特·卡普一卡伦鲍尔(Annette Kramp-Karrenbauer)共同担任大会主席,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丹麦和日本的教育部部长共同担任主持人。

会议第一天主要讨论如何加强亚欧之间高等教育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促进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流动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及提高亚欧高等教育体制和机构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第二天主要讨论如何加强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推进教育和企业的合作,提高就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沙芬部长在报告中指出:柏林会议要为2008年10月首脑峰会传递信息,要为2009年第二届教育部长会议提供借鉴,要为2008年10月的亚欧大学校长会议奠定基础。各国代表团团长在为时5分钟~10分钟的发言中均表示,加强教育的国际合作在全球化时代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应当切实加强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亚欧之间在学术、研究和人员方面的交流。许多国家还介绍了各自在高等教育合作方面以及加强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联系的成功案例。德国教育部部长指出:德国职业教育与工商界紧密合作具有悠久传统。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德国有近60%的青年接受双元制培训,学生每周在企业实习3天~4天,辅之以职业学校实用理论的教学和普通教育,它确保了学生的高就业率,超过95%经过培训的人员毕业后就可以在劳动市场找到工作。大学与企业界的合作因《里斯本公约》和博洛尼亚进程的推动也日益紧密和增强,业主和教育界的代表定期举行各种会议讨论就业市场的需求;行业协会在高等教育立法和制定政策时发挥重要作用;大学校董会有更多工商界的代表参与。提高就业能力已成为德国各级学习计划的中心目标。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的趋势更加明显。在德国,一种新型的学习课程即大学学术科目学习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高等)双元制课程在迅速发展。2007年,德国有249所高等学校和2.4万家企业合作开设了675个(高等)双元制学习课程,学生毕业后可以同时获得高等教育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大学和企业公司职员的交流与流动也加速了知识的转移,促进了合作伙伴关系的相互理解。丹麦教育部部长在发言中介绍了亚欧会议终身学习教育与研究大学网的目标、主要活动与发展规划,该网站在2002年开始启动,主要由丹麦教育部、亚欧基金会等提供资助,目前成员包含18所亚欧大学。该网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个大学和科研中心网络系统,加强亚欧两个区域终身学习领域理论与实践的交流,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项目,促进终身学习领域学生和学者的交流并通过远程开放会议等形式,促进教育决策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加强教育研究者、实践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联系。

章新胜副部长以此次会议协办国代表的身份,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就亚欧高等教育合作做了主旨发言。他指出教育已经成为亚欧首脑会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切合作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这就要求不同文化、不同思想要和而不同,异中求同。而教育是一切思想心灵沟通的基石,教育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促进和谐,促进相互理解的平台。他介绍了中国与欧洲国家开展教育合作的经验;宣传了中国政府在21世纪以来发展教育的新举措,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整体状况、留学政策等;对亚欧教育合作的未来提出了加强高层对话和专家磋商,总结成果推进两大洲之间更加平衡的人员流动,成立工作组研讨具体问题,教育应作为亚欧首脑会议的优先领域等建议。章新胜副部长的发言引起与会国家的积极反响。

本次部长会议讨论要点归纳为如下三点。

1. 现状与趋势

会议认为,在区域层面,由于欧盟的推动,已经开始实施的伊拉斯漠斯计划和亚洲链接项目(Asia-Link)在推进大学校际合作(开发合作课程,促进学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的流动)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然而这种合作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增强。加强亚欧高等教育合作涉及高等教育全球化和国际化等深层次问题,它与政治议程高度相关。

在欧洲,博洛尼亚进程被视为欧洲教育国际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在世界范围内提高欧洲高等教育吸引力的一种强有力的制度框架。欧盟制定的政策及新的终身学习计划在欧洲范围内支持博洛尼亚进程。

在亚洲,不同国家存在着多样化的教育体制,除东盟积极推进其一体化进程外,并无欧洲博洛尼亚进程那种单一的区域“保护伞”。

在国家层面,许多亚洲、欧洲国家制定了国家发展战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提高本国高等教育体制和大学的国际吸引力。开展国际学生、学者流动项目,采用英语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工作语言,进行海外招生、合作办学、举办教育展等活动,并为此采取措施提高质量以及高等教育机构的能力建设。

尽管亚欧各国在双边和多边进行了大量人员交流和项目合作,但国与国之间差别很大,各国对国际化的理解和跨境合作的认识差别也非常大。两大洲之间的交流也很不平衡,欧洲对亚洲国家的交流,更侧重于中、日、韩。

2. 对两个议题的概括性结论

第一议题——亚欧高等教育的合作

推动人员交流和建立合作机制對于加强亚欧之间的学术联系极为重要。在这两个区域,已经实施着相当数量的双边、区域和国际的交流项目(如亚欧会议DUO,伊拉斯漠斯计划,亚洲链接Asia-Link项目等)。然而,考虑到两个区域的规模,在大学流动和学术合作领域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在政治层面,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可以提供助益。亚洲和欧洲要进一步合作。

应该考虑如何消除阻碍人员流动的障碍(如资金、外语技能、签证、学历认可和学分转移)和可能的解决措施。

应该解决两个区域交流不平衡问题。

跨国合作机制方面的成功案例(包括合作计划、合作研究项目、离岸活动、远程学习)应该为亚欧合作进一步发展服务。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机构的吸引力,建立质量保障机制以确保高质量的学习和研究机会非常重要。OECD跨境教育质量保障指南可考虑作为亚欧跨国合作质量保障的参考。

加强信息的沟通,鼓励更多大学参与,提供更多学习和研究机会(包括英语授课)等,对于提高亚欧两个区域高等教育体制和机构的知名度是不可缺少的。

第二议题——教育和劳动市场

教育与企业的合作对创造社会繁荣、培养合格人才起着核心作用,大学在提供适应市场要求的高质量的教育、输送毕业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在大学期间所获取的知识与能力并不一定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因此,大学应该对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及时作出反应,改革课程以适应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

由于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终身学习和就业能力都被列入OECD、博洛尼亚进程、亚欧会议的政治议程,日益成为亚洲和欧洲教育的核心观念,也更加强调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制密切配合,相互作用。继续培训,灵活的学习途径,对先前学习的再认可都被视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应该对培养的毕业生具备软实力和开设能够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课程等需求及时作出反应。学生实习和参与合作研究对改进企业与教育界的合作十分重要。一些国家在校企合作方面创立的经验值得注意。如,建立科技园和技术转移中心,将研究和开发的成果及时转移到企业,以及设立创业办公室等,都非常有助于毕业生平稳地进入劳动力市场。

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与企业界的合作,加强学术界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对话。2008年由欧洲委员会召集的“大学与企业论坛”是一个良好的例子。会议鼓励亚欧会议国家积极参与合作教育及研究项目,并鼓励他们的企业为合格的大学生及员工提供实践培训。

鉴于人口的变化和知识经济与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新挑战,终身学习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和进一步相互渗透。在此背景下,继续培训、灵活的学习途径以及对先前学历的承认(包括学分转换),在制度建设上都非常重要。会议把学历资格框架的构建确定为未来对话与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亚欧会议终身学习大学网通过扩展其网络可以在加强两个地区间终身学习领域的知识与经验交流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 通过对话,亚欧会议教育部长会议向各国传递的重要信息

强调欧亚两个地区间面向更加综合的、可持续伙伴关系的教育合作的重要性,确认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例如流动、结构性合作、吸引力、终身学习和就业能力)增强对话、加深合作的必要性。

创建结构性对话(包括各级利益相关者)和定期的与会议主题有关的经验交流。

强调增加大学间流动的必要性,消除流动的阻力(比如签证、认证),促进亚欧间结构性学术合作;对于阻碍流动的因素,部长们可以建立一个亚欧会议工作组,来确定现有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建议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和高质量的教育,来提高亚欧两个地区高等教育体系和机构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指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对于竞争性知识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强调教育和企业间合作及终身学习对于就业能力的枢纽作用。

邀请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建立对话平台,创建伙伴关系,增强合作(例如开发课程,共同研究项目)。

三、结 语

第一,亚欧教育部长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教育国际化的强烈要求,也反映出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一种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本次会议的议题有着广泛的国际性,各国代表在充分磋商的基础上,形成了高度的共识,反映了亚欧两个地区通过共同努力应对国际变化,包括教育领域日益加深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机遇和挑战的一种共同要求。亚洲和欧洲两个大陆要并驾齐驱,共同发展,教育起着重要的桥梁和基石作用。加强两个地区间的国际教育流动,促进亚欧会议成员国各类教育合作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柏林教育部长会议在搭建亚欧高层次教育对话平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欧盟积极推动亚欧教育部长会议有其多方面的考虑,力图展示和提高其软实力。欧盟是本次亚欧教育部长会议积极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在亚欧教育对话与合作中是主导、强势的一方。欧盟如此积极地推动亚欧教育合作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二战以后,欧洲逐步衰落,英、法、德等传统大国在硬实力上已无法单独与美国抗衡,而且还面临着中国、印度等新崛起大国的挑战,必须要通过整合,依靠联合起来的力量来捍卫各自的利益,彰显欧洲在世界中的地位。欧盟在欧洲内部推动“欧洲认同”,在欧洲以外推动“认同欧洲”。从教育领域来看,在欧洲内部,欧盟积极推动博洛尼亚进程,倡导建立知识的欧洲,强调欧洲文化趋向,大力推动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通过推动区域内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在欧洲外部,大力倡导提高欧洲教育体制和欧洲高等教育机构的知名度和对国际学生和学者的吸引力,积极推进伊拉斯漠斯计划、亚洲链接项目等,目的在于扩大欧盟对亚洲的影响力,将博洛尼亚进程的价值观和做法推介到亚洲,建构有效的欧洲认同,确立欧洲文化、文明的优越形象,确立和扩大欧盟的软实力。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亚洲和欧洲的文化教育传统、地域分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着极大的差异,“在亚洲不同地区存在着多样化的教育体制,类似欧洲博洛尼亚进程那种单一的区域‘保护伞并不存在”。表现为合作机制相对松散,发展相对缓慢,行动效果不很明显。但从发展的驱动力和发展潜能来看,通过不同文化和不同信仰的深入对话和平等合作,亚欧间高等教育交流不平衡、发展不利的情况会得到改善。

第三,认真总结研究亚欧教育部长会议的成果,吸收其合理内核,为我所用。亚欧教育部长会议两大议题涉及到许多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制度的变革、教育结构的调整等教育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制定层面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国家和国际机构的优秀的实践案例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合理借鉴。如促进学生、学者流动的质量保障机制和评价和认可标准问题,欧洲资格框架体系就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博洛尼亚进程在如何坚持高等教育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如何协调利益相关人各方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相互衔接和沟通问题已经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在加强大学与企业的联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上,德国、北欧诸国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尤其在制定终身学习的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方面,欧盟终身教育整体行动计划(2007年~ 2013年),将以往所有欧盟各种教育计划整合起来,通过促进欧盟国家的教育和培训体系的交流与合作使其教育和培训的质量成为世界的典范(总目标);促进欧洲教育创新;提高终身教育的质量、吸引力和入学机会;促进创造力、竞争力、就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发展;尊重他人和不同文化,分享革新成果和经验等(具体目标)更为我们从制度框架设计到具体政策实施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范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30年来国家教育体系从封闭逐步走向全方位的开放,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也基本形成了一个大开放的格局。中国教育取得的成绩,特别是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经验在亚欧会议上得到许多国家的高度评价,但对于人口众多,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中国来讲,教育总体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面对全球化和未来的挑战,我们必须研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教育领域一切有益的经验和规律,吸收其合理内核,针对中国的具体实践,有的放矢,为我所用。亚欧会议正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

参考文献:

[1] ASEM Conference of Ministers Responsible for Education,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Tomorrow:Common Perspectives in Asia and Europe,Executive Summary of National Reports,Berlin,5/6 May 2008.

[2] ASEM Conference of Ministers Responsible for Education,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Tomorrow:Common Perspectives in Asia and Europe,Conclusions by the Chair,Berlin,5/6 May 2008.

[3] ASEM Conference of Ministers Responsible for Education,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Tomorrow:Common Perspectives in Asia and Europe,Country Reports on Topic of Discussion I and II,Berlin,5/6 May 2008.

[4] Chairs Minutes of the Senior Offcials Meeting(SOM)in Bonn,10/11 March 2008.

[5]亞欧会议未来发展赫尔辛基宣言.http://www.fmprc.gov.cn/chn/wjb/ zzjg/gis/gjzzyhy/l132/278152.htm,2006- 9-11.

(作者单位: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张 鹤

猜你喜欢

部长会议亚欧欧洲
热气球之旅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在成都召开
第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规模体量题材为历届之最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纵横外交促亚欧合作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
古巴两位被撤高官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