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2009-03-31李金海
李金海
【摘 要】高职学院学生英语学习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时间短、畏惧英语学习等特点,通过分析,笔者提出了高职学院英语学习和教学的应对策略。提高高职学院英语语教学质量,促进英语教学快速发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学院 英语学习 现状分析 应对策略
一、高职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
一般认为,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通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学生的英语基础差
高职生为第五批录取学生,高考成绩不理想,英语成绩更不理想,普遍学生的英语入学成绩不及格,理科学生英语成绩普遍低于文科学生成绩。抛开高考发挥失常等因素,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整体较差,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基本功不扎实。学生英语基础差必然会导致如英语兴趣的丧失、学习效果的降低、学习氛围的减弱、教师授课难度加大等等问题。
2.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不积极,学习方法不科学
“对初中开始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外语成绩从初二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到了高中,外语成绩好的与差的比例往往是4∶6。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外语态度不积极,缺乏兴趣与动力,学习方法也有问题。”(束定芳,2004:p.7)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看,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普遍偏低,其中,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低于文科专业学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一些急功近利思想,看重考证(如英语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忽视英语基础的夯实,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也缺乏科学性,甚至有不少学生寄希望于“速成英语”、“捷径英语”之类。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英语学习的习惯(如朗读、听或看英语节目、英语课外阅读、用英语记事和使用工具书等)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急需教师科学的引导。
3.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畏惧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遭遇高考挫折之后,出现了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不能很快调整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生活,尤其对英语学习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和厌学情绪,焦虑现象普遍存在,心理压力较大,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表现尤为突出。
二、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应对策略
高职教育的本质和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决定了高职英语教育必须不断进行反思,全面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根据教育部[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高等职业教育要从重视规模发展向注重内涵建设转移。鉴于此,我们可以从两大方面入手:
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毋庸置疑,进入高职学院学习的学生的英语入口成绩差,这是我们不容回避的事实。《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指出:“考虑到目前学生入学英语水平差异,教学和测试分A、B两级。对入学时未达到标准入学水平的学生应进行必要的补充训练,逐步使学生都能达到A级要求,以保证《基本要求》的全面落实。”因此,“因材施教”尤显重要,我们不妨先给学生“查漏补缺”,在上大学英语的同时,在第一学期抽适当的时间复习高中英语,甚至是初中英语的内容,将初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有机地衔接起来,适当地给学生补补课,不要拿起大学英语课本就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这样做只会让差生对英语疏而远之。推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强烈要求。《基本要求》同时指出:“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英语有了持久的兴趣和热情,其他事情就好办了。没有兴趣,而是被迫学习或是急功近利都是学不好英语的。很多英语学习者寄希望于“速成英语”,高职学生尤为突出,但他们恰恰忽视了语言学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学习英语没有“捷径”可走,需要的是持之以恒,刻苦训练。
学好英语需要大量艰苦劳动的付出,需要时间和汗水。俗话说,“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可见,学习英语靠投机取巧是万万不行的,只有踏踏实实,日积月累,方得正果。因此,首先要解决这个学习态度问题。
除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要算是关键因素了。针对高职学生英语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学生指导:
第一,制定学习计划,利用好时间。没有学习计划,就如同航行失去了方向。学习英语制定计划很重要,计划可以帮助你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你的时间,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有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后,必须认真去执行,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
第二,养成经常读的习惯。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朗读和阅读两者不可偏废。早晨是朗读的最佳时间,因为早上属于人一天当中的活跃期之一,记忆力持久。每天早上高声朗读英语半个小时,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阅读英文报刊杂志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如《21世纪报(英文版)》就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可以长期选用。
第三,常听英语广播,常看英语节目。听英语广播、听英语磁带或看英文电影是提高听力的好方法。现在,随着网络资源的丰富,我们还能够在线收听VOA或BBC等英语广播节目。
第四,多背英语句型结构和精彩段落,用英语写日记是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好方法。英语教材中的段落或篇章就是写作的好范文。
第五,养成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的习惯。常见的形式有:预习、复习、课后完成作业、研究任务、资料收集、网络在线学习等等。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一味地坐等老师灌输知识和监督执行是不现实和不明智的。
第六,利用好工具书,但不过分依赖工具书。词典是英语学习最好的老师。学习英语,配备1至2本词典是十分必要的,如《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全英版较适合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英汉双解版较适合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再如《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也可用于应对汉英练习,但一遇到难处(如生词)就翻词典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英语工具书需要科学地选择与使用。除此之外,笔者还采用了以下方法:每堂课安排一个学生作3分钟的英语演讲;要求学生每周摘抄一段英文,并标注生词的意义和用法,并把摘抄的内容作为朗读材料。实践证明,以上方法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也颇为有效。
2.教师应该练好内功,不要误人子弟
由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外语师资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语教学的质量。毫无疑问,师资力量是外语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搞好外语教学,外语教师应该练好内功。高校外语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方面的基本功:英语教学理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课堂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功。
首先,要打好英语教学理论和英语专业技能的基本功,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刘润清教授在《对英语教学的反思》一文中总结的宝贵经验。刘先生将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概括为五条宏观原则和五条战略性经验。
在谈到五条宏观原则时,刘先生指出:“教师的英语水平要高。教师的英语水平不能仅凭学历和职称来考核,教师英语水平高的内涵应该是指讲出的英语要流利、地道,写出的英语要规范、流畅,经得起推敲,没有中国式的英语,没有蹩脚的句子。大学英语教师应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高校的英语教师不仅仅在教语言知识,同时也在教语言背后的百科知识。外语教师最好懂一点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理论。懂一点语言学的常识对于我们教语言的人来说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应用语言学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外语教师的教学工作密切相关……”
在谈到五条战略性经验时,刘先生指出:“第一,热爱学生,为外语学习创造一个融洽的气氛。第二,充分备课,多备少讲,厚积薄发。第三,让课堂充满信息、知识和智慧。第四,要边教语言,边教学习态度、策略和方法。第五,布置并批改一定量的笔头作业,课堂上讲解作业中的普遍问题。”这些原则和经验对于我们可以说是大有裨益,值得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并进一步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要练好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大学英语教师的主要作用应当是“指导外语学习”和“培养外语能力”。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是否科学、严密、有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教师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要忽视我们的教学对象的特点;第二,不要将教学过于理想化,实际教学中可能面临更多问题和困难,甚至打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第三,上课不能死板,要充满激情,想方设法激活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第四,备课要充分,课堂活动不能太单一,少讲多练,想方设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际活动;第五,不能一味采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法”,要广泛采用项目化、情景化、任务化教学模式,严格实践“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大学英语基本教学原则;第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高职英语教学新的变化,积极迎接挑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无疑道出了教师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和学习动力,首先就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英语课。
再次,要打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功,外语教师除了要了解现代教育理论以外,还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尝试使用多媒体授课,这是《基本要求》的精神,也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要求。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不言而喻,但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于它,更不能指望教学奇迹的发生。归根结底,计算机辅助教学应定位于“辅助”上,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毋庸置疑,高职英语教学不能忽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认真分析其特点,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清楚教师肩负的重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需要全体高职人的共同努力去完成。
参考文献:
[1]Jane Wills & Dave Wills (ed.). 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 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2.
[2]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6.
[3]胡文仲.胡文仲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0.
[7]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左焕琪.外语教学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