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结果的教研对策
2009-03-30陈峰
陈 峰
作者简介:陈峰,现任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主持),教育部“国家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福建省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物理学会中学物理教师教育研究会会长,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和参与了17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教改课题的研究。主编或参与编写《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新课程选修课教与学-物理》等十多部论著,发表了近三十篇教学研究学术论文。
摘要:2007年,国内许多省参加了“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与指导”项目测试,项目组针对某省的测试结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省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整体水平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业质量与城市、县镇还有一定差距。笔者对此提出加强指导农村教研,深化校本教研,加强教师培训,关注师生关系,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提高学生学业质量的教研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学业质量;教研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9)2(S)-0001-6
为了科学地评价中小学教育教学状况,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水平,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中小学转变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有效提高教育质量,许多省份2007年参加了由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的“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研究工作。在项目组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各省厅相关行政、业务部门与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与指导”项目的测试工作。本文针对某省中小学生学业测试结果提出今后教研工作的几点对策。
一、测试对象和内容
1.测试对象。本项目采用了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考虑了地区(城市、县镇、农村)和地域(区域A、区域B、区域C)两类分层特征,从该省所有的地市随机抽取25768名四年级学生和27433名九年级学生参加本次测试。在本次测试中,四年级学生参加三年级语文和数学测试,九年级学生参加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测试。所有参加测试的学生都参加了问卷调查,所有参加测试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均要参加问卷调查。
2.测试内容。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的内涵不仅包括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而且还包括时代发展所要求的中小学生所必备的收集处理信息、自主获取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核心要素。本项目在紧紧围绕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的基础上,特别突出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的考查。
二、某省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总体测试结果分析
(一)某省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总体测试结果
在测试中,学业质量分为不同的等级水平,其中三年级分为优秀、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未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三个水平,分别用A水平、B水平和C水平来表示;八年级分为优秀、良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未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四个水平,分别用A水平、B水平、C水平和D水平来表示。
1.该省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整体达标情况良好
该省84%的三年级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其中城市、县镇和农村地区学生达标人数比例分别为92%、86%和79%;有83%的三年级学生达到数学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其中城市、县镇和农村地区学生达标人数比例分别为89%、85%和78%。有84%的八年级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其中城市、县镇和农村地区学生达标人数比例分别为90%、85%和81%;有78%的八年级学生达到数学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其中城市、县镇和农村地区学生达标人数比例分别为83%、79%和74%;有68%的八年级学生达到英语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其中城市、县镇和农村地区学生达标人数比例分别为78%、71%和59%;有81%的八年级学生达到科学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其中城市、县镇和农村地区学生达标人数比例分别为87%、81%和78%。这说明该省学生学业质量的总体情况良好,尤其是城市学生的语文学业质量更为突出,达到或超过90%。除此之外,在中小学各个学科上,该省学生的平均得分,各区域间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该省经济欠发达区域的教育也在良好运行,并没有因为经济因素而影响教育质量。
2.该省中小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
在学生各种能力测试中,该省中小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达标比例比较高。例如学生在三年级和八年级语文测试中,在“积累与运用”能力考查上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8%和92%。在三年级和八年级数学测试中,在“知识技能”能力考查上达到数学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6%和82%(如图4,5)。在八年级英语测试中,在“听力”能力考查上达到英语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人数比例为79%,在“阅读”能力考查上达到英语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人数比例为71%(如图6)。在八年级科学测试中,在“回忆”能力考查上达到科学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人数比例为93%。
(二)该省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项目测试结果的分析,该省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表现在:数学的“运用规则”和“解决问题”两个能力比知识技能和理解概念能力弱;语文的“阅读”和“习作”两个能力比“积累与应用”能力弱;英语的“书面表达”和“综合运用”两个能力比“听力”和“阅读”能力弱;科学的“理解和简单应用”和“问题解决”两个能力比“回忆能力”弱。二是城市与农村学生的学业质量差异较为明显。学生学业质量检测结果平均情况是城市高于县镇,县镇高于农村。学业质量为优秀的学生所占人数比例,城市多于县镇,县镇多于农村。未能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学生所占人数比例,主要分布在县镇和农村。三是八年级英语学科学业在D水平的学生较其他学科多。英语各种能力考查中,学生在“听力”、“阅读”、“书面表达”和“综合运用”四个能力维度上,D水平的人数比例比语文、数学、科学学科多一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
(三)原因分析
1.学科教学和考试评价不够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和考试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的作用。项目测试数据和调查发现,该省中小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良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平时教学和考试评价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和积累,不够重视应用新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学方法应用中不够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各种能力。项目调查发现,该省教师在有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方面的确存在问题,96%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中能做到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而学生的认同度仅为57%;认为“自己讲课时尽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教师有95%,但仅获得50%学生的认同;教师承认“教学中把结论告诉学生,然后留大量时间用于做练习”的仅14%,而学生则认为有46%。教师与学生对使用教学方法方面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值得我们深思。访谈该省教研部门,相关教研员谈到从实践中发现,教师使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试图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但是,更多的行为表现是启发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回到老师预设好的路径上来,缺乏学生自主地对新问题的探究,学生学习没有真正进入问题本质的思考,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重视不足。
3.专业引领和有效教研不足
从教师的调查中发现,三年级和八年级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难后寻求解决办法的途径主要是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商量,或是查阅资料如书、论文、杂志,而向教研员或专家请教的教师所占比例很低。该省教研员在实践中发现,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对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等方面研究不足,“有经验”的老师不能有效地帮助其他老师解决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市、县、校教研指导力量不足,指导农村学校教研更为薄弱,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
4.师生关系不够理想
从学生的调查发现,三年级学生认为与语文老师关系“亲近”的为50%,与数学老师关系“亲近”的不足40%。八年级学生认为与英语、数学老师关系“亲近”的不足30%,与语文老师关系"亲近"的仅35%(图9,10)。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各项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提高学生学业质量的重要基础。项目研究发现,八年级的师生关系比三年级更为紧张,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的研究和了解不足,在学习情感和态度等方面遇到问题时,不能做到“因势利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学生的认可程度较差,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较重的学业压力已经使学生身心疲惫,教师又以较高的学业目标统一要求全体学生,造成部分学生厌学,使师生关系紧张。
5.学生睡眠不足
良好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促进思维的活跃与记忆力的提高,如果能将学习、工作与睡眠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能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八年级学生睡眠不足7小时的占32%,甚至有4%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造成学生睡眠时间不足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学生在学校的时间长;二是家庭作业多;三是课外“加班加点”;四是来自学生生活周边环境的影响。而本项目大量调查数据表明,学生的课外练习量、周末补课时间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没有显著的影响(图11,12),说明可以在保证学生有充分睡眠时间的基础上,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学业质量的提高。
6.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匮乏
实施新课程以来,中小学教学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资源匮乏,这个问题在农村尤为突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在新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提高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的教研对策
(一)加强农村和县镇教研工作
该省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提升的空间主要在农村和县镇,要加强农村及县镇的教育教学指导、管理和服务,加强农村教研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农村基础教育教学现状的专题调研。通过师生访谈、问卷调查、随堂听课、参与学校教研活动、考察评估等形式,深入一线了解农村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困难和需求,为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制定提高学生学业质量的工作机制和策略提供依据,有效提高中小学生学业质量。
2.关注对农村学校的专业引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谋划针对农村教师需求的师资培训内容、形式以及教研活动计划,通过送教下乡、送研下乡,组织优秀教师、教研员到农村学校指导课改实践。借助网络平台,组织县镇和农村的教师进行远程专题研修;为农村学校提供学习资料和教学资源,利用博客和论坛进行深度教学问题解决的交流和研讨;实行各级教研室联系基地学校制度,建立教研员到农村学校听课、调研和指导工作的评价机制。学科教研员要利用下乡调研、下乡听课的机会,为当地学校、区域教研工作出谋献策,努力提高中小学农村和县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加强农村校本教研基地建设。引领农村基地学校的校本教研,使之成为该区域校本教研的示范基地。探究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教研的机制、方法和策略。做到重点扶持、以点带面,形成辐射。组织农村片区基地校与薄弱校结对,明确帮扶措施,提高结对帮扶实效。开展跨片区的基地校校本教研的经验交流,通过阶段性的组织基地学校工作状况的评价,使基地学校真正成为区域教研的交流中心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基地。
(二)重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研究
该省中小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较好,而在运用规则、解决问题等综合运用方面的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对问题解决过程的体验,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获得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刻理解,并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的教学研究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领会课程标准对全面学生三维学习目标的要求,特别是对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目标要求的理解。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与学的过程应当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得到充分体现。
2. 教研组、备课组应注重对指导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教师应研究教与学的过程,备课过程应重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新情境下综合性的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思考如何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其次,教师可以探讨如何利用学生反馈,确认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状态;第三步,教师可以探讨采取哪些措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释,借鉴同伴的观点,形成自己对问题新的解释,最终达成解决新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发展目标。
3. 教研组、备课组应注重研究如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质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担学习责任,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研讨者、咨询者,教师应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由于学生经验背景的差异,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常常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应认识到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在学生的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一资源,同时提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的学习资料,通过恰当的引导,引发学生互相质疑,互相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使各自的想法、思路明晰化、外显化,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中得到发展。
(三)研究有效改善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本项目对“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图13,14),结果表明,总体师生关系较好的地区,学业成绩明显高于师生关系不太理想的地区。改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应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作为教研的内容,组织教师学习研究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探索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与学生有效交流、沟通的策略,总结研究的经验和成果,并在本地区进行交流和推广。
(四)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中小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要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休息睡眠不足,不仅影响他们学习的效果,同时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应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放在学校教育重要的位置。各级各类学校各科老师应树立“轻负担高质量”的思想,深入研究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重视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适当减少学生课余学习的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同时应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五)加强命题培训和考试评价研究
针对学科命题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学科命题人员的专业培训,注重研讨命题内容与要求,试题如何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学习命题、统计测评理论,应用科学方法跟踪分析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的情况。在省级层面建立“中小学各学科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测试题库”,题库不仅为广大教师提供共享资源,还有力地推进考试评价改革。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学与考试评价,省级教研部门组织编制各学段教学要求,研究建立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促进学校对考试评价的研究,省、地市组织对各类学校平时学科测试卷实行抽样评估,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2008年福建省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报告,2008.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栏目编辑廖伯琴)